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大量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近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建构式、课题探究式、社会实践式和产学研合作是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四种主要模式。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1 课程建构式
课程建构式指通过课程全过程的变革促进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模式,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变革来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一是课程设置的变革。课程设置的变革主要是课程理念的转变,即从专重科研能力的训练转变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进行科学探索和追求真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研究生课程设置大都具有高深性、研究性、专业性、精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具体说,可以采用增设课程和重组课程两种方式。增设课程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创新实践课,重组课程则是对原有的课程分化,组合。二是课程实施的变革。课程实施的变革主要通过课程实施的主体、方法和客体三方面的变革来实现。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当代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目标,自觉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课程实施的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运用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实施的客体应该提高发展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三是课程评价的变革。课程设置的目的决定课程评价,因此课程评价的变革与课程理念的变革一致,即从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转变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目前,研究生课程评价大都通过论文的形式呈现,评价理念的单一化严重阻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课程评价理念应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2 课题探究式
课题探究式是指以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通过研究课题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模式。按照课题成员的构成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独立式和合作式。
独立式是指研究生以自身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通过独自完成课题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方式。比如,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实验探究等方式,独自完成课程论文或科研课题等形成自身的实践能力,是许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独立式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有利于研究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观点、视野。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不利于研究生形成团队协作精神,也不利于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在采用这种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时,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好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合作式是指研究生以自身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通过参与导师课题或与其他研究生共同完成课题培养实践能力的方式。其一,参与导师课题。导师申请的课题具有经费充足、成员水平高等特点,这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而且导师课题成员大多由本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的高水平专家组成,有能力给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多方面的指导。其二,与其他研究生共同完成课题。目前,国家为了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各省均设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博士基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组成课题小组,有利于形成研究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开阔学术视野。但对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利影响,以致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性。因此,在采用这种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时必须注意处理好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研究生应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拓宽自己的研究视域,形成自己有创建性的研究观点和领域。还要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既应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也应根据自己的严密思考,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
3社会实践式
社会实践式是指通过社会实践,在适应性、创造性活动中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模式。目前主要有假期服务小分队、“三下乡”活动和挂职锻炼等途径。
其一,假期服务小分队。这是我国最早开展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方式,目前主要有医疗服务队,支教服务队、博士生科技报告团等。它既能提高学生运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等。其二,“三下乡”活动。这是指为了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研究生利用自身的特长向社区和农村提供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服务活动。它既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基层情况,也能提高运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能力。其三,挂职锻炼。它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创新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博士研究生。博士生专业技能高,但接触社会现实少。通过挂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处理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能促使其关注社会热点,开阔学术视野。
社会实践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研究生通过参与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缺点在于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冲突主要存在于研究生本人,研究生导师、实践单位之间,产生于各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参与方动机不同,这种利益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它不利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采用这种方式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时,协调参与方的利益成为重中之重。
4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从实践来看,产学研合作对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科研机构的欢迎。如果按照产学研各方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技术转让型、委托研究型,联合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四类。
技术转让型是指学校和科研机构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向企业转让技术成果,实现三方合作的方式。技术转让型在三方合作的早期被广泛使用。相关专利法规是其运行的基础,企业科研能力弱是其存在的前提。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点是企业参与性弱,研究的成果可能不被企业和市场所接受。因此,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委托研究型是指政府和企业委托学校、科研机构进行某种研究,实现三方合作的方式。政府和企业向学校,科研机构提供研究经费,学校和科研机构则给政府、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委托研究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考虑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缺点是课题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客观距离,可能会制约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课题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契合度,如果课题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相距太远,则有可能导致导师和研究生积极性不高。研究生大都心理成熟,具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充分阐释课题研究对研究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联合开发型是指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学校联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实现三方合作的方式。共建实体型是指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学校共同建立新的联合实体,共享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和各方受益的模式。目前,联合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是产学研合作最常用的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三方的长处。其关键在于三方利益的协调。在采用这两种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时,研究生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因此,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应该注意合理安排科研时间和加强心理辅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