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雪晶

  [摘 要]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复杂化、业务活动不确定性的增加,公司财务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的财务控制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应建立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财务控制 环境再造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相继出现了“郑百文”、“猴王”、“德隆”等严重的财务舞弊案。上述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既欺骗了投资者,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又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经济甚至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上述事件剖析,我们会发现,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效。而公司财务控制体系是依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而建设的,因而我们可以推断出企业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乏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研究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应当建立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的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等问题的一套关于利益和职权关系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指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层及股东之间的关系,包括董事会的设置与功能、经理层的聘选与职权、公司股东会的权利和责任分配以及相应的监督与激励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此外公司治理机构还涉及到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以解决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决策、监督、激励、受益和风险等分配问题。
  财务控制标志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它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运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规范化的控制手段,对企业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并将个别、分散的财务活动整合起来,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了能有效调节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理顺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笔者认为应该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作出定义,即企业所有者以公司所有权安排为基础,通过委托代理链在公司内部不同组织和结构上分层实施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分享权,从而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保证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控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具体关系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而做的制度安排,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机制和企业决策运行机制,以保证公司安全运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风险管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财务控制体系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而设计的
  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能够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实施要借助于公司治理结构,渗透到公司治理结构中组织和管理的每个层面以及生产和经营业务的全过程,以覆盖公司所有的岗位和部门。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的实质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当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财务控制结构和目标,就必然会导致其财务活动及行为的不合理性和不规范性。因此可以说,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的保证。
  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控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内部财务控制作用的发挥,使财务控制发挥最大效能;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有赖于企业建立和强化健全而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强化财务控制体系是保证投资者权益和经营者利益双重目标合理匹配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财务控制体系,就不可能保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
  三、建立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财务控制
  公司财务控制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并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因此建立现代企业财务控制,再造企业财务控制环境,要与公司治理结构相一致,笔者认为要再造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财务控制环境需采取以下措施:
  1.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产权制度直接关系到从事财务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确认和保障财产持有人利益的制度。当产权制度发生变化时,公司治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财权的配置结构的变化,最终使企业财务行为发生改变。企业财务主体的不清晰或其责、权、利安排的不对等是我国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失衡和无序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有一个规范的财务控制体系,就必须先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主体的明晰性。
  2.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机制
  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建立财务决策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应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分别建立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
  第二,健全财务监督机制。企业财务监督包括企业内部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和政府行政监督三个方面。要切实做好从这三个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实施的监督。
  第三,健全财务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者已不再是经营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靠双方商定的契约来加以协调的。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提高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相关度,使经营者意识到其行为不仅关系到公司利益,更与其获得的报酬直接挂钩,从而保证经营者做出的行为决策有利于公司,有利于所有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生存和发展。
  第四,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对经理人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此外,企业要从制度上承认经理人的地位和功能,并通过公平竞争及经营业绩的考核,将企业的利益增长与经营者的报酬密切联系起来,增强经营者的所有者意识,这样能对经理人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3.健全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组织结构是指从财务机构设置、权责配置、人员配备、财务控制中心定位等方面来确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等权力主体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在法律框架内,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财务组织结构,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
  4.实施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并行的财务监控模式
  当前,现行监事会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财务监控职能得不到很好的履行,针对这种问题,公司财务监控可以采用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并行的模式。
  第一,审计委员会应对诸如对外投资、资产分配、公司发展战略、经理层对决策执行的结果等进行制衡、审查、监督和评价。
  第二,监事会应将审核公司财务、执行信息披露原则、监督董事会良好运作、监督经理和董事经济行为以及监督公司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作为其监督职责重心。
  第三,董事会对决策的执行结果及其偏离度评估,可以由监事会同审计委员会和外聘评估机构联合进行评估,并各自作出相应的事后评估报告。
  5.建立人力资本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鼓励员工参与财务治理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是比物力资源更为重要和宝贵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本的财务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的合理配置,保证经营者财务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此外,使员工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四、结论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是要建立高效、富有活力、激励约束相容的公司财务控制机制,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健全的财务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财务决策效率,完善公司控制机制,加速公司的制度化建设;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能够正确处理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再造企业财务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云沛.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完善财务控制.华章,2007年1期
  [2] 龙万兵.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上海会计,2007年6期
  [3] 陈玉美 徐瑞展.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企业财务控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11期
  (责任编辑:阳卓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