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品学
郸城县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海拔在35.6~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土质黏重,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等流经境内,地下水位较高,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开挖的沟渠,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排灌比较方便。郸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日照时数2258.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无霜期223天,80%的保证率为202天,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宜种植小麦,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进步和改善,郸城小麦栽培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良种的选择与播前整地
1.1 良种的选择
选用具备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等条件的良种。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常发自然灾害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及不同的加工食品要求选用良种。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培育壮苗。
1.2 播前整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细、透、平、实、足。深耕,一般20~25厘米,土壤细碎、耕透、耙透,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采用机械播种的,播深3厘米,行距20厘米;操作要稳定一致,开沟盖籽要均匀。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8~10千克,667平方米基本控制在14~16万株,苗后田间开好“三沟”,保证沟沟相通,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2 播种与合理施肥
2.1 播种
2.1.1 适时播种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18℃,半冬性品种14℃~16℃,春性品种12℃~14℃播种为宜。
2.1.2 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适宜基本苗的确定依据如下:
① 地力和肥水条件
地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的分蘖及单株成穗较多,基本苗应少些;反之,肥力水平较低,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小麦的分蘖和成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单株分蘖少,成穗率也较低,基本苗应多些。
② 品种特性
分蘖力强的品种基本苗宜少,分蘖力弱的品种基本苗宜多。
③ 播期早晚
适时播种,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基本苗可以适当少些,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分蘖数及成穗数都要减少,基本苗应逐渐增加。
④ 高产途径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公顷150万株;独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公顷400万到60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公顷300万株左右。
2.2 合理施肥
小麦的施肥原则是前促后控,养分全面,氮肥中基肥占总量的70%、平衡肥占10%、返青肥占20%,磷钾肥70%做基肥,30%用做返青肥。
2.3 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田间管理、中期田间管理和后期田间管理。
2.3.1 前期田间管理
此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查苗补种。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用浸泡过的种子补种。对播后遇雨板结的麦田,应及时耙地,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②防治病虫。较早播种的麦田,灰飞虱、蚜虫等虫害常发生严重,除危害麦苗以外,还易引起病毒病的蔓延,应及时防治。③施好分蘖肥。对抢墒播种、基肥不足的麦田,于三叶期追分蘖肥,浇盘根肥。追肥量和浇水量均不宜太大。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④适时冬灌。⑤施好返青肥。对冬前群体适宜的壮苗或偏旺苗,在冬前肥水充足的情况下,返青期应以控制春季分蘖为主,不追肥,不浇水。对基肥不足又未施冬肥的弱苗,应早施返青肥;墒肥均缺时,应及时追肥浇水。⑥镇压。在表土较干或播种后镇压不实的情况下,于三叶期或分蘖期进行镇压,有提墒、促根、增蘖和壮苗的作用。但在土壤过湿时不宜采用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麦苗生长。⑦中耕除草。对生长过旺的麦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抑制地上部生长,减少分蘖,壮秆防倒。
2.3.2 中期田间管理
①追肥浇水。②旺苗控制技术。在返青期对旺苗和壮苗除控制水肥外,还可以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返青期压麦,可以使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受到暂时的抑制,基部节间粗壮,缩短,株高降低,还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成穗整齐,有明显的抗倒增产的效果。压麦要在分蘖高峰过后,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
2.3.3 后期田间管理
①浇水。小麦开花期间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日耗水量增多,对缺水反应敏感。开花后的子粒形成期对水分要求较多,缺水会导致子粒退化。此期土壤水分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因此,土壤干旱时应浇一次抽穗扬花水。小麦进入灌浆以后,适时浇好灌浆水,有利于防止根系衰老,达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的目的。后期浇水应根据天气的变化,防止浇后遇风雨倒伏。②根外追肥。小麦后期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氮素和少量的磷素营养。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于抽穗开花期喷施1%~2%的尿素液或2%~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有贪青晚熟的麦田,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加速养分向子粒中运转,提高灌浆速度。③防治病虫。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于粒重和品质影响很大,应及时防治。④适时收获。小麦收获过早,千粒重降低,品质差,脱粒也困难。收获过晚,容易掉穗,掉粒,还会因呼吸作用及遇雨淋洗,使粒重下降。收获后的小麦要及时干燥,使子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方可入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6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