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源于欣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明华
美是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客观存在。美的事物能引发主体的审美感情,又能对审美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是理想的个性化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心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的课堂(片断)实录:
1 导语
教师:同学们,世界上美的事物很多,在你看来什么是最美的?
(学生自由发言:蓝天白云最美;辽阔大海的气势最美;心灵美最美;为别人奉献最美;知识渊博最美……)
教师:很好!都有自己的见地,我也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爱是最美的。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是有了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今天我们同朱自清一起去体验那真挚的父爱,看看爱的美在哪里?
2 整体感知
教师: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文人名人读了这篇文章都深受感动,同学们也在课前读了本文,今天我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感受。说说你读了本文是否受到了感动,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父亲真实、朴实的形象打动了我。
学生:父子间的感情打动了我。
学生:父亲的背影很令人难忘,描写父亲的角度新颖。
3 赏析课文
教师:同学们,好书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大家用七八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感情的表达,同时请大家注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父亲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些什么?
学生:作者写了父亲的语言,父亲一共说了五句话,但都很朴实,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师:不错,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请大家对这几句话仔细品味品味,看这些话语是怎样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
学生:当“我”回家看见满院狼藉的时候,父亲怕“我”过分伤心,来安慰“我”鼓励“我”,这就是父亲的爱。
学生:其实父亲心里比“我”更难受,年纪大了,死了母亲,又丢了工作,但是他还来安慰“我”,说明他很关心“我”,怕“我”受不了打击,体现了真挚的父爱。
学生:我觉得父亲送作者上学的过程话语很少,只说了四句话,可是这些朴实的话,却表达了父亲的一片深情,第一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其实那时“我”二十岁了,已经长大了,又来过几次北京,但他还是不放心,怕“我”有什么闪失,要亲自送“我”。看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学生:当时父亲很忙,还再三叮嘱了熟识的茶房,但还是放心不下。
教师:确实是这样,简朴的语言,包含的深情。继续。
学生:父亲送“我”上车后本来可以走了,可他又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儿子想得真周到,临走的时候还要亲自为儿子买点吃的,担心儿子在路上寂寞。
学生:父亲走的时候又叮嘱“我”:“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也表现了父亲对远在外地的儿子的牵挂,希望经常得到儿子的消息。这使我想起暑假我到苏州姑姑家,我爸爸送我上了火车,临走时给我买了零食,叫我一到姑姑家就马上给家里打电话。
学生: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轻松,可以看出他觉得为儿子办好了所有的事情,才放心了。走的时候还一步一回头的看我,叫“我”“快进去,里面没人。”其实父亲很舍不得和“我”分别,想多看“我”几眼,但还是想到“我”车里的行李,叫“我”快进去。这是父爱的真实流露。
教师:是啊!只有五句话,句句见真情。(板书:语言描写)父亲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听的语言,只有朴实而真挚的爱子之情。正是这些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打动了包括你们在内的千千万万读者。请继续欣赏文章。
学生:我认为一般写人物都是从正面写,本文却写背影,是作者的创新。父亲平时对作者够好了,但这次他挣扎着爬上月台给作者买橘子的背影却是父爱的集中体现,所以只写父亲的背影。
学生:还有一点,只写背影可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师:理解得非常好,同学们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对父爱的理解吗?(背影――父爱的缩影)
学生:父爱是伟大的。
学生:父爱是温暖的。
学生:父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
教师:可文章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作用是一样的吗?
学生:开头写是为了引出回忆,中间写体现了父亲深沉的爱,最后写是与前文照应。
学生:后面写在泪光的背影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教师:既有父亲对儿子的爱,又有儿子对父亲的爱,父爱的深沉,儿子的怀念,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写法更加新颖。(板书――父子情深)
4 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品味欣赏,感受到了文章的美,你能用一句话把你感到的美概括出来吗?
学生:因为情感真挚而美。
学生:因为朴实真诚而美。
学生:表达了亲情的美。
教师:我们阅读文章时要用真心去领悟,要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得到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记忆。
5 拓展与写作(略)
以上是我阅读教学的一个课堂片段实录。就本课的教学而言,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首先启发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理解,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咀嚼品味,感受人间的美好情感――亲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表现出来的美,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认识自己身边的人,感受正沐浴着自己的亲情美。
我认为就一篇具体的文章或作品,可以从多方面或用多种形式进行欣赏。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思考,权当抛砖引玉。 第一、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欣赏,感受文章塑造的形象美,表达的情感美,反映的时代美。《背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文中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似乎相隔已远了。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赏析,通过赏析,他们就会觉得文章所写的人和事和他们一是那样的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二、通过对文章篇章结构的欣赏,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作者的创作思路,谋篇布局的睿智都是通过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文章以“背影”为明线,以爱为暗线组织材料,浑然一体,情感流露水到渠成。作者巧妙的构思,给人一种举重若轻运筹帷幄的美感。
第三、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欣赏,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一般说来,作为文学艺术的语言,其本身是美的。不美的语言是很难创造出美的文学形象。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运用语言去解读人物,充分体验作品饱含的感情,进行感情的陶冶,对培养学生审美心理的是极其重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还可以在方式方法上多做一些探寻。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善读、思考和反思,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我体验和内化,从而在阅读中产生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悟,时时发生顿悟:悟文、悟道、悟美、悟行、悟社会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获得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的情趣。(姑且称之为“顿悟法”)
换位思考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方法,在美学上叫做“移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把自己放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把自己置身于作品描写的矛盾漩涡之中,把自己与作者、作品主人公进行换位,去领悟作品的内涵,走进人物的心灵,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获得阅读的满足感和联想的美妙感。通过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能力,欣赏与鉴别能力会“螺旋式”的提高。(且称此为“移情法”)
总之,我认为: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欣赏的习惯,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欣赏的心理对待这个世界,客观存在的美才富含价值。审美主体才有可能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产生创造美的激情和冲动。因为,美,源于欣赏。
这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纯属一孔之见。“法之有法,法无定法”,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关注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其方法和途径仁智相见。作为语文教师,我还需不懈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