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承接服务外包: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竑

  国际金融危机已波及到我国实体经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受到冲击,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外向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凸现。
  然而,金融危机对江苏等地企业的冲击却相对弱得多。在外贸企业集中的苏南地区,虽然局部地区也出现了企业倒闭现象,但受冲击尚不严重,昆山2008年倒闭的企业一共只有37家。长三角2008年的投资增幅和出口增幅分别达13.6%和17.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特别是苏南地区经济逆势增长,常州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南京一批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还在大批招兵买马,迎来发展机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呢?分析珠三角和苏南地区的发展模式,可以找到答案。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是抗击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1.苏南地区扬弃了“以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经过多年努力,相对降低工业的比重,由二、一、三的产业顺序转变到二、三、一。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苏南五市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回落,但在速度回落同时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2008年预计增加值增长15%左右,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角”,南京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务,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服务业比重超50%的城市。而珠三角除深圳市之外,则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尽管每年第三产业在珠三角仍处于上升之势,但是这种势头落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近年来的比重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不升反降,在2002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7%后,逐年下降,出现了背离的现象。
  2.苏南地区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向研发设计和销售两端的“微笑曲线”延伸,突出引进核心高新技术,引进研发中心。由此又对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以服务外包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珠三角是我国最早的开放地区,劳动密集型、缺乏技术和品牌的“三来一补”企业多。这种经营摸式是成本导向的“游牧型经济”,以追逐低廉的生产成本为特点。随着经营成本提高和政策的调整,“搬迁”和“转型”成了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关键词”。在金融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不少企业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了。
  3.苏南地区抓住全球服务外包转移的新机遇,努力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办公室”。沿沪宁线正在加紧建设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无锡太湖服务外包科技园、苏州物流中心等10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南京、苏州、无锡由此入列国务院批准的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据统计,2008年,以苏南五市为主的江苏省软件业销售额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44%;国际服务外包总协议金额约1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以南京为龙头的苏南国际外包服务产业带已聚集了1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执行离岸外包协议额占江苏省的70%以上。苏南地区大力承接服务外包,发展服务业,不仅为制造业发展提升了空间,也增强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理分析
  
  受危机的影响,国际银行界掀起了并购狂潮,使刚起步的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能与印度等国外起步较早的服务外包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欧美跨国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更会把越来越多的不断分离出来的非核心技术服务外包出去,甚至包括国外公司的某些服务业人才也会因企业倒闭而流向中国。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外包的机会,也是我们化解危机、发展经济的机遇。
   1.服务外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整体竞争力,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基础
  服务外包是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中最高层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交由更专业的和更低成本的第三方完成。2007年国际服务外包总值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还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承接服务外包,发展现代服务贸易,能够提高整体竞争力,有助于抗击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个直观的例子便是苏南地区,2006年苏南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占GDP比重为85%、69%,远高于同期国内水平,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倒闭数量远远少于浙江和广东。
  2.发展服务外包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经济结构优、产业层次高的地区表现出了良好的抵御能力和发展后劲。抗击金融危机,根本之举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我国粗放型增长的外贸增长方式。一般来说,服务外包出口附加值高,对能源、土地等稀缺资源占用较少,基本不产生污染,可突破中国外贸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降低外贸发展的负面效应。同时,承接服务外包比传统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从增值幅度来看,相较于制造业2%至5%、最高不超过15%的增值幅度来说,服务外包的增值幅度高达100%;从收益来看,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各类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新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所以,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产生产业转移效应、出口结构优化效应、突破贸易壁垒效应,从而有效化解金融危机。
  3、发展服务外包是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江苏省企业抗金融风险能力强于浙江、广东,就是因为其工业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端,是我国承接国际信息技术和软件业外包的重要基地。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发包方对承包方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只有那些达到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才能争取到外包业务。同时,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企业通过频繁的外部联系可以快速获取有利的信息和知识,并可通过“干中学”掌握发包方的一些新技术。通过承接服务外包,推动新技术的扩散与应用,还可以加快传统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攀升:一是向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攀升,主要开展研发活动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二是向下游销售与品牌服务环节攀升,主要是扩展市场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活动,包括创立国际品牌。可以说,国际外包正在成为继传统的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许可证等途径之后的又一新的技术扩散路径。因此,在发达国家的发包企业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通过积极承接国际外包可能更能够迫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更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产业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4、发展服务外包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内需,化解危机
  化解金融危机,需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率。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加上今年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人数近1800万,“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的焦点。承接服务外包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涉及到很多行业,业务范围非常广,从低端的软件测试、人力资源代办代理,到中端的财务处理,客户服务,再到高端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无所不包。这一特性使得服务外包的职业覆盖面广,提供职业机会多,吸纳就业能力强。很多的离岸外包项目,本质上就是劳动力出口。以呼叫中心为例,员工规模上千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大连就有许多家,印度甚至出现员工上万的。事实上,服务外包所提供的就业规模不亚于当年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所创造的机会。这对于我国充分利用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外包,具备了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基础。出现了一批服务外包搞得较成功的城市和企业,摸索了一些成功经验。随着“千百十”工程的推进,对服务外包也逐步重视。但是,中国大多数外包服务企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事低层次的编码和测试工作。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能力,发展中高端业务就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讲,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政府部门应高度认识服务外包产业重要性。目前,国际服务外包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服务贸易形式,社会各界对其产业特征普遍还不够了解;此外,由于目前服务外包贸易在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小,因此政府各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产业的价值,甚至连这个产业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所以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各级政府理解到服务外包可以提倡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和能够解决大量就业的意义,并且能够主动运作这一产业。
  第二,实施大公司战略,政府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发展和壮大骨干企业,是服务外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印度前20家软件企业年出口占该国软件服务年出口总额的42%,平均每家企业年出口1.66亿美元;中国前20家软件企业年出口只占全国的13%,每家企业年均出口475万美元。相比企业规模,中国平均每家软件企业每年业务收入不到60万美元,而印度是218万美元。因此,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外包企业资源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促进软件外包出口基地的建设。此外,为了扩展企业的外部市场,政府还应当像鼓励货物贸易出口一样积极扶持外包企业的出口。
  第三,改善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方式。目前中国的外包人才呈现出结构性的失衡状态,许多从业人员不适合服务外包的要求,大中专毕业生的外语能力和基本商务技能普遍较低。印度和爱尔兰的服务外包发展的不错的主要原因就是拥有大量懂英语、计算机、金融的专业人才。中国的人力资源在这些综合素质上面还是差距不小,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中BPO的比例极少,而现在又是BPO发展超过ITO的阶段。中国众多高校、培训机构需要针对服务外包行业的特点培养英语、计算机、金融的初级复合人才。同时从跨国企业引进熟悉服务外包的专业人才,来直接对接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参考文献:
  [1]吴先满等.苏南经济发展国际比较无锡日报2008-10-10.
  [2]张明志,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期42-47.
  [3]杨青 等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及政策选择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 6期62-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8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