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一切教学活动应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实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并学会学习,增强自我发展的后劲。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最基础的一项活动,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数学思维的基础,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数学阅读不同于其它学科,没有优美的词语和感人的情节,而是集读题、联想、理解、选择、应用于一瞬间的阅读。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提审的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质的飞跃。面向未来,数学教育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1、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数学阅读需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真感知阅读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对于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词汇。
2、语言抽象 内涵丰富而精确
生活中我们看见1个苹果加2个苹果可以得到3个苹果,1个梨加上2个梨我们可以得到3个梨,从中我们抽象出来一个简单的加法公式1+2=3。所以我们说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数学中的结论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数学阅读过程往往需要读写结合
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科书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省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长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及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其次,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像阅读文学作品时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般地欣赏、感受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美,如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对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所带来的帮助,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效果。另外,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2、重视教科书与课外读物的结合。
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它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现实生产、生活、社会实际,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既反映了作为科学的数学特点,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是培养学生一定能力的最佳材料。所以对教科书的阅读要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阅读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带问题进行阅读的习惯,并及时记下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并随着阅读的深入来解决问题,也可能暂时无法解决。另外,数学阅读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上数学概念的阅读,应该包括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的阅读,还应该包括对课外书籍的阅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强化数学语言训练。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有其特殊性,对3种语言(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把握及它们之间的灵活转化,是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的最显著特点。特别是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几何知识时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几何学习的起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针对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也是指导学生更有效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一环。阅读方法一般有“略读”、“精读”、“研读”,“略读”是了解数学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结论,是一种比较粗糙的、不很精确的、低水平的读;“精读”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精确而清晰的认识;“研读”则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这三种阅读方法是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也适宜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当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数学语言较流畅,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时,可采用略读,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识别方法等课时的讲授中,可采用略读;当数学知识点需要通过想象、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时,则须用精读,如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去解决几何说理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当解决不了时,再仔细阅读例题及有关知识,积极思维,内化编者的出题意图和领会解题的思想方法,这就需要用精读。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数学内容或数学知识应用问题,像华师大版八年级中不等式(组)应用问题、每章节的复习题中B、C组题,则需要采用深读。相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基础差的同学适宜于研读,便于他们知识的及时内化和数学语言学习;而对数学基础知识一般学生的学习为省时间可采用略读;相对于爱钻研的同学来说,适当可采用研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