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和市场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鹏 杨建新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和市场的再拓展。如何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继续保持企业在与同行对手竞争中的优势,或是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是时下每一个新老企业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通过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和一些企业的实际经验调查总结得出企业要发展壮大的一点浅显见解,希望提出的一些看法有助于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市场创新;发展
有人曾经说过推动世界经济汽车发展的两个轮子,一个是“管理”,另一个是“科技”。管理可以正规经济社会秩序保持经济健康有序地平稳发展;科技可以为经济社会带来技术的创新,创新给经济带来活力与生机,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管理让企业内外各项制度和措施顺利执行和落实,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科技的创新则为企业带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就从这两点出发,即企业的管理策略和市场拓展创新来谈谈如何振兴和发展企业。
一、企业发展战略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有自己的一个总体规划,就好比如盖房子之前必须请工程师为即将要建成的房子有一个整体的设计,然后朝这一模型添砖加瓦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一个企业,不论是大型国有单位,还是一般的小型私人工厂都应该有一个发展的目标,企业制定的目标也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好高骛远想一夜之间建成一栋大厦那是天方夜谭,或是自信心明显不足,不敢奢求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和幅度,满足于现状那只能变成井底之蛙。必须制定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战略计划,在此称之为“战略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面临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具有快速经营反应能力,获得这个能力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弹性。
在制定了全局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后便是如何朝着目标去实现,把战略的思想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中去,既是战略肯定不是那种轻而易举就可以说实现就实现。为此,就必须要求企业按着战略思想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强调企业管理应重视细节和执行力的议论很多,讨论也越来越深入,这反映了要搞好管理更需要抓紧和落实到企业的基础层面,体现到实践的环节上。规划的再好,道理讲得再重要,话讲得多漂亮不付诸实施,不解决实际问题,也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
二、企业的管理
一个企业是一个庞大的运作机器,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保证机器个部件的良好状态,各个子系统之间还应该配合协调,企业包括的部门很多,财政、人事、市场、科研……归根结底就是对人,对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协同关系处理。这里重点要讲的是对人的管理,并简要谈谈对装备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
(一)对人的管理
对企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上,这方面主要讲两个方面,员工对领导阶层战略思想的贯彻执行的决心和贯彻执行的能力两点。决心是员工所持的一种心态,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另外一种说法是员工是否能主动接受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各项使命,能力是指员工自身的素质能否胜任其本职工作,给公司创造应有的财富。
1.制定让员工能接受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是否安心本职工作,是否愿意贯彻上层决策思想很大程度都是看企业的各项制度,福利措施是否称心对自身的发展与家庭生活是否有帮助。人都有追求舒适生活的需要,只有给员工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员工才能安安心心地去为企业作贡献,去创造企业的利润。科学发展观里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样的伟大创新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与休息时间,让员工自我制定自己方便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管理强调更多的是“管”而对于“理”却讲得太少。他们认为管理管理就是对所属人员的监督、监视、监管、监控,并试图制定各种措施来控制和压制员工,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琐事上。领导阶层应该相信员工,懂得用激励措施去激发他们的潜能,聪明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而不是“骗(聘)”用他,“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被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满足了温饱和安全等低层次需求后,他将产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如果能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他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他所在的企业也会一往无前。
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如果用权力压制员工,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至少不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管理者。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用他的权力、他的专长、他的影响力来帮助员工成功,而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员工不断失败,不断炒员工的鱿鱼。只有爱护、信任、尊重员工,并帮助他们成功,员工才会信任你、重你、帮助你,跟你走,如果雇员不配合的话,管理者再好的计划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员工是一个企业利润的创造者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也是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现在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重考验,企业面临转型的许多难题和太多的未知因素。员工的心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许多人可能会有跳槽的心理,于是工作缺乏主动,责任心不够强,可能担心被裁员,于是工作时过于紧张,情绪不够稳定。通过硬性措施来囚禁或是棒打人才那是绝然不可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要创造出使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建立员工忠诚感。建立这种内部环境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公平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招聘、绩效考评、报酬、晋升机会、辞退以及离职等。公平可使员工踏实地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使员工满意,能够心无杂念地专心工作。其次,创建自由开放的企业氛围也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员工普遍希望企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系统,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与信任及丰富的工作生活内容。企业必须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与授权,让他们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出来。再次,企业还应该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沟通系统,以促进员工间的关系融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地传达。
另外,企业领导应该注重情感管理,关爱员工。一个关爱员工的企业必将使员工的满意度上升。关爱员工的企业要给予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足够的工作支持,使员工安心地在企业工作。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企业可以在制度上进行一些规定,如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制度,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
制定制度的出发点就是把人看作是一个追求自我实现、能够自我管理的社会人,给员工提供环境和条件,让员工在工作中去领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工作中的自我超越以获得精神的满足,把生命价值的取得由传统的、外在的“物”的满足转为内在的“精神”的满足,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这是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管理对人精神要求的不同。
2.培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关于员工素质的问题有必要讨论学历和学力孰重孰轻。很多企业往往重“学历”轻“学力”,习惯性的、想当然的把学历看成企业的财富,对外鼓吹自己的公司有多少多少高学历的人才队伍。于是沾沾自喜自以为企业此次就可以有多么大的发展前途,殊不知犯了多么大的一个战略错误,毫无疑问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自己的学习组织,通过它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精细化管理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用于提升企业成员的素质。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围绕着知识资源展开,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认为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竞争的背后隐藏着学习力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竞争也将是学习力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企业的历史有多么辉煌,成果有多么巨大,而是要看这个企业有多强的学习力,只有肯学习爱好学习的员工才有不断适应新市场新模式下的企业运行方式,也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与企业的发展轨道相协调。希望我们的企业,尤其是进行着或进行过大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机制变革的企业单位,由于其面临着很多的未知因素或危机、或机遇就更需要应变能力强的高素质员工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抓住任何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机会。
一是指路。就是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爱好、特点、长处,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帮助他们明确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应朝着哪个方向努力。企业由于分工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人才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在对员工的工作岗位培训时应该注重员工自身的特点和爱好,本着对企业发展有利,员工满意的原则因材施用。
二是铺路。就是为我们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知识的发源地和培育场所我想应该更多的是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成帮扶对子,企业可以依赖学校为其员工进行科学知识的培训,科研单位则可以给企业带来创新的理论升化员工技术能力。企业可以为其丰厚的收益为学校,科研单位改善教学和研究的软硬件实施,反过来这些场所又能为我们的员工所利用,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良性的结构链。
三是持之以恒,抓促学激发动力。企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抓促学工作必须要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能动性。要善于以不变应万变,牵住牛鼻子,抓往主矛盾,始终把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作为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着眼点。
四是完善机制、优化氛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看过去有多么辉煌的历史或是多么强势的今朝,而是看其学习能力有多强。一个完善的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学习力的象征,只有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员工再教育机制,使企业内部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之风,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对物资装备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产资料不仅仅只有员工,还应该包括许许多多的物资和生产实施及各种装备。很多企业的领导重视对人员的管理,但对于装备物资的管理却关心的很少。员工素质固然重要,但装备作为企业很重要的一个生产资料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更由于装备性能的优劣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强化装备质量和安全两手抓的新观念,遵循装备质量和安全作业的客观规律,努力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使企业生产的产品经得起市场和客户的检验。企业必须制定一定的装备质量管理标准,并要求员工们按着相应准则使用装备,落实安全生产。
第一,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这是所有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保证,这不仅仅是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个政策问题、原则问题。当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始终坚持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坚持以质量促进度,以质量促效益;坚持质量的“一票否决权”。让质量工作统揽企业所有工作的全局,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制度上规范完善,在行动中贯彻落实。确保装备工作无差错,生产产品无缺陷,保障工作零失误。
第二,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这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安全问题事关企业在顾客当中的信誉度,由于其在企业发展的自始自终都伴随着,企业领导一定要肯花钱,下大力亲自去抓,尤其是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产品的研究生产环节,业务繁重阶段,年终岁尾,企业转型等时期员工为了出成果、赶数量、耗时间容易在心理上放松警惕忽视安全问题,对装备的使用不加爱惜和节制,对装备的使用禁忌不加注意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增强防范重大事故的能力,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第三,坚持“科学监督”的原则。这是防范于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要遵循各类装备的工作特点,坚持故障先期预防,过程控制,产出把关的原则。深入研究新装备的工作特点与规律,运用各种高科技的手段对企业的各个环节模拟仿真,把风险、缺陷尽量降到最低。发挥监督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三)关于人与物的协调
面临转型的企业,尤其是对人与装备协同要求比较高的工厂企业工作量大,对人员、装具设备、器材供应、工艺文件、工作场地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创新管理模式,集中各类具有专业特长的高素质员工认真学习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及相关的设备维修保养手段,选拔优秀的具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人员跨工序、按系统统一地指挥协调生产,实行专业化管理。充分运用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发挥装备的最佳性能,生产出最完美的产品。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和培养内部可发展人员,一方面要注重对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让员工能全面发展,成为多专多能的业务能手,并通过他们精湛的业务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装具设备的功效,开发产品的潜在优势及性能。
另外,应建立和完善每道工序本身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上下工序的质量跟踪体系。按专业分组,各专业人员各负其责,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在生产操作时按工艺,管理时按程序规范企业各类人员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生产计划才能得到贯彻,指挥系统才能畅通无阻,生产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履行其义务,杜绝违章办事,保证生产管理体系高效运转。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能促进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员工与装备之间默契的配合,使他们积极协作,主动配合,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向上的有机整体。
三、市场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企业,同样是其源源不绝的动力之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推进各方面变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基础,各企业都高度重视科学理念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提出建立一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强调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形式的变化。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及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指导实践;坚持方法创新,着眼未来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坚持企业机制创新,积极引入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快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始终把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尊重科学规律,依靠科学进步和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上来,把企业的建设走上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高产出比的发展轨道上来。对于正面临着转型和发展重要机遇期的企业来讲就必须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发展成果。坚持持续抓巩固,立足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在纵向上深化,在横向上抓拓展,及时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拓展企业市场范围。
(一)纵向深化
纵向深化就是在企业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再接再厉,说纵向发展不是让企业蒙着双眼不管东西南北一路往黑里走,而是想法设法创新发展动力,如之前我们发展的载体是自行车,以后就该想办法给自行车加上动力,或者说换成汽车、火车,如何给我们的“自行车”加上“发条”,让企业的发展更加迅速,这就需要从提高企业的营销及市场推销能力上找到新的方法与手段,让更多的客户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企业在转型的同时,必定面临着客户的再选择与被选择,如何能让我们的老客户愿意继续与我们企业合作,让新客户也欣然接受我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这就需要企业主动地去做推销。
推销的方法和手段和多,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推销出去。意思是你要与客户合作,首先就是要让客户信任你,具体到企业就是让别的公司觉得你们企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是客户的需求,终点是客户的满意,客户是营销活动的中心,作为企业的生产及市场的推销人员首先就要准确预见客户的需求,只有先熟悉了客户及其他的方面特征,才能真正地实现以客户为驱动,真正地与客户面对面,缺乏对客户的真正洞察,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更全面更深入的去了解客户的方方面面,只有相互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沟通,沟通得多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就会随着加深,自然而然合作也会加深。
(二)横向拓展
横向拓展就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军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这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这里的思想包含了整个企业的战略全局。进入的新市场,开发的新产品是否合理,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大计。如现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中的蒙牛就属于地域性市场的战略创新,它地处偏远,远离主消费市场,很快就由此超越各大竞争对手,包括地理环境极佳的上海光明乳业一举成为乳制品市场中的老大,这就说明企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地理优势,关键还是在市场战略上有所创新。这点恰恰又是很多企业容易犯的毛病,很多企业觉得只有到沿海城市、发达的开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才能淘金,殊不知可能是一笔“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
另一个创新新产品成功的典型例子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的海尔集团。大家都知道海尔开始是以冰箱进入市场。由于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大师的非凡管理才能很快海尔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和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海尔在规模到一定程度之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正当大家为企业的未来犯愁时,张瑞敏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的决策,市场上于是有了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机……就有了今天的庞大海尔集团。不过这种改革需要信心,更需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勇气。
首先,可以通过企业员工在本企业内部寻找。员工在生产、销售、使用和维护企业产品时,总会发现或多或少的各种问题,对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就有可能引申出新的商业机会。其次,可以从服务对象,也即消费者入手。向顾客搜集意见,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有奖征寻等手段,消费者是最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的;也可以从竞争对手去获取帮助,其实通过研究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综合起来就可以研发出更加完美的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当然对于选中并一要看该机会是否与本企业的目标、任务、资源等条件相一致。只有那些与本企业要求相一致的的环境市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企业新的而且能带来效益的可投资市场。第二要看创新新产品,进军新市场时是否有比潜在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任何对手都有可能发现这样的商机,这就看各个企业的力量,谁能由此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更具进军的优势。第三要看该机会产生的成本能否通过盈利的方式赚回,也即创新的风险评估。企业不能为了纯粹的创新,而砸锅卖铁最后是把整个企业都赔了进去,那就太得不偿失啦
四、总结
发展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促进企业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良好的内部环境离不开企业高质量精细化的管理,通过管理使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包括企业员工、装备物资、法规制度等软硬件实施协调发展,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规范员工言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设立奖惩措施,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潜能。通过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让员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过时的习惯做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发展特点。
良好的外部条件则更多依靠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开拓进取精神。对于面临着转型的企业要认清企业发展的战略使命,理顺发展思路,明确把新市场、新产品作为企业转型的发展重点和突破口。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保持企业高水平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集中优势力量发展自主创新,具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企业的发展也要量力而行,既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又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脱离现有实际条件,尤其要注意在管理和创新发展方面的一些误区。
要“管”不要“理”或是要“理”不要“管”都不对。“管理”本身作为一个词汇,是不允许分开,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建设中更不能只有管或只要理。一味的用强硬的方式去管理企业,只会引来员工不断的抱怨声,接着是骂声,然后变成抗议,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和谐;一味的采用人情化管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最终导致员工作风懒散,企业变成一盘散沙。空穴来风,仓促制定战略,没有认识到制定战略是一件很严肃也很科学的事情,绝不是拍胸脯、打保票就能够决定。还有一些企业,经常是一群高层领导进行集体思考,大打口号主义大旗,设想完美,整个过程大有专家讨论之风度,实际上却是助长了形式主义。
凭经验,忽视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系统中关键因素的变化会引发整个系统发生改变,现在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如果只凭过时的经验,不重视环境分析,企业就会受到威胁,错失机遇。靠感觉,盲目扩张发展型战略是国内外企业常用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往往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注入增长活力,也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扬短弃长,丧失优势。一个企业的优势是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资源或经营要素方面,所拥有的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它是赢得竞争胜利和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无论如何,都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有些企业为了扩张市场,盲目进军自己的陌生领域,最终导致西瓜没有捡上,反倒把自己拥有的芝麻也弄丢。作为企业领导人,应该首先要保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正确地做事。在制定了正确而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有了好的管理方案和创新理念接下来就是让战略思想、管理制度、发展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体现和贯彻。
参考文献
[1]范爱明.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
[2]胡正明.市场营销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
[3]《空军装备》杂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