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治、意志的锻炼,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发展。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不断成长中不断成长的人,是有个别生理、心理特点的人;由于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必须靠开展性的和合乎逻辑、语法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它具有更多的有意性,比口头语言要求更高,反映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感知效应、领悟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高低不等,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各层次学生乐学乐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抓好基础,提高语文素质
  培养人才如同制造产品,一件合格的产品,不是某一道工序的产物。人才的培养也同样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重要的是基础阶段的培养。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进行早期作文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到三年级开始写正规文,学生仍写不好,其实,起步晚是一方面原因,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拼音教学之后,可以用拼音写话,随着识字教学的进行,也可写拼音夹带汉字的句子,每天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不受教材内容限制,使初入学的儿童体验到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快乐,将他们引向对作文的迫切要求和浓厚兴趣。让学生天天写日记,作文训练逐步向中、高年级过渡。除此之外,整个小学基础阶段,要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勤思考、广泛阅读、博闻强记,重视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关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平常事情,养成注意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提高作文水平。
  二、命题要多样化
  统一命题,固然便于教师指导、批改,但实践证明,命题多样化更能调动情感、启迪思维,学生易于接受。本学期除基础训练中规定的八篇习作外,还辅有多种形式的片断练习。如看图写话、读后感、观后感、围绕中心去写话等。这大大小小几十篇习作如何命题?原则是两句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植根于学生情感。方式很多,可同中求异,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XX的人》;异中求同,如《难忘的一件事》、《XX的日子》;提出范围要求后自拟题目,即兴命题,组题自选等等。命题要让全学生有话可说,能诱趣激情,有新异感,富有启发性。
  
  三、分类具体指导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互为用。指导学生作文不仅限于狭义的作文课上的临场指导,更包括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阅读课。指导学生作文的途径很多,按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具体指导写作,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也是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必要措施。
  升高优秀习作坡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决不意味教学要求的“一刀切”。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知识面宽,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表达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师的一般要求,总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品质后,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铺设桥梁,升高坡度。适当提高这些学生习作要求,引导他们在谋篇布局、构思立意上动动脑筋。我经常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提高学习、显露才干的机会。他们写的作文我逐一过目,个别指点,有些文章写了改,改了又写,然而学生兴趣盎然,这些学生已视习作为一大乐趣。
  其次,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学生作文受他们的知识、智能的制约,更受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个性的制约。一些学生“后进”,表现在习作上,有的畏难情绪重,觉得难以下笔;有的抱任务观点,草草了事。对这些后进生需要倾注更多的关心,使他们能够发现自我,能够感受创造的乐趣。
  作前指导要对症下药。有的学生比较懒惰,不爱拟提纲,常常是提笔就写,文章如开无轨电车。不是主次不分就是离题跑题。对此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他们写的草稿或提纲必须给老师或优秀生过目。随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随时给予鼓励,以便树立习作信心。
  四、评改注重实效
  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师生双方情感、传递新的语言信息的一个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评改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诱导他们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自批、互评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评改方法。个人自批,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互议的活动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不少学生的批语要言不繁,大多能从整体上评价文章。学生初步具备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又使我的“一句话批语”发挥了教育的作用。批语内容详尽不全实际,“老生常谈”的批语学生乏味,于是老师带有鼓励、启发、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一句话批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举例如下:差生陈怡同学习作《记暑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文的批语:“你的脑袋挺聪明,暑假里经历的‘捉螃蟹’一事也挺有趣,若把捉螃蟹的过程写详细一点就更好了。”又如学生林涵在《我最快乐的一天》里写出了自己同爸爸一起乘飞机游览北京的情景。评语写道:“读着你的作文,我仿佛也同你一起飞行在北京的晴空,俯视着首都的繁华和壮丽景色,你把你的幸福分享给我了,谢谢你!”
  诸如此类的批语,花时不多,收效甚好,学生爱看爱读,常有学生因见不到老师的批语对老师看法,可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师生双方可算是一举两得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