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 EPC项目投标阶段要求承包商整体考虑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接口性与阶段性风险。对于国际承包项目,承包商还必须承担由工程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所引起的复杂风险。本文从中国承包商的角度,首先对欧洲某国地铁2号线工程进行案例分析,据此再针对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识别清单,这将有助于承包商加强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国际EPC项目 投标阶段 风险管理
  
  一、项目概况
  
  某国地铁2号线是该国政府投资并组织招标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包括除地铁车辆采购和地面动迁以外的全部工程内容。该项目由招标人提供方案设计,线路走向,车站规划,强、弱电系统的适用标准及要求,其设计深度较接近于国内的初步设计,但仍留出极大的设计优化的空间。
  该项目招标方式为非限制性、最低价中标,采用当地货币。合同标的包括:设计文件的准备并获得许可;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描述和估算;制定地下隧道及车站挖掘方案,取得各工程监管部门的设计、施工许可及验收;施工、安装及机车联动总调试。投标保函约1000万美元,履约保函是合同净价的6%(投标总价=合同净价+增值税)。
  于2008年10月初开始招标工作,2009年2月16日投标截止,历时四个多月,共有5个联合体参与投标,中方投标价为第二低价,约44亿当地币。第一低标为意大利公司的报价,约40亿当地币。其他参与报价的公司有德国、法国等国的众多实力很强的工程公司。虽然,依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中标的是意大利公司,但从各投标价的整体上分析,中方公司的报价非常具有竞争性,且能综合反映中方实际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
  
  二、联营体组织结构
  
  基于本项目内外部的环境和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中方公司不具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证工程师,也缺乏对当地建筑标准和建设管理的认知,仅依靠自身能力尚不能达到此次投标的要求。因此中方公司整合了若干国内外参与方,通过建立有效管理和经常沟通机制,将众多不同背景的参与方整合为一个协作体,在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协作的集成优势,有效地保证投标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投标组织结构图见图1。
  
  
  三、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Hastak和Shaked在2000年提出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可划分为国别风险(Countr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和工程风险(ProjectRisk)。作为国际EPC项目的常见风险,国别风险管理要求承包商必须考虑工程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商务、社会等四个方面客观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与特定的国际工程市场相关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国别风险对于建筑市场的影响。工程风险是指一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移交运行各个阶段可能逍受的风险(雷胜强,2002)。因此,以下按照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工程风险对于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简要论述并对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结合案例,这里还将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识别清单。
  
  (一)国别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1)汇率风险
  工程所在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波动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工程所在国政府不对汇率水平进行任何承诺(魏伟,2005)。因此,与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等相比,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更加灵活,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工程项目的汇率风险也就更高。
  具体到该项目而言,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汇率受到重创,从投标伊始的1欧元兑3.6当地币至临近投标截止目的4.85当地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也从1当地币兑3.3人民币跌至1.9人民币。本工程约有30-35%的资金将用于国际采购,同时,汇率波动还会进而影响该国当地的供需平衡和物价通胀。可以看出,这一时间区间内的汇率波动很大。
  除此以外,合同条件中并未规定汇率方面的价格调整条款。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最重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
  实际采用的对策:综合区分欧元、当地币、人民币采购的金额,最终的含税总报价中欧元所占比重约为3%,人民币所占比重约为24%,当地币所占比重约为73%。其中,直接费中的机电安装工程费和施工机械购置费用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将来的汇兑风险。以施工机械为例,倘若出口机械所在国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则应该选取其他较稳定的币种作为支付币。而人民币则主要用于支付直接费、弱电控制系统费用、开办费、融资成本等费用。其中,直接费中车站工程、区间土建以及轨道工程的人工费均用人民币支付,材料、设备及机械使用费均用当地币支付,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当地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人工费的损失。同时,中方公司结合权威金融机构对未来三年汇率走势的判断,测算综合汇率为1当地币兑2.22人民币的汇率。
  (2)通货膨胀风险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建筑业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萧条的时期,大量的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市场需求骤跌而破产,开工量不足使得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建筑材料、设备价格大跌,譬如钢筋历史最高价为3800当地币/吨,经常性价格在2500当地币/吨,但在投标期间已下跌至1600当地币/吨;混凝土经常性价格在350当地币/m3,投标期间已跌到240当地币/m3。对于经济危机在多长时期内对该国建筑市场的影响程度确实较难估计。
  实际采用的对策:①根据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件的规定,本合同价可以根据该国政府每季度公布的物价波动指数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价累计不超过合同价的5%;经测算,在当地发生的采购金额大约占总价的50%,因此,在合同调价条款中已包含了抵御10%物价上涨的能力;②在进行限额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一定的设计余量,提高了材料的计价数量;如在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方量时,由于本项目的站台建筑面积大,车站出口多,深度较国内常规地铁站的深度大,因此参照国内同类地铁设计指标(1.6 m3/m2-2.5 m3/m2),最终确定本项目每建筑平米的指标为3.2m3/m2(建筑面积)。③采用中国定额和工程经验进行工料测量,在计量标准中已包含了约5%―10%的余量。
  2 国别风险的识别
  国别风险清单见表1。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A11:主要包括政府的变更;

政党意见不一致;有鼓动国家分裂的组织等等。
  A12:项目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的关系。
  A13:工程所在国政府对于国际工程的产业政策;联营体的强制性;技术移交的强制性;工程所在国对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
  A21:工程所在国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导致工程项目融资难以为继。
  A23:影响极大的经济事件,比如,世界性金融危机有可能导致工程所在国进行贸易保护,加强贸易壁垒从而影响承包商是否能够中标或者中标之后的一系列原材料、机械的采购问题。同时,金融危机还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如果承包商没有在合同计价单位的选择上仔细研究,或者未采取其他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一旦风险发生,对于承包商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EPC这类一般以固定总价计价的项目。
  
  (二)市场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向欧洲出口的设备、材料必须CE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凡贴有“CE”标志的产品就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无须符合每个成员国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商品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针对此风险,投标时实际采用的对策为:在选择供应厂商时,优先考虑中外合资且有CE认证的品牌产品。辅助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对认证的要求。
  (2)机械的使用和设备的移交都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验收批准,具有进度不可控的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通过寻找当地代理公司,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并由代理公司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3)本项目总承包商需要垫付前期(三个月)工程款,存在资金流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由于投标期间欧洲银行都在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比如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基本利率仅为3%,所以投标时考虑了选择欧洲的银行进行融资。并且,联营体事先编制了一份资金使用计划,整体测算融资金额,并适当考虑不平衡报价,规避风险。
  2 市场风险的识别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国的建筑市场的风险。综合来看,这类风险主要来自于贸易壁垒。目前,很多欧美国家依然采取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即采取法律规定、政治手段等形式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建筑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产品(Nakra,2004)。常见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限制、关税配额、技术规定等等(Lu et al.,2009)。因此,市场风险清单见表2,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B11:采购是国际EPC工程在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很多国家对于材料设备或者国际贸易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不熟悉这些方面的规定,势必会对总承包商的询价、签订采购合同、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造成影响。
  B13:包括工程物资准入、外部资金流入、财务管理及纳税等方面的法规。
  B21:报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国的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从承包商本国引入劳动力所需的费用问题。同时,如果承包商没有考虑到工程所在国关于劳动力准入方面的规定,很可能出现工人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损失。
  B23:国际EPC项目前期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大,在招标人的预付款和前期进度款不能够满足总承包商实施项目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如若不提前考虑其他的资金筹措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B31: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薛敬和刘俊颖,2009)。合作伙伴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工作方式,如若选择不当则会对以后的工程实施阶段带来影响。
  
  (三)工程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该项目的主要工程风险是设计与技术风险,包括:对该国地铁设计的规范不熟悉;对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需要加深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克服由于长期按照国内标准设计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由于不了解欧洲地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难免会在设计中过于保守(特别是结构设计),导致工程造价虚高;由于设计参与方较多,而缺少牵头方,需要对各方设计界面进行认真切割,避免多头设计或重大漏项的发生。
  实际采用的对策:
  一是安排方案设计方与联合体外方设计院和土建、弱电公司,就招标设计方案和技术说明进行讨论、答疑,增加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二是组织国内设计专家考察正在运行的该国地铁1号线,其内部装修标准、设备配置、监控系统运行、强弱电安装、商业区域布置和轨道设计等;
  三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几份该国土建及安装工程的图纸,对当地的设计有了概念性的了解;
  四是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始终掌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将招标人的最低要求作为设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限额设计”;
  五是将工程外围工作,如管线翻排、绿化搬迁、建筑物监控等工作,交由外方设计公司完成并报价;
  六是根据标书拟定细分设计任务和方案编制任务,发给各参与方进行讨论,仔细切割各方的工作界面,编制投标工作总体进度表。
  2 工程风险的识别
  在投标阶段,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工程风险包括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以及投标过程中的不当导致的后续风险。具体风险清单见表3,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C11、C12:总承包商若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或者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说明,将很难深入地根据招标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很可能出现深化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报价虚高的后果。
  C13:大多数EPC合同通常规定,承包商对招标人前期的设计成果在投标前有审校义务,有的合同甚至要求承包商为招标人在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果的某些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张水波和陈勇强,2008)。因此,此类风险是承包商应该高度重视的。
  C14:该类风险主要包括(1)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导致后者无法按时完成工作;(2)设计部门的设计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阶段的风险。
  C22:EPC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这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当中存在着许多二级、三级合同。如若某个环节中的分包商违约,则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合同。
  C31:造成此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材料及设计方案有误
  (2)对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
  (3)招标设计深度不够
  (4)投标书的编制过程在承包商国内进行,而投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
  (5)翻译不准确
  
  四、结语
  
  本文从中国承包商的角度对欧洲某国地铁2号线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了案例分析,然后结合案例提出了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的识别清单。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与风险识别清单,在国际EPC项目的投标阶段,总承包商要综合考虑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及工程风险对报价、设计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影响。通过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国的环境,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仔细研究当地的技术标准及招标人的技术要求,重视联营体的组建等措施,提出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的解决方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4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