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农村垃圾如何处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新“5+1”实事工程,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我们开辟一条新路把这个问题有效解决。
  关键词:新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 填埋
  
  一、目前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首先是农民观念意识问题。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上显得极为随意。比如有时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有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意识,就无法正确处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绝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其次是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开展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镇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县有垃圾填埋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再次是垃圾处理量大成本过高问题。如果将农村垃圾也收集填埋处理,按农村居民日产垃圾量为每人每天1.6千克的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加上垃圾运输费和填埋处理费,成本是相当高的。
  
  二、对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的思考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呢?我认为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并协调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
  首先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分户堆沤减量化原则。农户将所有生产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内,定期分捡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可减少垃圾总量的60%。二是分类回购资源化原则。以镇成立环保合作社,向农民回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资源化处理,可减少垃圾总量的30%,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合作社运行。三是集中处理无害化原则。将合作社分类出的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镇压缩中转站,然后统一运送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集中填埋,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
  其次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区政府监督指导,镇、村组织实施,村民联合自治,合作社常年运行的管理模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再次要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建立户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购点、镇有垃圾中转站、区有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网络。
  最后要健全运行机制和提供经费保障。只有形成户分类、村回购、镇中转、最后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为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开辟一条新路。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机制。一是把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和考核体系,二是组建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员队伍。三是组建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督查队。各乡(镇)抽调乡、村干部3―5人组建村落社区卫生保洁督查队,加强对保洁员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到每月对村落社区卫生保洁专项督查。采取抽查、上户调查的形式,对保洁员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评定。保洁员工资与评定格次挂钩。
  2.建立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资金投入机制。一是把农村垃圾处理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范畴;二是区发改委向上争取农村垃圾处理项目资金;三是乡(镇)、村、组从集体收入中解决一部分。
  3.建立农村卫生保洁自我约束机制。一是由村民大会制定《村民卫生公约》,村委会根据卫生公约与农户签定“门前三包”责任状,细分卫生保洁管护包干区。二是农户做到每天一清扫,垃圾日产日清,确保房前屋后“三无”,即无农具杂物、无柴草堆放、无家禽家畜粪源。三是公共活动场所由卫生保洁员每星期清扫二次以上,达到公共场所“无六乱”,即无乱搭、无乱建、无乱贴、无乱挂、无乱排、无乱倒现象;垃圾池至少每月清运4次,确保无积压。四是开展群众卫生创评活动,巩固卫生保洁成果。对“卫生文明户”进行宣传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悬挂流动红旗;对在评比中比较差的农户实行通报批评,通过评比活动来增强农民卫生保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确保保洁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把农村卫生保洁工作纳入各乡(镇)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使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管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关心、主动参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区有关单位,尤其是爱卫办、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建设局、城管局、规划局等单位,要不断地创新举措,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狠抓落实,确保农村卫生保洁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先进乡(镇)、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行动不力、动作迟缓的乡(镇)、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农村垃圾如何处理一项繁琐的、长远的、需要一定投入的系统工程。现有的各项制度还有待完善,但只要我们敢于创新、敢于钻研、一定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徐晓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4期
  【2】杨晓波,奚旦立,毛艳梅;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4期
  【3】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1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