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源于幼儿 回归幼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游戏有利于美的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可以在游戏的构思中进行美的创造。近年来,我园开展了本土民间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的研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从本地民间美术中选题,自主挖掘资源,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呈现作品。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本土;民间美术;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19-2
  我园在开展《本土民间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的研究》中,积极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一、“你知道蓝印花布吗”:我们的选题诞生记
  木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每当春秋季节来临,古镇热闹非凡,周末幼儿会在父母的带领下游览古镇,领略古镇的美好风光。古镇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各种手工艺品都深深的吸引着他们。每当幼儿周一回到园内,都会带一些木渎特产和同伴们分享,课间还会聚在一起边吃边聊“木渎街上的东西真多,我看到了好多扇子上画的画,真漂亮。”“我看见一家店里都是蓝色布做的包、衣服和裙子,花纹好漂亮好特别,老板说这叫蓝衣花布,是我们木渎的特色。”“什么是蓝印花布啊?”“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店里都是用竹子编的东西。”……,孩个个神采飞扬,对这些民间特产充满了好奇。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对泥塑、印染、编织、扇画等几类物品特别感兴趣,但知识面微乎其微,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我园初步把课题的具体内容设置在此。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开展我园课题,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索,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宽度,从而来研讨、确立我园选题的侧重点。我们选择的主题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通过把这些慢慢被人遗忘、慢慢淡出社会舞台的木渎文化引入幼儿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木渎民间美术魅力的同时提升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我能在扇子上画画吗”:我们的方案出炉记
  幼儿在课间一边欣赏着带来的成品,一边聊着:“扇子上的画画好漂亮哦,我也好想来画一画”“那个小泥人好可爱哦,我们能用橡皮泥来捏一捏吗”“那个老爷爷编的篮子真好看,如果我也会编那就好了”……幼儿之间的谈话已不是单一的喜欢,他们想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也想制作出漂亮的作品。
  为了顺应、满足幼儿的急需,我园子课题组通过上网收集和阅览书本的方式大量收集了古鎮文化史,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选取了编织、泥塑、扇画、印染作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我们分别预设了三个适合年龄段的子课题,三个子课题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课题的实践研讨活动,分别预设了课题具体实施内容和方法,如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日常生活等一日活动的方式融入课题内容,让幼儿在感知美的基础上表现和创造美。我们深知若要完善课题的开展,单凭一己之力有些微弱,我们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把家园配合和社会支持重点纳入预设方案中,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委会让家长了解我园的课题,重点了解开展这个课题的对幼儿的价值是什么,让家长重视配合我园的系列活动。在社会方面我们根据课题需要寻找资源,让老师和幼儿能够零距离的接触这些文化,让我园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古镇木渎文化、更有效、更灵动地来表现美、创造美。最终,这一系列方案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成形了。
  三、“我带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呢”:我们的资源创生记
  1.自创课题环境
  幼儿在游览古镇时主动收集了一些艺术作品,如:蓝印花布的包、竹编的篮子、画有古典美女的团扇,他们带来后一起问我“我带的小泥人放在哪里好看呢”“我的蓝印花布放在哪里呢”……于是我反问幼儿“对呀,放在哪里呢,你们自己想想”。我运用反问的方式把问题抛给幼儿,给予幼儿自主创设环境的权力和机会,这是自由自主的真正体现,于是幼儿就根据班级和园内环境特点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通过讨论投票的方式选择了合理布局的方法,分别在园内大环境和班级环境中进行了巧妙的展示,创设一个充满课题气息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心的需求,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这其中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因此这个过程幼儿是愉悦的。如:大班组在大环境走廊里运用kt板制作了扇形和长方形的底板,在这些背景中展示了有关编织和扇画方面的知识、幼儿带来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民间艺人介绍。中班组的子课题是泥塑,幼儿带来了买的泥人、泥房子等,展示在走廊里,中班组老师们运用文字和图片制作了介绍泥塑的墙面。小班组的子课题是印染,老师们首先在班级中布置了运用辅助材料的背景,而后吧收集的印染作品巧妙的展示在其中,如印染的包、伞、衣服等,让幼儿对印染在视觉上有丰富的感知。
  2.实践预设内容
  当幼儿慢慢对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兴趣在慢慢升温中,各年级组根据预设的子课题内容和计划通过社会、日常谈话的形式让幼儿感知美,通过美术和区角活动的形式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实践中检验预设内容的可行性。实施过程中老师密切关注幼儿的反馈,每次活动后老师们通过教研会议纷纷提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根据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分析、解惑,验证预设的内容目标方法是否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一起研讨修改方案和策略,制定更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新方案。如:小班的印染其中一个内容是扎染,由于孩子不会扎,因此原有的方案就不能成立,经过研讨先进行滴染和印染,扎染准备在中班进行尝试;又如中班上学期的泥塑脸谱,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不能很好的来表现这一内容,可见幼儿的能力还没有到达这一层次,预设的内容难度过大;大班的扇画脸谱不合适在扇子上表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预设内容一定要经过实践验证才能正式推广,因此调整是必然的过程。
  3.资料归类成册
  在开展课题的同时,我园老师能够及时、详细的将资料归类,每个年级组建立了相关的文件夹,每位老师都按目录放入了相关资料,如:课题详细计划、课题课计划和教案、课题调查表、课题课反思和活动照片、会议记录、课题个案分析、课题文章、课题小结等,资料越来越完善,慢慢形成了一套系统框架,这是提升老师科研能力的必要过程,同时这也是检验我园课题开展成效的资料档案。
  四、“我做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我们的作品呈现记
  在课题开始初,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布置了富有本土气息的环境,只要踏入园内大家就如同来到了我们古老的木渎,感受到古典的气息,幼儿为之欢呼雀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布置的环境。那制作的作品可以放在哪里呢?幼儿问“老师,我们做的小泥人可以放在哪里呢?”“老师,我们印染的手帕放在哪里呢”“我想放在走廊里,我想放在……”我们把主动权继续交给幼儿,于是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园内、班级环境,鼓励幼儿一起商量最佳摆放之地和呈现方式,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天然的设计师,相信每个幼儿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大胆尝试这样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也会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给予一些参考,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于作品丰富,因此园内和班级可利用的角落幼儿都充分运用了,展示的方法巧妙生动,效果甚佳,同时幼儿还把作品运用到游戏中当做摆设或物品进行买卖,让作品得到充分的运用。
  幼儿在观察园内和班级后自主设计了布置图,通过研讨各自的设计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确定了作品展示的方法和场所。如:编织的网袋、手链、渔网、扇画都巧妙展示在走廊内,当你步入长廊交相辉映所创设的环境让你忍不住停下欣赏片刻。园内大厅呈现的是泥塑亲子作品:小桥流水、鸳鸯戏水、亭台楼阁,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让你目不暇接,泥塑花瓶里插上了印染制作成的花朵,展现方式灵动巧妙,你会情不自禁为他们点赞。班级内印染制作的花朵布置在树枝上、制作成雨伞布置在走廊里、蝴蝶飞在活动室、花裙子展示在墙上等等,给班级点亮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总之,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始终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培养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美术的兴趣,也将为幼儿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