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新少年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燕

  北京市新少年宫
  
  北京市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中心,从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成立起,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景山公园北面。这座古建筑群原是皇家园林,1954年在彭真市长和市政府的关怀下,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多年来面向北京市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70多个项目的辅导活动,阳光雨露哺育了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在这里茁壮成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人才。
  2006年,是北京市少年宫成立50周年。同年,北京市政府投资计划将北京市新少年宫列为与2008年奥运会工程同期建设的重点工程,新少年宫选址在崇文区龙潭湖百果园3号,建成后原址的景山公园寿皇殿将全面腾退。
  2006年10月,经过国内公开设计竞赛,BIAD9A1工作室的方案中标,并成为实施方案,现正进行初步设计。
  本工程位于崇文区龙潭湖百果园3号,北京教学植物园院内,建设用地1.1ha,用地南侧是规划中的40m城市道路和护城河。该项目功能包含以下几部分;艺术类活动区、体育综合活动区、绿色科技中心、学生活动区、排演厅展览中心、附属功能区。总建筑面积:39470m2。
  
  设计理念
  
  少年宫是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活动的基地,是义务教育的补充和开拓,对于发现和培养少年儿童独特天赋和才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少年宫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特点,体现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关爱,引导他们追求知识、热爱艺术,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的少年宫设计在形象上强调“知识和艺术的殿堂”的设计理念,以充满动感和艺术美感的造型,激发孩子们创造热情;并通过把绿色和阳光引入建筑内部,加深孩子们对自然的直觉,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整个建筑由5个花瓣组成,在五个单元的中部是主入口大厅,大厅不仅是连接各部分的中枢,而且是体现少年宫绿色生态理念的直接场所。大厅中设计了4个直通室外的大玻璃圆筒,直接把阳光引入室内;筒中种植树木,使人感觉好似在林中;玻璃圆筒同时还可以组织通风,使室内环境更为健康自然。
  新少年宫的建筑西侧设置了一个下沉庭院,以草坡绿地与植物园相连,局部设置台阶式看台,可以作为露天表演和活动的空间。下沉庭院内种植树木、草坪,既满足了地下建筑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又使地下绿化与地上绿化连成一体,形成立体的植被系统,把节约能源与美化环境相结合。
  
  造型设计
  
  少年宫是“知识和艺术的殿堂”,它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由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还有限,对简单、活泼的形象更容易理解,对鲜艳的色彩更易于接受。为了让少年宫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建筑,我们在设计上采用花瓣式布局和枝状曲线的造型,让立面形式充满动感和生长感,象征祖国的花朵生机勃勃。跃动的造型与植物园的树木相映生辉,让人过目不忘。
  (黄 薇)
  
  指导:朱小地
  设计:BIAD9A1工作室
  
  首都医科大学科研楼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医学院校,同时也是市属唯一的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存在教育科研用房面积不足,实验室建设分散,设施老化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教育科研综合实力的提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6A3工作室配合学校进行战略发展研讨,经过科学策划,协助校方确立了新建科研大楼,整合现有相关科研实验机构,形成集中先进的医学科研和实验基地的设计方案,目前已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该项目位于首都医科大学右安门校区南部,紧邻凉水河南岸城市绿化带,总建筑面积42000余平方米,高度60m。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建筑师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其一是对医学类科研实验室功能布局及其历史演进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确立双走廊式的标准实验层平面。这种设计将标准层划分为三部分,南北朝向作为学科实验室,中部作为交通核心,设备机房和可共用实验设备用房,放置大型实验设备,服务于本层各实验室。三大功能部分由两条走廊实现分隔与连通,平面形式严整有序。柱网尺寸由实验台及等主要设备模数及其经济间距推导而来,得到9m的基本轴网。
  而另一个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师形成设计理念的源泉是对医学科学广泛深入的了解和对首都医科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感知。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同时又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作为建筑师,徜徉在校园中,实验室内,呼吸着医学氛围的空气,倾听师生的对话,深切体会到医学的灵魂是通过学科的不断发展延长人类的健康,获得快乐的美好生活。于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设计所要表现的主题。
  我们为建筑主题赋予了体现其功能构成的三个长方形体块,而在其底部插入了体型自由圆润的报告厅和入口门厅,暗喻医学科学研究对象是有机的生命体,形成理性与感性的对比与对话。大台阶这一校园建筑的传统元素经过建筑师的几次取舍最终被保留并与整个体量融为一个整体。因为通过我们对高校建筑文化的考察与分析,领会到他已经成为科学的崇高性及学校权威性的象征,是师生乃至他人心目中校园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轴线、台阶、平台、建筑入口……科研楼的空间序列形成了。建筑的表皮是规整简洁的,因为建筑师用它所要表述的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李亦农)建筑设计:BIAD6A3工作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1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