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战炜

  【摘要】 应用语篇衔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的以词语或句子为单位阅读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介绍了语篇衔接理论,提出将语篇衔接理论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篇衔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1 语篇衔接理论
  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语篇分析受到了国际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语篇研究的迅猛发展,语篇衔接理论应运而生。1962年,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这一概念。1976年Halliday与Hason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衔接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手段,指出“衔接指语篇存在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而正是这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语篇”( The concept of cohesion is a semantic one; it refers to 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it within the text, and that defines it as a text. )⑴ 。Halliday与Hason把衔接分为指称(referenci)、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类。在此例中,these回指上一个小句中的apples,下文中又有they来指称。三个项目之间形成一条语义链。Apples和ripe也形成一定语义关系:ripe是apples的一个特点。But把A的话语中的两个小句以转折关系联系起来。这三个衔接关系属于上面提到的五种衔接。
  
  2 语篇衔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的语篇内容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却蕴含着几种基本的语篇模式。下面利用衔接的手法分析常见的四种模式,来阐述如何将语篇教学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2.1 问题――解决模式( problem――absolution pattern)⑵。这一模式常由“情景-问题-反应-评价/结果”构成,这种模式在语篇中比较常见。该语篇第一段首先给定一个情景:People should sleep every day;然后提出问题:But sometimes they can't sleep;紧接着在第二段中给予反应并提出解决的办法:when they are tired enough they nearly fall asleep.此语篇主要涉及到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三类衔接手段。People, the insomnious, they, the sufferers这些指称的变化词实际上指代的是同一类人;But一词运用转折提出了问题, then使前后两个行为的时间关系显性化;people, the insomnious和the sufferers是上下义的关系词,即使不认识“insomnious”,由于语篇的衔接和语境的依赖性,我们也能根据上义词people和“But sometimes they can't sleep”猜出该词的意思。
  2.2 主张――反主张模式( 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在这一模式中, 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主张或观点, 然后提出反主张或真实的情况。此语篇中运用了指示指称词进行衔接,如:this, such, these和转折型的衔接词however。其中this指代“Art is considered by many people to be little more than a decorative means of giving pleasure.”这一观点;Such指的就是“art may be seen to have a purely functional side as well”;these指代“the sand-painting of the Navabho Indians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however标示出语篇后面提到的信息,从而弱化了前面提到的信息。
  2.3 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这一模式与问题――解决模式相似,但是该模式在语篇的开头总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下文语篇主要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
  此语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运用了三个时间性的衔接词first, secondly, finally 进行衔接, 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2.4 概括――具体模式( general――specific pattern)。该模式也称为一般――特殊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概括陈述阐明文章的主题,统领整个语篇,具体陈述语篇处于从属地位,用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深层开发和论证支持概括陈述的。
  在这一语篇中,第一句为概括陈述,下文的细节给出了具体的细节通过实例来阐述作者的亲身经历。从整个语篇上由一般到具体,衔接的流畅自然。读者在阅读这个语篇时,应站在衔接的高度,读后能马上明白下文的细节是对概括陈述句的进一步解释和剖析。
  
  3 语篇衔接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3.1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指代、连接、替代和省略及词汇衔接的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力。首先,识别和理解像this, that, these, those, one, the, such a, there, now, then这类词所指代的意思,当这种词出现在语篇中时,学生需要到语篇的其他地方找它们所指代的意思,这些词常常会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的困难,因此应引起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上下文找出这些词所指代的意思,引导他们就这些指代词提出问题,并弄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代的什么,这样就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其次,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省略那些他们认为他们的读者或听者能够根据话语的上下文补足的信息。省略和替代需要学生从语篇的上下文找出被省略的信息。引导学生就省略部分提出问题并补足被省略的信息,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会很容易地识别和理解这种语言现象,从而会更快更透彻地理解语篇。最后,作者一般会因为文体的原因,不重复使用某一个词,他们会选择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有时他们会用一个上义词来代替一个下义词。遇到这些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并反复说明怎样辨别和理解这些衔接关系。
  3.2 训练学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程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有关语篇与连贯的语言知识项目,寻找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
  3.3 运用以衔接理论为基础的语篇分析模式,将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读前强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提出导航性问题,帮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目标地阅读。读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则负责检查阅读理解的情况,并从语篇知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读后活动包括词汇练习,阅读补充材料等。为了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还应保证师生共同修正以往对阅读课的误解(重语言,轻内容)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M.A.K.Halliday and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2] 鲁忠义. 语篇理解研究[M] .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3]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张德禄,刘汝山.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8-4-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