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贤莉

  摘要: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准则基础上形成的,其质量优劣直接反映着会计准则的优劣,可见,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显著的联系。本文以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本次准则制定的进步与否,并就今后准则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供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关键字: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介绍
  
  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的束缚日趋明显起来。对此,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突破阶段,财政部在2005年6月以来连续发布了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及22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连同已经颁布并经过修订的l6项具体会计准则,共同构成了有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而后几经修订,终于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公布,并规定新会计准则体系在2007年首先将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实体进行新会计准则的过渡。
  由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构成可知,该体系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会计准则;二是具体会计准则。而具体会计准则可以分为三类: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其中,一般业务准则主要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职工薪酬、股票期权、捐赠与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投资企业年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报告准则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
  
  二、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按照决策有用性的基本目的而提出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应该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和特点,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和决策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它比目标更直接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说法。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是在成本一收益的约束下,应当考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SAB)则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其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定义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我国在最近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综上,虽然各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及其内容描述有所不同,但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各准则共同关注的重点。
  
  三、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作为财务信息的编报依据,会计准则是编报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先决条件,而财务报告作为传递会计信息的载体,将反映出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鉴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多元性,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但限于篇幅,同时基于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特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会计信息影重大,因此,本文仅就新会计准则对这两方面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
  (一)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所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是指会计信息的内容与其反映的客观经济对象或事物之间的一致性。新准则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积极影响在多项具体准则中都有体现,下面就举例予以一一介绍。
  1.资产减值准则
  一直以来,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冲回是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制度屏障,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不同的资产减值进行了规范,其中,针对部分非流动资产所确认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等虽然可以冲回,但增加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将大大减少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产价值和盈余的真实,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存货准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产能过剩,使得许多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微利经济时代,产品售价不断下跌,这在电子产品行业显得尤为明显。在原有准则体系下,对企业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过程中,由于购入存货的价格前高后低,不仅虚增企业资产,同时也虚增了利润,美化了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尤其是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或者是处于发行新股要求达到一定的利润指标时粉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利润调控的重要工具,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此,新准则对其进行废止,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账面反映的存货资产更加真实,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加准确,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日益凸显出来。很多企业通过对房地产进行投资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但原会计准则并未对该种经济业务进行规范,只是参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进行处理,这无疑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新准则通过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重分类,不仅影响了企业资产分布的格局,还对折旧、摊销的计提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损益,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准则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相关性
  新准则在《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不难看出,新准则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具体准则层面,有关新准则对于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允价值在各具体准则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等投资品种日益普遍,而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的旧会计准则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些新的经济现象。加之通货膨胀以及因技术进步或政府政策调整等所引起的价格变动,使得历史成本会计下资产信息的相关性有所降低。鉴于此,新准则不再将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只将其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新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各种具体准则中的广泛应用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具体准则中均采用了公允价值的相关确认方式。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此外,国际经验表明,计量属性的多样化,本身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2.新准则确立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资产负债表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显然,与会计旧准则体系中强调的“利润表观”相比,资产负债表观更加强调和侧重资产的准确计量。例如,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进行处理。企业在内部研究阶段所投入的资金与费用,因其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研究费用予以费用化处理。而当进入开发阶段后,随着研究成果的转化,开发阶段实际上有了具体受益对象(即特定的商品)作为载体,企业的有关研究开发活动,其本质上一种商业活动行为,且依据有关数据信息可预测或计量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因此,企业在开发阶段所产生的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以资本化。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过去企业会计准则过分侧重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合理配比为先,在费用的计量和摊销上优先考虑利润表,严格遵守配比原则的一贯做法,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制定长期研发计划,也利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状况作出更为客观的预测。
  综上,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就可靠性和相关性而言,本身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特征,按照经典财务理论的解读,一旦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其相关性必然降低。例如,在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由于我国一些资产的市场机制必不完善,资产公允价值并不一定公允,这便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此,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结合市场实际,切不可盲目与国际趋同,应当有序开展,平稳过渡。只有坚持这一原则,会计准则的制度效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形成机制已从以计划经济为导向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便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本文以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在充分肯定新准则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揭示了准则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07年第1期
  [3] 林钟高、杨娟,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l期
  [4] 田俊燕、杨昌红,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集团经济,2006年第11期
  (作者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本部离退休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2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