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大豆产业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微微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产业进口形势十分严峻,进口需求呈现刚性,进口数量持续上升,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商,对国内大豆产业造成极大冲击。如何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口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大豆产业生产、进口及消费概况
  
  (一)生产概况
  目前世界大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四国的总种植面积占世界大豆种植面积的84.5%,总产量占世界的 89.8%。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产和单产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但与其他重要生产国相比,我国的大豆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t、5900万t和5050万t,位居世界前3位。而一直号称“大豆故乡”、“种植大豆历史长达5000年”的中国,当年的大豆总产量仅为1555万t,居世界第4位。受到种植效益下滑的影响,2009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498万t(见表1),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整体失衡,大豆播种面积继续下滑,但由于大豆作物生长期内长势良好,单产普遍提高,当年国内大豆产量达1520万t,同比增加22万t,增幅达到1.47%。
  此外,由于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工费用的增加,大豆的种植成本也随之进一步增加。据调查,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成本约410元/亩,同比增加32元/亩,增幅8.5%;安徽省大豆种植成本约390元/亩,同比增25元/亩,增幅6.7% 。虽然国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撑大豆市场价格、扶持大豆产业发展,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玉米、粳稻作物价格不断上涨,必然挤占大豆的种植空间,国内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进口概况
  对我国的大豆进口而言,1996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直至1995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是大豆净出口国。1996年以来,大豆国内市场和大豆进出口贸易基本放开,国外大豆大量涌入,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徘徊不前,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最终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0年,我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4万t,进入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规模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当年累计进口大豆4255万t,比2008年增长13.65%。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5480万t,同比增长28.79%。2011年1-6月我国进口大豆2371万吨 。考虑到需求增加和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未来几年内预计还将持续增加。
  
  二、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进口依存度大,进口市场过于集中
  中国对大豆的国际依存度已接近70%。1995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只有7%左右,2005年已经上升到60-70%。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3744万t,自产大豆约1650万t,进口大豆占总供应量的比例达到69%。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以来也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并且在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中处于绝对性的“垄断”地位。2009年前8个月,我国自上述3个市场的进口合计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7.8%,仅有少量大豆进口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等国。2010年1-6月,我国进口大豆中八成以上来自美国。
  (二)国内需求快速膨胀,但国内供给不足,导致进口需求呈现刚性
  我国国内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几个方面。从1995年的年消费量1407.3万t飞速增长到2006年的3020万t。2005-2007年年均需求总量已达4400万t/年。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产区的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稳步增长,但增幅不大,由此也可反映我国大豆供需关系的紧张状况。据预测,2015年前后,包括压榨需求在内大豆总需求量将达到5400万t,而届时我国大豆最大可能种植面积为1300万hm2,最大可能生产能力在2800-3400万t,大豆供求缺口2200万t左右,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仍不会改变。
  (三)外资逐步渗透大豆产业链,大豆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商
  目前大豆这一最早开放的农产品领域几乎完全被外资掌控,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为跨国粮商所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75%的市场份额也为外资所掌控。在外资的强大攻势下,过去一直作为大豆加工业主要原料的国产大豆处境艰难,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跨国粮商掌握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大豆的收购,以及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就控制了中国80%的大豆进口货源。这些公司通过参股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并操纵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从而达到向中国垄断出口大豆的目的。2007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明显是国际大豆贸易商联合操作的结果,而国内大豆企业如九三集团等,在此次大豆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出现了亏损。然而,2008年在我国国内豆农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却被国际粮商、国际基金公司压制操作。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大豆滞销,豆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大豆产量始终徘徊不前。
  (四)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缺失,进口大豆成本优势明显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按完全的生产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生产成本。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从2004年至今,平均每年的数目为12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是190亿美元,相差悬殊。另外,我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我国还是空白,补贴办法也比较简单,以直接补贴和政策性收购为主,补贴范围和价格支持力度有限。而进口大豆的生产、出口获得出口国多种补贴和支持。以美国为例,其大豆补贴政策十分灵活,既有对收入的补贴也有对价格的补贴,既考虑价格高位时的补贴又考虑价格低位时的补贴,各种补贴方式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美国大豆的产业竞争力。目前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的补贴方式有商品贷款项目、直接补贴、以价格或收入为基础的反周期补贴和平均作物收入补贴等多种形式。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也是导致我国大豆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国外大豆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严重影响了我国豆农的经济收益。
  (五)中国大豆进口政策宽松
  1995年以前,我国大豆进口政策体现为根据国内需求临时确定当年的大豆进口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3%的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114%的关税。从1996年开始,我国暂时取消大豆进口配额政策,并将进口约束关税由114%下降到3%。2001年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正式承诺对大豆进口取消配额管理,实行单一的进口关税约束政策,除种用大豆进口关税率为零外,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以及其他大豆关税税率均为3%。随着国内大豆市场准入门槛的一降再降,大豆实际成为入世后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成本,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控制大豆进口
  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规则,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控制大豆进口规模,保护中国自己的大豆产业。如要兑现我国对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承诺,严格执行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评估,按照国际惯例审批进口;要制定完善的大豆检验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防止带有危害生物、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大豆进入我国;严格执行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贴牌制度,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同时,应尽快实施相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制度,如对进口大豆实行产地预检,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口产品的安全性。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扶持战略
  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而言,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极低,因此政府应综合采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第一,增加生产和出口环节补贴,政府应充分利用WTO赋予其成员方的权利,通过增加“绿箱”补贴的种类,对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科研、区域结构调整进行有效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第二,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和发展大豆国际物流体系;第三,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发展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另外,国家还可继续利用现有农发行体系,给豆农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并效仿美国建立最低价风险贷款制度,逐渐做大做强我国大豆产业。
  (三)积极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作用,防范国际化市场风险,提高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大豆产业涉及农业、商业、加工业多部门利益,应充分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管理,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大豆的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环节进行引导、规划并提供信息服务,降低各环节的运作成本,提高大豆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要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销的各类信息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我国大豆行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数据发布也不够及时,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我国必须加快大豆产业行会、商会的建设,参照美国大豆协会模式,对协会活动从资金、人力、项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四)挖掘国产大豆绿色优势,提升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作为世界四大大豆主产国之一,我国是唯一的全部种植非转基因绿色大豆的国家,但目前我国绿色大豆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目前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看,欧盟等大豆消费大国对转基因作物持疑虑和排斥的态度,为我国大豆提供了极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所在,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我国的天然绿色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争强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欧盟以及日韩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确立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转基因大豆的监督管理,保护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制定转基因大豆及大豆制品可追溯性管理体系,防止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大豆物种造成侵害;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我国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加快大豆蛋白产品的研发步伐,打造专属中国的知名大豆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以高端产品应对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7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