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尤玉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使教育新技术充分发展学生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的改变,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支持。新课标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工具,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样的根本变革速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网络与学生构成了一个教学系统,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教学成效必将事半功倍。因此我们班在阅读教学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环境来进行拓展性的训练。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1 课前收集信息,初步加工
  
  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多种方式。无非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有一篇文章《花之咏》是纪伯伦写的。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纪伯伦的资料。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要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纪伯伦的生平及他的有关他的著作。学生在网页中浏览并下载了许多有关介绍纪伯伦的材料,了解他当时的创作背景。这让学生对学习这篇文章有了初步认识。充实了课文的学习。学习《高尔基》时,学生对高尔基比较陌生,为此,我提供了相关网站供学生浏览,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不仅了解了高尔基,还知道了有关他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布置给学生预习的方向和内容要明确,控制学生信息收集量。对收集的信息,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初加工,筛选整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
  
  2 课中搜索展示,阅读理解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每节课上留出时间给学生上网阅读。我的办法是有选择地把网络技术引入课堂,辅助阅读教学。在教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北京》一课时,学生对北京的虽然有所了解。但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亲自去领略过北京,所以对北京的美就靠书上的语言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出来的。我就在课前把搜集有关介绍北京的音像放映给学生看,带学生一起游览北京,初步感觉北京的美。在感受完北京的美之后让学生让学生进入网站了解有关北京的历史、风俗人情等,并让学生进行介绍。这时学生已充分感受到了北京的美,在指导朗读时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学二年级下学期《看月食》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入老师提供的网站进行浏览,他们通过自己浏览、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地认识、探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值得一说的是,老师在提供给学生网站或虚拟网站时,必须先考虑好这网站的提供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在网页中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由于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角度和看法不同,他们所展示的观点也是各方面不同层次的,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课后拓展深化,培养能力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能在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式教学机制中,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课后的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也是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条好途径。过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能依赖课外书籍,阅读量小面狭。现在,形式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共享网络资源,阅读量大知识面广。在教学三年级上学期《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并不多,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课文充满浓厚兴趣。所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并制作成手抄报或电子版报,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在了解西沙群岛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进人老师提供的虚拟的网站进行浏览,他们通过自己浏览、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设计展厅、并根据设计的展厅写解说词,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使活动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地认识、探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发展,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介绍展厅时,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在拓展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引导,把握可以进行拓展阅读的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就阅读收获畅所欲言,既了解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有能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孩子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何利用网络这个环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这将是我今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