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VAR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海 威

  摘要: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更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利率的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利率风险也随之上升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因利率变动而变动,并波及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监控,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VAR模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加以研究。
  关键词:利率风险管理 VAR模型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受到很大的考验。其中利率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蕴藏的风险,寻求控制方法,是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利率技术管理方面,还是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
  (一)紧迫感不强,高级人才储备不足,制约着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发展
  由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迟钝,对利率风险较为陌生,各家银行的竞争观念也比较单一,虽然存贷款竞争已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上升到追求效益的竞争,但在价格等深层次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还较为肤浅,适应市场化的准备不足。此外,商业银行各个经营层面认识不同,紧迫感不强,甚至部分人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国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入WTO的被动举措,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会太快,坐等观望气氛较浓。因而,现行各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基础工作较弱,只能被动应付利率风险,在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储备也显不足,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二)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管理机制,资产定价和管理能力欠缺
  首先,商业银行中利率决策机构缺位。利率风险管理需要较强的技术水平,通常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然而目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限制了利率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其次是利率体系构成中重要决策因素缺失。近几年,对优质贷款客户的营销中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而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遵循的原则、操作的程序、定价的技术等方面相对缺乏。利率市场化下,资金价格的定位涉及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竞争策略等宏观和微观层面。但目前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实践仅局限于对贷款利率进行一定幅度的浮动,基本上没有在市场中进行资金定价的更多实践,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三)利率风险衡量、评估和规避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各商业银行对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技术等手段的运用缺乏资产负债期限、数量结构等详细的基础数据支持,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评判系统,对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不能进行正确的衡量、分析,潜在的利率风险报告机制、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对风险的发生,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和有效的利率风险避险工具,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层次和质量。
  (四)资产负债品种单一,难以适应资产负债管理需要
  现代资产负债管理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然后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以存款性资金为主要构成部分,在拓展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开发非信贷金融产品品种和金融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薄弱。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基本以存贷款为主,且多处于“正负缺口”形态中,利率上调或下调都会给部分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损失。而且,限于资产负债业务品种、结构单一的现实,即使商业银行测算到缺口风险的大小,也未必能根据所承受的风险状况,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组合,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在利率的变动中承受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制约了商业银行抗利率风险能力的提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看,政策性风险远大于其他风险。政策性因素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权重较大由于目前我国利率管理权限集中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只是授权代管机关。因此,国务院往往从宏观角度考虑利率的升降,这种政策导向在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中体现较为充分。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目前贷款利率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点,而1994-1996年储蓄存款高速增长存人的定期存款从2000年后进入兑付高峰,高付息率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这种利率风险往往是政策性的,商业银行只能是被动接受。
  受社会信用环境及国家诚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这些企业常以下浮10%的优惠利率作为融资的附加条件,给银行收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存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权重较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业务结构过度集中在存、贷款等利息类业务中,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金融产品创新在业务结构中占比过低,使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中承受了直接损失。
  当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非均衡性也会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缺口风险,在总量上,资产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承受风险;在期限结构上,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如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贷款,当利率上升时,负债成本加重,资产收益下降;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间没有合理利差,如为竞争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无原则下浮,甚至亏损经营。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基本度量:VAR模型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程序,首先必须对利率风险进行识别。在正确识别各种利率风险后,还需要准确地测量银行所面临利率风险程度,对利率风险数量化。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VAR风险价值分析是常见的方法。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可通过VAR测试预期最大的损失。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市场风险的综合性度量方法。因为其概念好理解,便于操作,VAR已经成为西方一些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方法之一。
  (一)VAR模型的介绍
  VAR按字面解释就是“在险价值”,其含义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VAR用公式表示为: P(ΔPΔt≤VAR)=a ,字母含义如下:
  P――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即英文的Probability。
  ΔP――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Δt的价值损失额。
  VAR――给定置信水平a下的在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a――给定的置信水平
  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例如,某一投资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置信度为95%,在证券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VAR值为520万元,其含义是指,该公司的证券组合在一天内(24小时),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最大损失超过520万元的概率为5%,平均20个交易日才可能出现一次这种情况。或者说有95%的把握判断该投资公司在下一个交易日内的损失在250万元以内。5%的几率反映了金融资产管理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可根据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承受能力来确定。由上述定义可知,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三是观察期间。

  1、持有期。持有期△t,即确定计算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也就是明确风险管理者关心资产在一天内一周内还是一个月内的风险价值。持有期的选择应依据所持有资产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一些流动性很强的交易头寸往往需以每日为周期计算风险收益和VAR值,如G30小组在1993年的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中就建议对场外OTC衍生工具以每日为周期计算其VAR,而对一些期限较长的头寸如养老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则可以以每月为周期。
  从银行总体的风险管理看持有期长短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组合调整的频度及进行相应头寸清算的可能速率。巴塞尔委员会在这方面采取了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姿态,要求银行以两周即10个营业日为持有期限。
  2、置信水平α。一般来说对置信区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选择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着其对风险比较厌恶,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希望模型对于极端事件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置信区间也各不相同。比如J.P. Morgan与美洲银行选择95%,花旗银行选择95.4%,大通曼哈顿选择97.5%,Bankers Trust选择99%。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的巴塞尔委员会则要求采用99%的置信区间,这与其稳健的风格是一致的。
  3、第三个系数是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有时又称数据窗口。例如选择对某资产组合在未来6个月,或是1年的观察期间内,考察其每周回报率的波动性(风险)。这种选择要在历史数据的可能性和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危险之间进行权衡。为克服商业循环等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历史数据越长越好,但是时间越长,收购兼并等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历史数据因而越难以反映现实和未来的情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要求的观察期间为1年。
  (二)VAR模型运用的优点
  VAR实质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过某段持有期资产价值损失的单边临界值,在实际应用时它体现为作为临界点的金额数目。VAR是一种一种既能处理非线性问题又能概括证券组合市场风险的工具,它解决了传统风险定量化工具对于非线性的金融衍生工具适用性差、难以概括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的缺点,有利于测量风险、将风险定量化,进而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综合考虑、衡量信用风险和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在内的市场风险的必要性越来越大,这为VAR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VAR本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我国金融市场现阶段与VAR所要求的有关应用条件也还有一定距离。因此VAR的使用应当与其他风险衡量和管理技术、方法相结合。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经验性和艺术性的管理思想,在风险管理实践中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既重科学,又重经验,有效发挥VAR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VAR技术应用分析
  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与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处于开始阶段,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度量工作刚刚起步,金融市场仍旧不完善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缺乏等一系列因素。此时的选择应该是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以及持续期分析方法。而从长远发展来看,VAR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分析的范围比较广,充分考虑了不同资产价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能够度量多种利率风险种类,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等特点,有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以及持续期分析无法比拟的优点,代表最新的发展趋势。VAR技术已经成为了西方一些大型银行进行风险度量的重要工具。所以,从长期的发展来看,VAR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必然方向。VAR值可以用来简单明了地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而且VAR方法可以事前计算风险。另外,VAR方法还可以度量全部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大小。这些特点使得VAR不仅可以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也可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加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活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面临利率风险的可能性。从长远看,我国应该建立以VAR模型为主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婷,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存在的原因[J] .中国商贸,2009,(13).
  [2]魏薇,陈本凤.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充[J].经济研究导刊,2006,(4).
  [3]郭奔宇.利率风险测量方法综述[J].南方金融,2005,(1).
  [4]贺国生,栗红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1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