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春华

  【摘要】 云南的花卉业被云南省列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和扶持,作为云南最具特色的经济产业,主导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参与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 云南;特色产业;花卉产业
  
  云南花卉产业从起步发展至今仅10多年的时间,却超越了许多国内传统的花卉大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具备了一定的花卉生产能力,形成了一些特色花卉产区,花卉产品结构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产量和质量、艺术品位和产品档次均有所提高,品种的供应周期延长,部分切花品种通过调剂已实现周年供应,栽培设施也有较大改善,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先进生产设施增幅较快,配套产品生产有一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面更广,为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花卉产值也不断提升。2003年云南全省有花卉企业390家,其中每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105家,花农25065余户,产业人员8.91万人,各类专业花卉市场42个,2004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了20.8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50亿元,鲜切花产量33.6亿支。全省登记注册的花卉及相关企业达到797个,从事鲜切花、盆花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的农户达到76300户。2005年预计全省花卉总面积达到24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鲜切花产量达到38亿支,从事花卉生产的农户新增总收入1.8亿元。花卉产业在拉动农民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全省花卉已形成了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发展花卉生产的地区也由呈贡斗南扩展到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丽江、迪庆、昭通、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 10600hm,总产值42.1亿元,其中昆明、玉溪两市的9个重点花卉生产县(区)面积达到3000hm,基本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全省鲜切花产量达到30亿枝,80%的产品销往全国 70个大中城市。云南鲜切花产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占有50%的市场份额。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东、欧共体、东南亚、北美洲市场,也有“云花”的身影,“云花”和“斗南鲜花”已成为知名品牌。鲜切花已实现设施化通年生产的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云南花卉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品种相对落后 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种较少。云南拥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这些丰富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云南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科技相对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却很少,传统的花卉品种单一、老化、附加值低。目前云南大规模种植的商品花卉品种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球根类花卉种球,这些品种多属于外商即将淘汰的老品种;在新品种保护方面,国外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种,一方面加强依法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将品种更新周期由5年缩短到3年,迫使我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费来购买专利品种,使得产品成本大大增加,严重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迫使我们要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自主研发和创新。
  2.花卉规模较小。云南省具有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及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是最适合发展花卉生产的地区之一,但全省登记注册的花卉及相关企业普遍规模小,融资困难,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不超过10家,难以靠自身积累增加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优质鲜切花生产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形成均衡、稳定的规模供货能力,无法承接国外大宗订单。
  3.相关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花卉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周全、便利、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等方面缺乏花卉出口空运价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影响到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外向型花卉产业的发展。
  4.物流效率不高。物流不畅较为突出地表现为整体运输能力不足,还表现在运输过程缺乏冷链保护。产地采集后,短程运输、中转运输过程中没有全程的冷链保护,导致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环节――持续冷链的经常中断,使“云花”的售前保鲜期大大缩短,并对花卉到达目标市场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5.生产管理以及设施设备落后。花农种植分散,缺乏组织,产品质量低。目前,云南省进入市场的鲜切花80%以上都是由花农生产的,大部分质量不高。而花农经济合作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辐射带动的花农数量有限,在国际市场很难有大的作为。
  三、做大做强云南花卉业的对策建议
  1.建立云南花卉科技支撑体系。建议云南省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从两条线考虑,一是政府主导体系,利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体系,突出全局性、公益性 ,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以产业最大化为目标,满足产业的需求;二是政府引导体系,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开发应用研究为主,满足企业及所带动农户的需求;三是示范推广体系,利用政府现有的网络,增加花卉内容,重点是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服务。从现有的项目看,云南省有省级花卉研究所(公益),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建议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相当于花卉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整合现有的花卉科技资源,作为政府主导体系来管理。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分布在全省各地的科研机构,把2500种野生花卉资源,根据轻重缓急,统一安排,分散收集保存起来,开展研究。
  2.发展花卉产业规模经济。云南花卉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性,要联系其布局的不合理、分散、零乱、规模小,基础差,产品低水平重复等实际情况,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提高产品集中度,扩大企业规模,建立一批重点企业,有效地形成规模优势。对中小企业要真正放开、放活,通过改制、转体、兼并、破产、转让、租赁等方法,逐步淘汰那些效益差的企业,不断开拓云南花卉产业的成长空间,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大市场覆盖面,并形成行业优势和竞争能力的跨行业新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功能,利用相关技术、相关工艺、相关产品、相关市场牵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实施名牌战略,加强精品开发。“实施名牌战略”,是云南政府“富民兴滇”的重要举措,也是振兴云南花卉经济的有效途径。创名牌产品,基础在企业、动力在创新、效益在市场。全省花卉企业要增强名牌意识,制定创名牌措施,实施创名牌战略。要切实在“创”字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云南花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变企业那种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开发型产品少;高能耗、高物耗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状况。用足用活政府的扶持政策,加大创名牌的力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商标,继而用“名牌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4.加快创新进程,加强科技投入。发展云南特色花卉经济,科技进步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开发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名牌。优势资源、特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形成特色花卉经济和支柱产业,才能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5.加快人才培养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花卉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没有优秀的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要建成云南花卉支柱产业是不可能,要花力气抓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要从云南边疆的实际出发,制定出有吸引力的各种优惠政策,广招各方人才,“筑巢引凤”,敞开大门,吸引沿海和各省区市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到云南来。在整体上形成结构合理、高效、精干、高层次的宏大的人才梯队,为云南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向旭.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
  [2]程士强.云南省花卉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透视[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3]李俊龙.我国花卉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
  [4]段玮屏,秦梅,杨德.中国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1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