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由内部、外部两大系统和科研团队、学科结构、科研平台、产业化平台、制度创新、后勤保障、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十大要素组成。内外系统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开放体系。充分发挥系统各要素的作用,依托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各类资源,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科技创新体系 科研团队 学科结构 后勤保障
  
  1高校科技创新的“两系统”和“十要素”
  
  1.1内部系统
  1.1.1核心体系
  包括科研团队和学科结构两大要素,科研团队(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离开了主体要素,科技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科技创新的起始源头,是孕育经济增长点的沃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渗透和高效综合的发展趋势,新的学科不断产生。因此,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科研团队和学科结构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
  1.1.2支撑体系
  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平台两大要素。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整合,集成已有的优势,在一个更广阔的学科背景、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有利于发挥高校综合优势的新型科研组织结构和“竞争、开放、流动、共享”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高校创新活力,提高科技竞争实力和创新水平:产业化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它的职能是把握市场需求趋势,掌握科技成果和资源,提供咨询服务,拓展融资渠道,建设科技信息系统,它的建设目标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和谐发展。
  1.1.3保障体系
  包括制度创新和后勤保障两大要素。制度创新的主要功能在于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合理,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构筑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使科技创新系统得以高速运转:后勤保障体系的职能是通过完善,高效的后勤服务,解决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使科技人员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投身科技创新之中。
  1.2外部系统
  1.2.1政府
  政府是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联系的一个桥梁,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政策导向、计划导向,财政扶持、税收扶持、信贷扶持和法律保障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也是科技创新的要素之一。
  1.2.2企业
  企业是高校科技创新实践的延伸场所,它是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人才重塑与吸纳、成果转化与孵化等方面,完成科技信息到商品价值的实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3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人才支撑,技术支持、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等,它与高校、企业紧密联系,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1.2.4中介机构
  科技中介机构是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技术为商品,以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和开发为目的,在政府、创新主体、创新源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问,发挥桥梁、传递和纽带作用,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科技咨询,成果转移,风险投资、企业孵化、科技投标,技术产权交易、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等。
  
  2 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2.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科研团队和学科结构
  2.1.1 优化人力资源,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通过思想观念、工作途径和政策制度“三个创新”,以学科为依托,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基地为支撑,以项目为纽带,把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重点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遵循最佳效益、适才适位、相容互补等“三个原则”,根据团队的任务和特点选配不同专业结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能力特长的人才,让团队内的成员在知识、能力,气质上实现互补,用团队精神凝聚创新队伍,打破院系结构的固定框架,构建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团队。
  2.1.2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效应。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应以促进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为归宿,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具体而言,学科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体现学科国际化、综合化、交叉融合的特点。
  2.2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建设
  2.2.1发挥学科优势,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精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坚持“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原则。同时还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为目标,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国家一省(部)一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包括设在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学校自己的研究开发基地等)。
  2.2.2建立大学科技园,推进科技产业化平台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指出,将重点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构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努力促进学校以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为主的工程中心和科技园的平台相融合。高校要发挥各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工程中心、实验基地集中的优势,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建立起科研协作体制,搭建起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功能检测,质量评价,成分分析等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辐射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风险投资,坚持市场导向,组建形成某一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强化竞争力,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的集聚和规模的提升。
  2.3构筑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保障模式
  2.3.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优化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观念,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改革现行的科研运行模式,建立适应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良性科研管

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制度约束和规范管理与服务,形成人才的良性流动局面,有效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科研项目上层次、上质量、上规模的重要保证。如:建立人才流动的新机制,确立目标责任,实行科研奖励机制等,建设有利于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积极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2.3.2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务效益
  高校将资金、场地、设备、信息、人才,团队等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对主体系统起到有力支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如学校自筹、政府拨款、企业出资、各类纵横向课题引进经费等,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资体系,保证科技创新的运转资金:完善场地、设备条件,提高大型设备的运行效率,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等资源,有助于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良性循环,改善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将精力集中于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之中。
  2.4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与协调作用
  2.4.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充分依托新形势下国家政策的支持优势,包括科技政策,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等。重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施激励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政策,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引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
  2.4.2发挥协调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一方面,各项政策的落实需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予以保障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市场风险等诸多问题,涉及政府、企业、高校、市场等多方主体,政府基于其特定的行政地位,具有协调全局的优势,既能够提供可靠的执行保障,又能够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有助于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合作创新中的困难和利益纠纷。
  2.5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就要有组织地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力度。要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社会服务品牌项目。要与企业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强强联合”,借助现有的科技研发资源优势,在联合科研或者现有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在技术转化方面发挥企业的核心作用,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形成校企良性互动。
  2.6加强校所合作,提高科技成果水平
  高校与科研院所是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队伍,这两支队伍的功能定位互补,优势相得益彰,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方面共谋发展。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共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共同承担国家基础学科、前沿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扩大相互交流和开放的空间,充分发挥“两支队伍”,“两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产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2.7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中介机构要为高校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引导高校瞄准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企业技术需求的目标,制定科研方向明确的研究计划,针对国家的重大课题、企业生产难题和新技术开发项目,从而使高校,特别是工科类型的高校,在项目的立项、研究、完成过程中,做到技术的先进性,内容的完整性和成果的可转化性。科技中介机构还应对成果进行技术评估,并将成果推向市场,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综上所述,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必须依托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产业选择、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借助官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的新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