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 卫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品投资是一种回报颇高的投资理财方式。如去年年底举行的第10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它的主题就非常鲜明:“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它给了人们一个信息,一个“另类储蓄”的启迪。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投资艺术所能获得的升值回报,远远超过银行利息。例如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齐白石作品价格仅在人民币5000元以内。而到了2000年,齐白石的作品价格已在10万元以上了,整整上涨了20倍。再以目前国内的艺术市场为例,不少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每年成倍数上涨,有些更是破天荒地以10倍或20倍的速度上扬。如刘小东的作品《儿子》,2000年以15.4万元成交,而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时,该作品以198万元高价拍出,相当于5年增值了10倍多。1999年,张晓刚作品出手的价格仅为1万美元左右,但在去年3月纽约苏富比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春季拍卖中,他的作品拍出了98万美元的高价,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纪录。
  所以,上海艺博会的主题――“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就是想把投资收藏艺术品的概念和市民习惯储蓄现金的传统理财方式及观念挂钩,引起市民家庭对投资艺术品的兴趣和关注。希望市民百姓带上准备存入银行的款项,前来上海艺博会,找一家可信赖的画廊作为自己的理财顾问,去买一幅令自己感动或是自己喜欢的原创艺术品。直白地说,就是想引导市民大众,把原先准备存入银行的钱存进“艺术”中,然后就像储蓄一样地收藏。等数年之后,当自己急需用钱时,再委托画廊或拍卖行抛售,到时候收获颇丰,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觉。
  同时,该主题口号也是提醒已经投资艺术品的人们,万勿急功近利“春买秋拍”,国际上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平均流通年限要在15年至20年之间,甚至更长。收藏艺术不是炒作股票,眼光一定要放远,要做一个长期的投资准备,要像你平时在银行定期或长期储蓄现金那样地储蓄艺术品,这样的收藏方式才能让艺术品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去年上海艺博会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增添了“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所有参加“青介展”的艺术家,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尚未成名但极具发展潜质,饱含创作激情。该理念也符合本届艺博会“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的主旨,明日艺术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也许就会在今天的青年艺术家中诞生。
  在这方面,外国人的思路和理念比我们超前。近几年来,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莫西斯和梅建平,收集了艺术品交易数据并编制了“梅一莫”艺术品指数。该指数追踪佳士得和索斯比拍卖会交易的成熟艺术家的作品,用同一作品在不同时间的成交数据来计算回报率。比如,英国画家威廉・特纳的《威尼斯之景》,1897年在伦敦佳士得以3.5万美元成交,2006年该画在纽约佳士得以3580万美元成交,在109年之间的年回报率是6%,这是相当不错的表现。
  如今,围绕股票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工具,但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工具却很少,在我们的身边,明白“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的人更少。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上世纪70年代,英国铁道养老基金在索斯比拍卖行的帮助下,进行了7000万美元的艺术投资。在1974年到1999年之间,年回报率达11%。英国铁路工人很幸运,因为该基金在1989年印
  象派画作达到高点时抛出了大批藏画,躲过了泡 沫经济的破灭。
  总而言之,“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的概念,应当成为我们投
  资理财的有效选择。因为实践证明:如果把这个概念付诸实施,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