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文武 程晓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另一面,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和谐的一些现象,大学生逃课即是其中之一。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长远发展问题之一。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15-02
  
  1、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1.1男生的逃课现象较女生更为严重
  通过调查,男生经常逃课的占17%,偶尔逃课的占71%,没有逃课的男生仅为12%;而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占35%,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女生仅占女生总数的4%)。
  1.2逃课率同年级的高低呈正比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逃课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大一逃课率为12%,大二为21%,大三为26%,大四则飙升到41%。
  1.3对所逃课课程的选择性
  一般地,大学生在逃课中对所逃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专业必修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1%,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最高,高达43%,此外,各类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率分别是17%和29%。
  1.4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所谓隐性逃课,指的是在上课时,学生在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没有在课堂上。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隐性逃课的现象。这在高年级学生中更为严重,毕业班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达到了89%。
  1.5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
  在学历方面,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最高,分别为41%和38%,而硕士学历教师的仅为21%。在职称方面,讲师与副教授的逃课率较低,分别是16%和20%,助教和教授的则较高,达到了31%和33%,在年龄方面30一45岁的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9.7%,55岁以上的教师授课的逃课率最高,达到了44%。
  
  2、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的因素
  2.1.1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的现实是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可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同高等教育阶段有很大的区别。不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尤其是一种较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高效的融入。尤其那些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弱的一些学生,面对着校内外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选择了过度的放纵,如沉迷网络游戏等。
  2.1.2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或自认为所学专业没发展前景)
  在逃课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比较特殊。他们主观上还是比较上进的,但是由于对自身所学专业没多少兴趣,或是自认为没多大发展前景。因此在上专业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较低,上那类专业课对他们而言也就是一种强迫。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形成了两股分流,一部分学生利用逃课的时间去旁听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课,以便自己日后考研时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另外的一部分则是忙于考就业前景不错的相关职业证书,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等。
  2.2学校的因素
  2.2.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现状
  虽然各高校都提倡教学与研究并重,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一般大学的重点仍然是放在研究上,研究高于教学,当然这也是受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评估体系所制约的。在大学,各个专业都有其特殊性,教学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不仅仅是依据其授课的课时,更看重的是发表论文的篇数和质量,申报及完成各类课题的情况。基于此种导向,某些老师更注重科研成果,至于课上的好坏同自身并无很大的利害关系。
  2.2.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失调,相关制度执行不力
  在不少高校都存在教学管理单一化的现象,课堂上,老师同学生缺少互动,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老师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则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也即前文所提到的“隐性逃课”。在学生管理上,往往未能同教学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几乎同日常的课堂教学脱钩,注重的是学生的品行、日常行为规范等,只注意引导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有甚者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或是参与其他各类社会实践,给学生逃课提供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此外,不少高校的确是制定了严格而合理的课堂考勤制度,但在执行上往往流于形式,并未实际执行过。例如有的高校规定,对于每学期逃课学生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的将视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而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少有同学因逃课而受到处分的。
  2.2.3大学考试制度的影响
  现行的大学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逃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每年的学业水平检测考试仅限于期末考试,并且考试题型往往呆板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基本上是书上的原题或是笔记,一般地,不少老师在考试前还会给学生划考试的重点。如此一来,不少学生平时并不用心听讲,凭借考前的“突击”或携带各类“小抄”、“复印资料”等依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比平时那些用心听讲的同学成绩还高。这类考试情况在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中显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文史类学生的逃课率普遍高于理工类学生的一种原因。
  2.3社会因素
  2.3.1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打破了传统的从课堂汲取的单调化,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尤其是那批80、90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可力强,网络教学的出现,使得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更青睐于网络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单向教育。
  2.3.2校外周边的不良环境
  一所高校的发展往往能带动高校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各高校周围是网吧、舞厅、酒店,游戏厅、台球馆等娱乐餐饮场所遍布,给高校周边营造了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带来了无数的诱惑,尤其在那些黑心老板的j丧尽良知的引诱下,部分意志淡薄,自控力差的学生,在这些诱惑的面前沉重的倒下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逆向的转化,从而丧失理想与人生追求,荒废学业。
  2.4家庭因素
  2.4.1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的学生因家族企业雄厚或家庭背景丰富,对于就业问题并无什么压力。他们大多数抱着只求及格的心理在大学混日子,其父母对孩子的就业或深造问题也未做过多的考虑,在如此宽松的家庭环境下,一部分学生不自觉地选择了放纵自己。与此种学生家庭环境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极端的环境,这部分学生家境贫寒,家庭背景简单,加上我国目前就业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他们感觉单凭自

己一个人的力量,前途依然渺茫,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因此他们当中也有人选择了放纵自己。
  2.4.2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较少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身心逐渐趋向成熟,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的管理放松,家长与高校缺乏必要的联系。在家长眼里,高校作为高等学府是神圣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值得信赖的,把高校的学习自然地当做孩子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把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完全寄托于高校。而殊不知,在孩子眼中,大学是自由的天堂,他们由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在缺乏家庭与学校双向联合管理与监护的情况下,往往无法理性的面对各种诱惑,从而迷失自我。
  
  3、对策与建议
  
  3.1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在逃课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较弱,思想意志不坚定等造成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逃课问题,必须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的主观世界得到一个较好的转变。
  3.2采用灵活的学分、学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的学分制,但实际上,我国的学分制和国外相比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便,是在现行的学分制下,本科生生能够自主选课、自主选任课、教师的课程并不多,一般地,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学校教务部门硬性选定定了。此外,基于种种因素,在校本科生有相当一部分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在对逃课群体的分析中,我们又知道有不少学生逃课是由于对所选专业或课程没多大兴趣,学得乏味所导致的。
  3.3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师工作评估体系
  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作为高校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面,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与理念上要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创新,使之同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协调。同时,在教师评定职称过程中,要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教学能力相结合,尤其是一线教学的老师在评定相关职称时,要更加注重其教学能力。
  3.4完善考试制度。推进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
  现行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过于呆板,不少学科考试的题目都是课本或练习册上的原题,此外,有的老师在考前划分了考试重点,正式基于这些原因,不少学生在考前一两天“突击”,照样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很难体现出听课与不听课的区别。因此,在考题内容方面,建议老师在考题的设计、创新方面下功夫,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同时更要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并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更主要的还是得依赖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提炼。另外,在具体评分时,将学生的逃课率同学生的最终成绩联系起来。
  3.5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统一,增强相关制度的执行力
  教学管理同学生管理要做到协调发展,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工作者。学生管理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思想状况、日常事务等,也要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业状况。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课堂考勤等需要严格执行,一种制度的价值就是在于它的强有效的执行,进而使制度下的人员沿着制度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6加强校内外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拥有一个较为和谐的校内外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整合各类优质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是加强校园整体环境的建设,校园是一种特殊的场所,其特定的文化氛围、内涵是经过长年的历史锤炼所积淀下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度,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砥砺优秀的品格,提高身心素质。另一方面,必须强有力的整顿校园周边不良环境,必要情况下,学校应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不良环境进行整治,使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3.7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一方面,学校有义务为增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提供广泛的有效渠道,定期通过邮件、电话、网络等向家长介绍其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家长也必须重视同学校沟通的作用,不能因工作忙或距离学校远等忽视了同学校的联系,虽然作为高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基本都是成年人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真正“长大”,有不少学生在心理、独立生活等方面依然还不够成熟,因此,这也需要家长定期的同学校相关人员如学生辅导员等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郭长征,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2]黄慧琦,吴业春,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度对策建议――基于一所理工科大学的调查研究,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