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文明礼仪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时养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终身。我国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针对儿童的礼仪教育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变成溺爱,常常出现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现象。本文旨在对这些现象做初步探讨,助推幼儿文明礼仪培养。
  关键词:幼儿;文明礼仪;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36-01
  礼仪是知行合一,知是前提,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它是基于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形成,为人们共同守护的“规矩”。文明礼仪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道德素养的标尺,它与和谐社会息息相关,与人们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与民族兴衰相辅相成。幼儿时期的文明礼仪可塑性强,对于这一时期的礼仪培养,是影响一生的奠基石,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推动作用。
  1.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现状及原因
  3-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更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而如今的教育却存在着大量误区:
  (1)从“礼仪之邦”到“礼仪丢失”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学礼,无以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礼可齐家、礼可治国、礼可安邦。
  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时,总能因为抢到位置而沾沾自喜,却不知你已踩了他人的脚。当我们成为别人厌弃的对象时,却不知这是你平时“不拘小节”的行为所导致。曾经,我们自诩的礼仪之邦,却在国民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的旅途中,一点一滴的瓦解,受到异国的嘲讽。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极度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知识传授,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幼儿园的活动也明显侧重幼儿才艺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一味追求智力的提升,在我国近几十年片面开发儿童智力的浪潮中普遍出现和存在,忽视对文明礼仪的培养,长大后变成“高分低能”。
  “神童”魏永康,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8岁上重点中学,期间获奖无数。他的天分和智商让人叹为观止,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13岁时考入大学,母亲陪读,除了学习,任何家务都不让其插手,甚至连吃饭都要喂,只是为了不耽误儿子看书。生活被母亲一手包办的他,在17岁时脱离母亲的照顾,魏永康“失控”了,冷热不知增减衣物,生活不能自理,更不知如何与人交际,直至最后,被学校劝退。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家庭父母过高的欲望,“不知足”的私心,是超常智能儿童命运大都预后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2.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策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点滴的改变与坚持。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中,我们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这种礼仪成为习惯,渗透到骨子里。
  (1)重积极构建,轻消极禁止
  常有家长抱怨:“我们家的孩子太叛逆了,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当下,许多父母习惯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孩子,而这样的语气一出,孩子大概是不愿意听的,于是就被贴上“叛逆”的标签。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争吵,老师就会说“不准吵闹”,看到孩子抢玩具,往往就会说“不要抢玩具”。老师习惯用“不要……”的语气来禁止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要知道,孩子既好奇又逆反,成人的不要,在孩子听来就是要的指令,他会马上去尝试你所禁止的“不要”行为。如,你说“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在孩子听来就是“乱扔垃圾”,然而,换另一种方式,告诉他“你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孩子立马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用积极的构建代替消极的禁止,有助于让孩子在知性合一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重榜样树立,轻观念灌输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传”,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模仿阶段,理智还不能控制行为,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那套反复说教,不断提醒告知的做法,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观察学习的表率,在文明礼仪的培养中,应为幼儿多提供鲜活的场景,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
  俗话说:“百善孝為先”。我们常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每逢重阳节幼儿园就组织孩子到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而妈妈却在家与婆婆日日上演没有硝烟的战争。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更应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美德的熏陶。
  此外,幼儿群体是幼儿学习的宝贵资源,在幼儿园大力宣传倡导文明行为,开设“晨间礼仪岗”、“礼仪小明星”等,也可以为幼儿营造学习模仿的环境。
  (3)重潜移默化,轻形式主义
  幼儿年龄较小,一切良好行为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而传统的语言提醒,让幼儿感到啰嗦、烦躁,甚至抗拒。为了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可设计文明礼仪的标志和绘画,贴在走廊或是楼道等墙面上,让每一面会说话的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随时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暗示。让文明礼仪成为园所文化,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步形成意识。
  总之,文明礼仪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可竭泽而渔。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多途径、多渠道地进行,让幼儿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良好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7
  [3]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纽克姆一家[M].heritage press,1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