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瑞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统计局公布2011年2月份宏观数据,CPI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如何控制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如何控制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是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本文就此现象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农产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建议措施。
  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10-02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
  正如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的供给量增加,我国也不例外。为避免给我国实体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与影响,我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放贷程度很大程度扩大,形成了市场上流通货币量过剩,这体现在价格上就是物价上涨。在国际上,多数国家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次走高,这对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总之,中国自身的货币高速增长,对物价本已形成上涨的压力,遇上国外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就更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给我国农产品价格雪上加霜。
  2.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使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而且由于“能源短缺”长期存在,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用工荒”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
  3.供求关系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上涨受供求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粮食蔬菜水果等绝大多数属于生活必须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会因为价格上涨需求量骤降,与之相反,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逐渐增加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另外,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东北低温雨雪及西南干旱,南方东北洪灾的影响,造成去年夏粮大面积减产,有些产地甚至绝收,再加上国际主要产粮国如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国家因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出口粮食量骤减,带动了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品粮油和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上游基础粮价的上涨最终造成饮食类及相关粮食加工类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4.短期资金炒作
  我国货币超发,致使在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传统行业因为产品供过于求,缺乏投资机会;而新兴行业发展尚未成熟,风险大,门槛高,缺乏吸引投资者的热情。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日益严厉,这些游资开始选择除房地产外的其他投资渠道。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炒作起来不愁没有销路;大蒜、绿豆、糖等产品耐储藏,也方便操作;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还处于粗放的阶段,缺乏有效的监控,存在管理的空白,游资炒作农产品有着合法的空间。
  二、控制农产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建议措施
  1.加强流动性的管理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复苏势头强劲。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随之调整。2010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逐渐收紧,10月份进行了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并在11月份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还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以遏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这是一个政策转向的信号,由刺激经济增长转为重点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加大农产品生产管理,增加供给
  第一,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尤其是对粮食类作物的补贴,以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证我国粮食自给,实现粮食的自给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居民的生活安定。
  第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和扶持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式转变。探索建立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机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完善理赔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调动农民和相关企业进行农业生产和开发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一是为社会的大量闲置资金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减少社会的游资;二是可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为增加农产品供给提供物质条件。
  3.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水平,这是治本之策。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能力;创新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直达快速通道,清除城乡流通壁垒,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战勇.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J].价格月刊,2004(7).
  
  作者简介:
  余瑞(1988-)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9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