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维芳
【摘要】 本文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探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
为充分掌握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在我院毕业班的学生中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试点工作。测评内容涉及思想品德( 占40%)、文化知识( 占40%)、健康心理(占20%) 等方面,我院共有1264人参加了综合素质测评,其中测评结果为优秀占3.05%,良好占31.64%,合格占59.31%,不合格占6.00%。
虽然笔者实施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方法还有待完善,但测评结果,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虽然有94.0%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合格,但优良率仅为34.69%,特别是达到优秀的学生只占3.05%,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能达到基本合格的标准。
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①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不积极参加对学院和班级组织的活动或在活动中表现消极;②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出现随地吐痰、乱抛杂物、吃游食、乱刻乱划、践踏草坪、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③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思想突出,不善于与他人团结协作,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⑤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违章使用电器、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在部分同学身上时有发生;⑥专业思想不牢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有些同学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沉溺于网吧,造成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不及格现象大幅上升) ;⑦诚信意识缺失,考试作弊现象经常发生;⑧就业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
2 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分析
2.1 以道德素质为核心,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高职学生还处于可塑性较大的发展时期,虽然在政治思想状况上还比较乐观,但正确的思想一旦放松对他们正常的施加教育影响,就不可避免地给错误的东西以可乘之机。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
要继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高职学生,使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要继续加强教育并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能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
2.2 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其中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实训基地,密切厂校关系。高职院校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人角色,适应职业环境。
企业的参与使课堂教育能够随时反馈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既能在讲台上讲好课,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具有指导、示范和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
同时,利用好企业一线的技师,使他们成为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营造“学习型企业”的环境。校企合作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
2.3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也更加理性。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人标准。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全方位改革,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首先,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以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作为课程设置标准;教学内容强调实际、实用,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体系中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课程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同时,由于其职业能力的内涵较宽,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并不否定一般人文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而是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其中。
总之,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毕业生综合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黄育云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程小冬等.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J].山东: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7.5
[4] 王艳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05.3
收稿日期:2008-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