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区选址评价模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磊跃 杨远程
摘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城市新区选址决策中各要素所占权重,将武汉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为城市新区选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城市新区选址;武汉市;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282-03
1层次分析法
1.1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中心问题是层次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分目标、子目标等,并按照目标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目标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
1.2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实际上是把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预测、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具体步骤可分为:
(1)分析问题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指标A为对分析选址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指标B为实现目标所需要考虑的准则;
措施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
(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因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或优先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RI的取值见表2。
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是各因子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根据对系统的分析,将所含的因素分系统、分层次的构成一个完善、有机的层次结构,各种因子的次序、位置关系可以一目了然。
2武汉市新区建设的必要性
2.1武汉市整体分析
2.1.1武汉城市发展优势
(1)交通、物流、能源及信息网络优势。
武汉港作为中国内河第一大港,5000吨级货船可长年进出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也在武汉交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形成“柔性联运”。武汉还是中国通信中心,能够方便快捷地与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流。武汉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的立体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2)人才技术及科技优势。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武汉拥有48所大学,在校学生近50万人,750个科研设计单位,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9名,50多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
(3)金融业优势。
目前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也是中国入世后第一批对外商开放零售商业和金融业的城市。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2257家。全国17家银行有16家进入武汉,武汉的“银行密度”居全国第5位。
(4)制造业优势。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全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武汉市工业门类齐全,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工业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2.1.2武汉城市发展劣势
(1)经济建设质量不高。
与沿海地区城市相比,武汉市经济总量规模差距较大,整体实力不强。此外,武汉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人均储蓄和人均GDP水平与发达地区和城市差距大。
(2)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2004年天津市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5:53.2:43.3;重庆市为16.2:44.3:39.5;北京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4:30.9:67.7;上海为0.9∶48.9∶50.2;与其相应的,武汉市2004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2:46:42。数据显示,武汉市产业结构优于重庆市,但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流城市有着较大距离,需要继续沿着“三二一”的方向提高发展。
(3)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够。
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资源在各类城市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在生态、自然、旅游资源等方面缺乏统一协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比较低。
2.2武汉市新区建设的必要性
(1)武汉市新区建设是缓解旧城压力的需要。
武汉市旧城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旧城区住宅用地结构复杂。既有老的住宅中心,也有历史遗留建筑产业,还有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中村”地区。部分市民希望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旧城区交通过于拥挤。武汉的商业中心大都集中在旧城区,使得交通流过于集中。目前,严重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商业发展的瓶颈,也不利于带动城市其它区域的发展和人气的聚集。
(2)武汉市新区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的需要。
城市空间拓展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静态推进模式,一种是跨越式发展模式。随着近年来国家视线逐渐转移到中部地区来,武汉这个华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渐变式的静态推进模式不能满足武汉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区的兴建将成为推动武汉进行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
(3)武汉市新区建设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武汉市新区开发是满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迎合城市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武汉作为九省通衢,贸易是其重要的功能,提出新区,完善交通和物流,无疑将使发挥重要作用。在繁荣自身产业的同时,通过商贸业与生俱来的流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而新区的开发也向市场隐隐透露出一个重大信息:武汉将以第二产业的提速增长为有力支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3武汉市新区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兴建城市新区是一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在分析时要分清主次,找出重点因素,往往20%最关键的要素,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新区建设的成败。城市管理的决策者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最能影响新区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要素,以及影响相对较小但只用花很小代价就能取得很大成效的要素。
结合城市新区选址时应考虑的一般要素,及武汉市优劣势分析,确定武汉市进行新区建设选址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八个因素:地理水文条件,生态及自然资源条件,人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交通便捷度,城市整体规划与发展定位,与其它城区的功能协调性,邻近城市的辐射影响。
3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区选址评价模型
3.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求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准则层:地理水文条件、生态及自然资源条件、人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交通便捷度、城市整体规划与发展定位、与其它城区的功能协调性、邻近城市的辐射影响等8个准则;
方案层:拟作为新区建设的地区。
层次结构图见图1。
3.2模拟专家评分法对各因素重要度进行评价排序
专家评分法是专家库中抽取一定数量专家,在互相独立的情况下分别对各因素进行评价打分。各要素的专家评分结果见表3。
3.3建立判断矩阵
根据各因素的专家评分,将8个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程度评定等级,得到判断矩阵如下:
3.6选址要素及权重表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武汉在进行新区选址时主要考虑的8个要素及其权重如表4:
4武汉市新区选址评价
从武汉市整体板块来看:汉口的商业布局经过多年发展和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武昌区高校云集,政府部门集中,同时旅游资源丰富,高科技企业区目前也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而汉阳作为武汉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发展迟缓,在武汉的经济版图上呈现凹势,也影响了武汉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如果将新区选址于汉阳,将对武汉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一旦新区开始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武汉市的发动机,为武汉地区乃至整个华中地区带来一股新的动力。
武汉新区选址情况如下:由长江、汉水、京珠高速公路合围而成,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包括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蔡甸区、汉南区的一部分,规划人口100万。
根据本文的计算结果以及武汉市实际情况分析,武汉新区选址汉阳,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相互印证。文章证明,层次分析法可以作为城市新区选址前期策划时一个有效的方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陈东秀.AHP在建设用地项目选址中的应用[J].数据统计与管理,2001(2):1-6.
[2]李斌.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的赋权精度与定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74-79.
[3]范健灵.浅谈太原市南部新区发展及市政中心选址[J].山西建筑,2003(6):3-1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