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死刑犯写遗书的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立 华

  欢镜听:男,1965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永川县朱沱乡金翠村,现供职重庆江津文化馆。31岁时,因侵占财产罪被判入狱一年半。服刑期间的欢镜听接受了给死刑犯人写遗书的任务,亲笔记录了130多名死囚的遗书和他们的故事。今年9月,其纪实作品《我为死囚写遗书》经过修订后再版,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2003年,欢镜听更改了户口本和身份证,成为中国第一个姓“欢”的人。欢镜听行道为其笔名。
  
  遗书是犯人最后的嘱托
  
  记者:为什么自己起了“欢镜听”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欢镜听:一般有过服刑经历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但是心里还是有阴影的,都不希望别人再提起这段经历。我则不一样,孔子说,流言止于智者,我则是流言止于公开。我把这段经历当成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未尝不是好事。我一直抱着这样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可谓“欢”。至于镜听,我是希望能够以史为镜,以正视听。
  
  记者:可是你既然不在意过去的经历为什么还改名字呢?
  欢镜听:原来只是一个笔名,我是觉得这个名字对我具有纪念意义,在监狱的一年半,改变了我的一生,所以我把这个名字作为纪念。其实我的原名也并不是秘密,我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后来我把身份证、户口本全都改了,还打算以后把儿子的姓也改成“欢”,我希望把这个姓延续下去。
  记者:监狱里为什么要安排给死刑犯写遗书,是固定的程序吗?
  欢镜听:这个并不是明文规定的。但是在对罪犯执行死刑之前,一般要问问他有没有后事要嘱咐,有没有遗书要留给亲属,这也是尽最后的人道。
  记者:为什么要安排你来做这个工作呢?
  欢镜听:其实,在里面为死囚写遗书,是很平常的事情,每个犯人都有可能帮别人写遗书的。不过以前很多人写的遗书基本都是犯人说什么就记什么,有时候两三页纸也说不清楚,云里雾里的。我原来也是个文学青年,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又做过管理工作,他们觉得我写的比较简练,能把后事交代得很清楚,于是就一直叫我去写了。
  记者:很多犯人也是拥有一定学历的,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写呢?
  欢镜听:这个也没有强制的规定,但多半不让本人写,因为最后的判决书一般都是下午送达,到第二天执行枪决,只有很短的时间,犯人在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失控,如果他手里有一支笔,可能会用来自残,或者伤害别人。为了保险起见,而且犯人带着镣铐也不方便,所以要派别人写。
  记者:你写了很多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细节,你是怎么了解到这些细节的?都是听犯人诉说的吗?
  欢镜听:有两个途径,一是听本人讲述,二是看判决书。
  记者:可是当时你也是服刑的身份,你怎么能够看到别人的判决书?
  欢镜听:按照法律程序,判决书要送达本人一份的。这在监狱里是公开的事情。由于是死刑犯人,很多人的判决书一般都烧掉了。还有的人就送给我了。
  
  来世都想做个好人
  
  记者:遗书要经过怎样的程序才能交到死囚指定的人手里?
  欢镜听:我给遗书转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死囚留下的电话号码,通知电话主人来监狱取遗书一种是按死囚留下的地址,邮寄出去。我的任务就是把遗书写好交给警方,剩下的都由警方来做。
  记者:遗书对犯人来说,有什么价值?
  欢镜听:遗书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在生命结束前留给亲人最后的嘱托。有些事情在我们外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对犯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大事了。像我写过的云南的那个贩毒的人,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希望爸妈别再吵架了。我估计老两口在家里总吵架,家庭不和睦也可能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我把遗书给了他母亲之后,老太太拿着香烟盒写的遗书,抱着监狱门口的水泥柱,头就往水泥柱上撞。那个场面是非常非常让人心酸的。
  记者:第一次给死囚写遗书是什么感觉?
  欢镜听:第一次是很恐惧的。就像到医院探望病人,突然进入太平间,面对一排排的死尸,就是这种感觉。我第一次给犯人写遗书是在1996年年底,冬天的重庆阴冷潮湿,雾气弥漫。我在门口犹豫了几分钟,心里很抗拒,不愿意做这个事情。感觉死刑犯都是罪大恶极的人。我的手摸在门上,就像寒冷的冬天里,赤裸着身体,有一把刀在皮肤上滑动,背后冷汗直流。我觉得人就像一团雾气,活着的时候,这团雾气就聚在一起,人死了,这团气就散了。
  记者:你描述的情景很像狄更斯笔下的伦敦,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相似吗?
  
  欢镜听:我给第一个写遗书的是个很帅的小伙子,当时还不到20岁,我给他起了个化名叫艾强。我进去之后,坐在铺盖的另一边,把稿签纸和钢笔放在铺盖上。因为紧张,浑身肌肉都绷得紧紧的,我划破了好几张稿签纸。这时艾强就笑了起来,他说,“明天上路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害怕什么?”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走了出来,到监狱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包两块钱的山城牌香烟。我把烟给他的时候,他激动地想站起来给我磕头。我跟他谈得很好,后来,他给母亲的遗书非常感人。
  记者:有句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犯人们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是否会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反思,对人性的善恶进行反思?
  欢镜听:你的观点代表了没有接触过死刑犯的自由世界里的常规,但从我的切身经历来看,这个比例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稀罕的。其实,从一审判处死刑,到高院复审定刑,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这半年里,犯人已经比较习惯了。而且,牢房里有很多死囚,陆陆续续有人走向不归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加强了。所以在最后一个晚上,很多人都正常地打扑克,睡觉。他们还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他们更愿意认为,枪毙相当于睡觉,是上帝在照顾他,因为今生投胎不好,所以走错了路,早点解脱可以早点重生,来世做个好人。
  记者:我看你书里也提到,犯人在临死之前,通过一些比较迷信的东西来表达他们对来世的向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欢镜听:人死之前,眼前常常会出现幻象,其实这是符合人性的。一个人即使再穷凶极恶,也会希望自己的来世更美好。
  记者:从书里看,你跟犯人们的沟通比较好,他们也很信任你。
  欢镜听:通过我与犯人们的交流,我们在里面叫做“同改”,我用人性的,善意的眼光看他们,他们也会感觉到。他们也很信任我。我有个习惯,在跟他们告别的时候,我会跟他们拥抱一下,在他们后背上拍两巴掌,说声一路走好。如果真有来世的话,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做坏事的。
  
  未知死,焉知生
  
  记者:你看了这么多的生死,你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
  欢镜听:我的情感变化也是很大的。

开始的时候害怕、恐惧,后来看多了,也就觉得平常了。在“里面”,这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但是中间我接触过的一个死囚,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当时我是后勤组长,负责维持监区的日常杂事,再加上我平时的习惯,我很注意观察死囚的精神状态,我看到有一个犯人――就是第三章里写到的,我给他化名为华四一一经常默默流泪,表情很困惑,迷茫。后来我才了解了他的故事,他是因为做好事而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性命的。他思考的是:我是善良的人,对这世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可是为什么做好事最后也变成死囚?通过这个人,我觉得人性在我的心里复苏了,我开始真正地关心他们。我把他们用双重身份来看。一种是法律意义上的死囚,由于做错了事,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要用生命来偿还。另一种意义,既然他来到世间,不管长短,他也有他人性的亮色,他的存在,至少能给人警示作用,他走上了不归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他给我提出两个忠告,第一,生活上即使再小的事,也不要敷衍。第二,做好事的时候,也要加一把保证安全的锁。这两个忠告,我至今受益无穷。我现在做好事的时候,就很注意效果。比如我家常把喝过的水瓶收起来,放在楼下的拐角处,送给收垃圾的人,我原本以为是在做好事。现在,我也这样做,但我会用小刀把瓶子划破,这样,可以防止别人用这个瓶子装上劣质的水来造假,欺骗消费者。其实好心也常常会起坏作用的,信佛的人买鸟放生,实际上是助纣为虐,助长了不法商贩为了利润去抓鸟,造成鸟的大量伤亡。孔子说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前提是你要能够判断出是否危墙,这就要求你对事物的发展走势有一个预见性。
  
  段落摘抄:艾强的遗书
  
  下面这封信是根据临刑犯艾强表达的意思整理出来的。
  妈妈,亲爱的妈妈:明天,我就要走上刑场,去接受法律最严厉的惩罚了。听其他人说,死刑将在明天上午执行,这样说来,等我看到明天的早阳时,地狱的大门已经为我洞开了。妈妈,亲爱的妈妈,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那些与我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说我老实、本分。然而,就是您这个老实、本分的儿子,却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不仅害死了一个无辜的人,还将一个无辜的家庭推向了无比悲痛的深渊。再有十多个小时,妈妈,亲爱的妈妈,我的生命就将终结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可以想像您痛苦的情形。但是,妈妈,我希望您尽快忘掉悲哀,尽快忘掉您这个无知的儿子。因为无知,我闯了大祸;因为无知,我失去了阳光明媚的世界。我希望来世,能够重新做您的儿子。妈妈,亲爱的妈妈,永别了。不孝儿:艾强绝笔。
  编辑:卢劲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8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