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升值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出台,关键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发生作用的制度前提或微观经济基础。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会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但不屈从外界的压力,试图寻找各种借口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外汇储备 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7-039-03
  
  一、引言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上涨4.7%。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还应该看到的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除了国内因素以外,中国还面临来自主要发达国家持续不断的压力。因此,正确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影响因素,坚持我们的立场,遵循我们的原则,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民币升值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内因素
   1.从某些指标看,宏观调控似乎面临一定压力。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刚刚公布的200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为17526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但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最重要的是明显高于政府今年的目标。此外,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8.3%,3月份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7个百分点。可见,如此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难免让人们燃起人民币升值的念头。
   2.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持续上升。2004年中国的出口达到了5930亿美元,进口了价值5610亿美元的货物,贸易盈余为32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的1600亿美元贸易赤字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也成为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来改变贸易逆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006年中国全年贸易顺差达到了创纪录的1775亿美元,在WTO最新发表的2006年全球贸易报告中,中国出口和进口同时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另外,2007年一季度贸易顺差为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再度出现的经济过热加大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3.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火箭式的速度向上蹿升。2001-2006年间,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分别为28%、35%、41%、51%、34.2%和30.2%,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并且是所有增长数字中最高的。2003年外汇储备净增加1680亿美元,2004年一年内净增加2067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之前国家全部的外汇储备。自从2006年10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后,到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2020亿美元,由于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贸易项目和外国直接投资仍然会呈结构性顺差,而且在银行体系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之前,中国的资本项目很难实行全面开放,所以中国外汇储备仍会以每年1000-2000亿美元的速度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如此快速增长,很大的原因是热钱流入中国。热钱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市和房价暴涨,这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01-2006年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68.78亿美元、527.68亿美元、561.4亿美元、640.72亿美元、603.25亿美元和630亿美元。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愈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影响人民币的一个重要因素。
  5.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2007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为364105亿元,比上年3月末增长17.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为127881亿元,增长19.8%,加快7.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为27388亿元,增长16.7%,加快6.2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4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75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586亿元,比年初增加14217亿元。流动性过剩问题会波及经济的各个层面,容易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①
  
   (二)国外因素
  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和炒作可谓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尤其以美国最为抢眼。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创下162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美国一些参议员认为,这主要是中国政府把人民币汇率跟美元直接挂钩,压低人民币汇率,给了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15%-40%的优势,也就是平均27.5%的优势。所以,美国参议院决定不搁置一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修正案,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高达27.5%的关税惩罚,接着美国又决定对中国三种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的措施。至今,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上涨4.7%,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是,美国最近又要求IMF执行委员会继续将推进与加强汇率监管有关的改革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另外,美国商务部于2007年3月30日宣布,将对中国公司适用反补贴法,同时同意对美国造纸行业的进口保护请求予以考虑。此举打破了数十年来美国不向非市场经济体享受补贴的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政策。美国真可谓是用心良苦,打着“减少国家巨额贸易逆差,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幌子,实际上就是冲着迫使人民币升值而来的,想要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
  
  三、人民币升值的几点思考
  
  (一)从国内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看到,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象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并未受到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相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经济增速加快,贸易顺差快速扩大,外汇储备规模也急速膨胀等繁荣景象,这似乎使人民币陷入到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圈子当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我们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出了个难题,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就拿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来说,外汇储备增加一方面体现着中国国力和财富的增长,表明了中国应付外界危机的能力日渐提高。但是,外汇储备的暴增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运作困难。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2020亿美元,尤其是对美元的储备,假如其中有80%为美元计价资产,那么,人民币汇率上浮10%,就会导致央行的资产损失达961.6亿美元,近乎千亿美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另外,流动性过剩问题自2006年起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流动性过剩局面带来的不仅是中国股市的火爆,债券的牛市和央行的烦恼,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干扰”, 虽然治理措施出台众多,但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尚难在短期内解决。因此,我们在对人民币汇率弹性进行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到这种变化对国家利益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从国外的角度来思考
  就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面临的主要是来自美国的持续不断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国会一直都在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走强。我们都知道,中国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主要不是汇率问题,而是两国贸易产品的结构不同,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由结构问题导致的贸易不平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贸易顺差转为外汇储备,又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美国人目前的消费水平,才能令其持续购买中国的产品。一旦中国不再将自己的贸易顺差变成外汇储备再转投美国国债和其它美元资产,美国人目前不到1%的储蓄率和异常强劲的消费需求将无法维持。另外,如果美国不对自己的财政赤字加以限制,任其日益恶化,最终结果是美国债务和亚洲外汇储备同时增大。当债务达到一定程度,美国政府无法偿还时,只有通过增加货币发行,来跳出债务陷阱,解决债务负担。这意味着到时候所有投入美国国债以及其他美元资产的亚洲外汇储备会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的上升和美元汇率的下跌而缩水。可见,人民币升值对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作用并不大,中国为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美国应该审视自己,逼迫人民币升值无益于美国改变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的窘境,只有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地做出调整,压缩财政赤字、提高储蓄率,从而减少美国开放经济体的吸收能力,才能扭转美国的"双赤字",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不断给中国施加压力,这样中美才能共存、共赢、共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性话题,而且它的一举一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会波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市场条件成熟、允许的条件下,会对其作出一定的调整,但不屈从外界的压力,国外试图寻找各种借口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做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注: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并经个人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4)
  2. 李翠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3)
  3.刘霞辉:《人民币已进入长期升值预期的阶段了吗?》[J].《经济研究》,2004,(2)
  4.杨帆:《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J].《求是学刊》,2003,(5)
  5.杨圣明,赵瑾:《正确的认识和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J].《财贸经济》,2003,(8)
  
  作者简介:
  崔鹏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07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