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艺术类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欣

  【摘要】 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特点的分析,以及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并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艺术类英语教学提出对策建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英语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优化。
  【关键词】 艺术类;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1 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长期从事高校艺术类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笔者认为,艺术类学生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从学习基础来看,缺乏正规系统的高中英语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艺术类院校学生高考录取是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招生以专业成绩为准,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艺术类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职业高中、中专、工艺美术学校(只有较少数学生来自非艺术类普通中学),这类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培训,开始了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文化课教育如数学、语文、英语等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许多学生在职业高中时就已荒废了文化课的学业,尤其是英语,更是基础差、底子薄。由于缺乏正规系统的高中英语学习,没有掌握较完整的语法体系,基本词汇不多,听说读写译等五项能力存在明显差距,许多学生在刚入学时根本无法造出完整的句子,有些学生甚至连音标都不会读,到大学以后无法赶上,以致常常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而形成恶性循环。
  1.2 从学习兴趣来看,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稳定性较差。进入大学后,艺术类院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的教学总是排在首要的地位,英语作为必修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它被简单地当作公共必修课,忽略了其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意义。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此,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出相当的自觉和勤奋,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不足,普遍认为外语无用,存在着被动学习的现象,如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看课外书籍,或瞌睡打盹,个别学生甚至有逃课现象。
  1.3 从个性特点来看,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个性鲜明,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学生在学业中发展自由个性特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在日常生活中,艺术类学生给人的印象是另类、个性突出,喜欢标新立异、强调自我,喜欢在服饰、发型、生活用品、日常言行等方面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常常处于跳跃性思维,情绪易产生波动,长序性思维较弱。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拘小节,如随便迟到、旷课、生活作息乱。这些特点对于英语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语言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英语学习需要的则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稳定的学习态势,在英语学习中要有坚韧的毅力和稳定的情绪,需要大量的单词的记忆、语篇的阅读、语言的输出,而所有这些依靠平时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是之故,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效果方面要差一些。
  
  2 艺术类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调动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加强英语教学法研究与总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耐心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1 小组讨论教学。教师设计和组织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在小组周围提供帮助或鼓励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例如:把一些练习发音的绕口令分类做成卡片,分发给学生,五到六人一组,进行比赛练习,各组优胜的学生再给全班的同学讲解每个绕口令的具体内容,再由教师作总结归纳。这一方式,从基础开始练习,使大家了解彼此的英语学习情况,既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又使基础好的同学觉得有兴趣,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也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改变英语课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趣味。
  2.2 情景教学。每节课先由老师准备一个话题,创设情境。比如:关于道歉话题,先列出固定词组,讲解固定表达法,再由学生们进行对话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开口说英语。逐渐的,老师只出话题题目,把学习任务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每次课前五分钟轮流进行日常会话活动,并做出课件给其他同学演示参考,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与创造性。利用学生们的思维的跳跃性,易波动的情绪,较弱长序性思维的特征,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准备字典和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所思所想,和感兴趣的内容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并在学期末做自由对话考试,迫使学生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启发式教学。在讲语法的同时,我们可以找一些中国优秀散文来给同学们欣赏,鼓励自己来尝试翻译。一方面增强学习者自身文化修养,由此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掌握了语法、扩充了词汇量。比如在讲在学习if从句的时候,我们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来做练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they will flower again. But, tell me,you the wise,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文学水平普遍偏低,阅读量比较狭窄,通过这一方法,以丰富、详实的资料,欣赏两种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扩展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视野。
  2.4 多媒体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如英语电视节目、英文电影、英文广播、英文歌曲等,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他们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看”。比如在学习单词scare,以及它的一个很形象的同义词heebie-jeebies我们可以观看一段视频小对话(影片《马达加斯加》里,一只小松鼠对它的朋友说:
  ――You see, Maurice, Mr. Alex was grooming his friend. He is clearly a tender, loving thing. How can you have the heebie-jeebies for Mr. Alex? Look at him. He's so cute and plushy.
  在动画的场面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明显的提升,活跃了课堂气氛,随着老师的举例讲解与点拨、翻译提问,使学生们在积极地体验中学习语言,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比较多,笔者在这里提到的一些具体措施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提高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经过教师反复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爱心、耐心的感化,正确的指导,积极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充满自信,这样通过两学年的努力,学生在趣味的学习中将享受学习的满足感与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李继红.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性特征与外语认同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 应国丽,罗珊冰. 艺术类英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3] 董明. 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4] 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8-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