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场无法回避的农业革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人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农业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企业必须主动求变,在新的生态体系里寻找生存机会。
  岁末年初,华为始终处于外界关注的焦点,悬而未决的“孟晚舟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元旦刚过,一则有关“华为与袁隆平合作进军农业,培养海水稻”的消息再次刷屏,让这家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想低调都难。
  有媒体报道称:1月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宣布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达成合作,培育海水稻,通过土壤数字化,让盐碱地上长出水稻,有望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良田。该消息迅速被多家媒体以及众多网友自发转载,纷纷为华为点赞。
  不过,华为方面在次日即作出澄清,表示公司没有任何从事水稻种植业务的计划,也没有发布任何与此相关的消息,否认了所谓“进军农业”的传言。但是,在这份声明中,华为也指出:过去几年,华为通过提供ICT技术使能土壤数字化,助力盐碱地改良,推动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为支撑的智慧农业发展。当前,传统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打造ICT领域技术优势,使能客户数字化转型,不会进入不擅长且没有优势的行业。
  其实,这次关于“华为进军农业”的乌龙事件,恰恰反映出中国农业的现实状况:一方面,在众多亟待向数字化转型的传统领域中,农业尚属较为落后的一个行业,生产效率仍较低;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现状也意味着农业领域有很大潜力可挖,所以才会有包括华为等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乃至其他行业的巨头都瞄准了这一机会。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
  京东与腾讯联动
  近几年来,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农业布局。
  2018年7月,京东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应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三大示范基地,推动现代化京东农场建设,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培养新型农业专业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此后,京东养殖、种植领域连连出手,构建生态体系。
  2018年11月,京东旗下“京东金融”正式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并成立子品牌“京东农牧”。京东农牧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等机构合作,研发推出智能养殖方案,建设丰宁智能猪场示范点。
  该方案通过整合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和神农系统(SaaS),推出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打通养殖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农牧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
  京东农牧还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公司签订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协议,后者將在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腹地的两个养殖园区、100多栋山黑猪猪舍,全面应用京东农牧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对全部猪舍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整个养殖环节的智能化,提高养殖效率。
  而在种植领域,京东也在不断作出尝试。2018年12月,京东与日本三菱化学控股集团合作建设“植物工厂”。据悉,这家位于北京通州的工厂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采用日本技术的太阳光和人工光结合型植物工厂,也是国内最大的可量产、商业用途的日本技术水培蔬菜工厂。
  在这家植物工厂内,通过人工干预技术,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可以常年保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状态,再配合营养液,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就可以实现快速生长,一年可收割20茬,产量是常规种植的3-4倍。
  而京东的大股东腾讯也没有闲着。2018年4月,腾讯宣布正式开展AI养鹅项目,在贵州开展试点,让这家一向被戏称为“鹅厂”的互联网公司变得更加名副其实。据了解,该项目是腾讯在全球“智能养殖”的首个项目,该项目基于腾讯自主研发的T-block(腾讯积木技术)展开,以实现对“鹅厂”进行动态、实时、可视化的管理和远程操作。腾讯AI团队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出一套适用于鹅脸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可对每只鹅进行建档、投食等精细化管理。这是腾讯布局互联网+农业、AI+农业的一次全新尝试。
  2018年年末在荷兰举行的一场国际人工智能种菜大赛中,腾讯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团队大出风头。他们在61平方米的温室内种出6992斤黄瓜,以平均每平方米114斤的产出成绩夺得大奖。据介绍,跟传统种菜不同的是,该大赛全程不涉及任何人工,像浇水、通风、光照、施肥这些工作,都由人工智能自动收集环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进行判断和决策,再驱动温室里的设备元件所完成。
  阿里不甘示弱
  阿里巴巴同样拿出了自己在农业领域的解决方案。
  2018年6月,阿里巴巴在上海云栖大会上推出ET农业大脑计划,旨在帮助利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养殖业赋能。ET农业大脑基于阿里云自行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己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交通、工业等方面,如今开始延伸至农业领域。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生猪养殖及蔬果种植企业采用这项人工智能方案。
  在早前的2018年2月份,阿里云就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达成合作,利用ET大脑涵盖的视频图像分析、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环境中各项条件及畜牧自身从怀孕到出生到成长过程每项数据监测,让每一头牲畜都有可供记录、查询及分析的档案。
  此次推出的ET农业大脑,不仅在养殖领域进行了推广,也在果园和水稻种植上开始发力。比如在陕西淳化县的果园项目,利用ET农业大脑,便可以对每棵果树进行个性化管理,大大提高果园的管理效率。
  而在2018年6月,阿里巴巴还与蒙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新零售、智慧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乳制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双方合作后,基于数据中台架构,可以将供应链相关系统数据全部打通,同时通过机器学习、运筹优化等大数据算法模型对资源布局和计划管理进行决策支持、销售预测、智能排产。
  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还有其他企业也看到了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蕴藏的机会。比如碧桂园就在引入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布局农业全产业链,产出的农产品还会通过碧桂园自身的社区生活服务品牌 凤凰优选进入城市的千家万户。
  传统巨头主动求变
  未来已来。这些原本并不从事农业的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一最为古老的行业。而对于众多传统的农业企业来说,带来的冲击更多是在理念的层面上。在众多新技术的推动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增,企业原本看似稳固的竞争优势看起来不再那么确定,所面临的潜在竞争对手也不再清晰,完全可能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跨界参与竞争,并且有机会引发颠覆性变化。
  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农业企业无需对这些跨界者抱有戒心或恐惧心理,或者只是一味的否定、批评,而是应该更主动地拥抱变化,引入新技术、新的合作者,推动自身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在这方面,国内饲料业龙头大北农(sz002385)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几年前,大北农在主业稳固的基础上,开始适度进入种业、养殖业等,并颇有远见地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在公司内部孵化了农信互联。
  从2015年成立伊始,农信互联就致力于成为服务三农的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并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建立“公司+平台+农户”的新模式,用数据、电商、金融等要素搭建了养猪生态圈“猪联网”。农信互联还以“猪联网”为模板,进行横向复制,构建“田联网”、“渔联网”、“蛋联网”的“X联网”模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至今,农信猪联网平台管理和交易服务的猪头数己超过5000万头(接近全国商品猪的10%),超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
  农信互联取得的成绩也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先后进行了两轮融资,估值己超过70亿元,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大北农以自身的有益尝试,无疑为其他同行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之下,传统农业必将迎来一场革命。而身处其中的众多农业企业,要想在这一浪潮里继续存活下去,必须打破原有的生存方式,成为全新生态体系中的一方,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在这场革命里,开放、协同、共建、共享将是参与各方的共识,固步自封注定没有出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