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津市中营小学、崇化中学新校区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宏宇

  项目背景
  
  作为天津城市最早的发祥地,老城厢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渊源,这里被认为是最原始,最真实地保留了天津地域特色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陋平房遍布的老城厢在2003年迎来了当时天津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工程。位于老城厢内的中营小学和崇化中学的改扩建工程也由此开始。
  中营小学于1905年(清光绪31年)开始筹建,1906年3月5日建成,是天津最早的官办小学。而崇化中学的前身是由崇化学会创办的私立崇化中学,至今也有近80年的历史,两所学校相互毗邻,位于老城厢内,东面是老城厢的中心――鼓楼商业街,北至城北街,西至风秀路,南面是即将兴建的商业区。占地面积约61352m2。
  
  创作理念
  
  拆迁后的老城厢,原来的县衙、城隍庙后殿、基督教仓门口堂……还有天津的传统建筑徐家大院、杨义德住宅、卞家大院,都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老城厢的中心标志物――鼓楼,也是后来复建的,即便像文庙、广东会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但置身于彩阁霓虹、高楼广厦之间,他们的门庭冷落与鼓楼商业街以及附近的购物广场的熙熙攘攘对比鲜明。
  正因如此,虽然两所学校的用地十分紧张,但在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要保留中营小学老校舍和原有树木的原则,而且对老校进行了修缮和环境改造后,依然保留了其原来的教学功能,并与新建校园布局整体考虑,使这组老建筑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保留了其原有风貌。
  
  院落布局
  
  出于对保留建筑和鼓楼地区限高和城市肌理的尊重,我们最终确定了院落式的建筑布局。首先,保留的中营小学的老校舍是传统的院落布局,院子自然而然就成了两所学校空间构成的线索和主题。其次,院子也使孩子们活动的场地在城市中心区闹中取静,不受周边商业和马路交通的干扰。再者,围合院子的周边式建筑布局更节约用地,平面使用效率更高。
  在中营小学的设计中,通过校园的更新改造重新构建了不同围合成度的四进院落,并运用了框景、对景等中国园林中的手法,将校园环境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由于用地上的限制,入口空间较为局促,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带来的压抑感,在入口的第一进院落的设计中,将南北两侧的一、二层局部架空,形成较为开放的院落,并利用框景的方式将后方的操场显露出来,从而实现视觉上的开敞。当向右转入教学区的第二进院落时,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内庭,以保证教学的安静氛围,同时为师生创造出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接下来,由于保留建筑与基地周边道路有一定的夹角,在设计中将轴线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形得以偏转,使第三进由新旧建筑群围合的院落得以完整,同时与第四进的老校院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校园整体环境。
  崇化中学的用地由于纵深方向情况稍好,主入口处得以拥有一个三合院形式的入口广场,成为空间序列的开始,后面紧接着的两进院落都以连接三排教学楼的连廊为中心分别分成左右两个跨院,这些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的院子使学生课间活动场地更接近传统院落的空间尺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
  
  建筑语汇
  
  老校舍虽然在空间上采用了传统院落布局,但在细部处理上却多见西方建筑的线脚和符号。这可能是因为天津是一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租界文化建筑特点的城市。所以,新建的建筑并没有一味地在形式上追求传统,为了在尺度上呼应周边建筑,建筑立面在材料和开窗方式上采用了分段的方法,一二层采用了和保留建筑颜色接近的深灰色面砖,三四层则采用了浅色的涂料,同时在三层和四层设置露台,进一步化解大体量带来的压迫感,而且露台也给在楼上上课的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
  
  场所营造
  
  庭院、连廊,过街楼,青砖铺地,明沟排水,保留下的老树,新移来的梧桐……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保住老城厢的记忆,保住小书院的记忆,曾经的高低错落、青砖灰瓦的老屋,曾经的狭窄但充满和睦温馨的小院落,教室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似乎都在走进这校园的那一刻被想起。
  
  作者:李宏宇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助理周恺,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收稿日期:2007年5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1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