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假如这是一场事先设计好的游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立坚

  星期天,照例去参加一个金融投资管理公司每周一次的学习会,主要是追踪全球外汇市场的行情变化和研讨未来外汇投资的战略。这个学习班,除了有当家的外汇投资研究员和操盘手外,还邀请了像我这样被封为“学院派”的教授,以及海外投资经验丰富的理财大户等。所以讨论会常常是以多视角展开,没有崇拜,没有先见,没有成规,各施所长,各抒己见,各取所需。即使在会后聚餐的时候,大家常常是余兴盎然,依旧在磋商“技艺”。
  刚过去的星期天,自然的话题是聊到“次级债风波”。大家先让我对其做个背景性的介绍和谈一下可能对未来“套息”交易的影响。等我发言完,会场一下子像炸开的锅,你来我往的激辩,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位具有海外多年投资经验的“大户”,突然向大家爆出了他自己的“奇思妙想”:他认为,“次级债风波”是美国政府当局和几个利益相关的金融大腕,给全球金融市场事先设计好的一场游戏(他没有用“赌局”这个词眼)。游戏的结果是他们用较少的成本却占了全球最大的便宜(我尽量用他的原话)。他反复告诫大家,投资要学美国政府那样,首先得为自己不断创造赚钱的机会,这里关键就是要设计一个大家都愿意参加的游戏,然后要在无声无息的赚钱中,将风险巧妙的转嫁给还在热衷游戏的参加者身上,尤其是不知情的外国参加者身上。这种做法是最低成本、也许也是最佳的风险管理方式。
  对于他过于大胆的设想,也许出于本能的反应,一开始我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假设,急问他的根据在什么地方?他先跟我们讲起在美国流行的“情景设计”的决策方法,即凡人很容易按照自己事先期待的东西去构建自己未来的行动方案。这样就无法跳出自己主观的约束,所以,往往在突发事件面前,一下子被弄得晕头转向。如果智者事先能够把未来所有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勾勒出来,然后对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状态,都想好对付的办法。即怎样调整自己的战略抓住收益。怎样巧妙地运用手段来转嫁未来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政府通过它事前周密的情景设计,早就预料到了今天出现的结果,早就找到了分散风险的工具,而且也早已把自己可能出现的损失提前获利、套现了。国际市场的注资就是这种成功战略的一环,让市场感到自己和大家是一样的,都是受害者。甚至在救市行为中还给大家留下了慈善家的好印象。
  看着我还木纳的神情,他又像在给大家暗示什么似的。接连反问了我们几个问题,直到现在我还为之感到震撼不已:
  为什么美国政府当初要纵容房地产市场的“超负荷”发展?鼓励大家借钱投资“房地产”?为什么不是鼓励全民储蓄(他补充到,虽然口头说要提高储蓄率),尽早还债,把逆差转变为顺差?为什么美国政府要求大家储蓄“实物”资产,而不是货币资产?这在给我们大家暗示着什么?对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难道这么成熟的市场国家,事先没有料到它崩盘的风险吗?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很容易地发行“次级债”(美其名曰为“金融创新”――他补充道),而且设计好“信用强化”的诱人机制(投资者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可以变现,赎回次级债),让信用评级单位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海外这么多的投资者能够参加这场游戏的现状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高明吗(事实上美国政府在今年上半年还曾鼓动中国购买次级债)?美国政府让外国政府和机构,投资本国民间机构的金融资产,而不是自己的国债,目的是什么?全球央行注资或大面积非知情人的亏损,是这场游戏的偶然结果吗?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指责日本低息政策,埋怨他们创造了过剩的流动性才让市场日元“套息交易”这么猖獗?另外,你们想想看,中国和亚洲国家与美国的交易公平吗(我们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他们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美元和债券,然后告诉我们,他们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可供理财的金融市场)?从鼓励次级抵押贷款到欢迎海外机构进场、到现在慷慨注资的行为、到开始指责日本的“低息”政策,这一场游戏难道不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吗(“面子”和“里子”都有了!)?难道还看不出来谁是这场游戏最大的赢家吗?他最后总算停止了反问,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一切都在看似公平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着彻头彻尾的不公平交易!关键是谁在交易中成为赢家?!”,他怕我们不理会,又补充了一句:“只有设计游戏的人才知道赚钱的猫腻”。
  说实在,我当时很想对他“刻薄”的指责进行严厉的反驳,何况这个阶段对“次级债问题”我有不少自己认为很有把握的看法。但是,我终究沉默了。而且脑子里不知怎么的,那时居然冒出了政治家会多考虑的“国家安全”这四个字眼。据说,他在闲聊的时候,还坚持认为好戏还在后面,要大家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总之。我感觉他给我提出了一个我很不愿意做的命题,但是,下周再见面的时候,我一定要拿出一个说法,否则,我感到自己对“金融”的理解要从头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9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