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能力链:高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研究新维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耀吾 胡林辉 胡志勇
摘要:已有关于技术能力的研究侧重从国家层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伴随着科技的全球化和科技资源的跨国流动与重组,技术标准化应成为研究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维度。基于R&D及其协作化能力、技术专利化能力、专利标准化能力和标准产业化能力的技术标准化能力链是测度产业技术能力的主要指标。深入这一视角的研究,可以用来揭示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和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新时期与产业技术进步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技术能力;测度;指标;技术标准化能力链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95-05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简要回顾
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能力始终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核心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正确衡量技术能力尤其对于理解创新与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绩效非常重要。不仅政府需要通过这些指标和数据来了解本国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而且企业必须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关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与合作、贸易与投资区域及规模等方面的决策,因为这些决策要素都体现和基于不同国家创新体系所包含的技术专长。现有对于技术能力的测度研究,比较普遍地是针对国家技术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少有专门的产业技术能力研究。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及其指标体系主要是:世界经济论坛技术指数(the word Economic Fo-nlIll Technology Index,WEF);联合国发展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UNDP)技术成果指数(Technology Achievement Index,TAI);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工业发展记分板(Industrial Development Scoreboard);ArCo(Archibugi and Coco)指数;RAND公司开发的科学与技术能力指数等;此外,还有世界银行协会(worldBank Institute)的知识评估方法等。
Chang-yung Liu(2003)指出,技术能力欠缺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普遍问题。通过采用一个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拉动,科学、技术与产业政策,要素市场,以及创新与扩散系统在内的国家技术能力分析框架,作者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产业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岸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潜力。Intarakttmnerd和Viotti(2006)指出,过去对于技术能力的衡量指标大多基于科学与技术前沿国家的情况,对于发展中国家不太合适。因此,需要发展专门针对发展中的赶超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国内,赵宗更等(2005)针对高技术产业特性,分析了包括创新资源水平、创新技术能力、成果转化扩散能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水平等五大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国家统计局2005年提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二级指标。综上可知,对于技术能力的研究呈现多层面、多样化和多视角的活跃趋势,但多为针对笼统的国家技术能力或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关注产业层面的技术能力研究不多,综合各方面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和科技全球化趋势,基于协作的研发能力和标准化能力等已经成为技术市场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技术标准成为企业、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最终体现,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竞争。技术标准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能力,而创新利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开发的技术或产品能否成为产业的主导设计范式,能否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标准的能力。所以,技术标准化的能力与水平应该构成企业和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技术标准化:产业技术能力研究的重要维度
(一)技术能力的特性与测度指标设计要求
技术能力是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基础。但是,设计衡量技术能力的指标比衡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更为复杂,原因在于技术及其能力的特定性质。技术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它的多样性,研究活动、基础结构、人力技能和资本储备以及许多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这种特性使得人们难以用某个单一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它的不同维度和各组成部分。技术能力在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不均衡分布是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特性。进而,基于不同性质的技术能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具体化和抽象化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既可物化在资本商品、设备和基础结构等要素上面,也可以人力技能、科学与技术专长等形式存在。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尚存在争议,但都实实在在地构成一个国家的技术基础。(2)编码化的或隐性的技术知识。由操作方法、规划方案、专利和科学出版物所代表的知识的编码化成分与由干中学、用中学所代表的隐性成分一样重要。相对地,量化编码化的知识比较容易,而要找到对隐性知识的可信的衡量指标则困难得多。(3)生产与扩散的技术能力。知识的生产和扩散与模仿都能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资源。一些国家大量生产新的知识却不会及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另一些国家则更多地是从其它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知识中受益。
基于上述特点和性质,衡量和评价技术能力的指标设计应体现如下要求:一是,技术能力包含多种知识源泉和创新,一个综合的衡量体系应该能同时考虑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行为;能同时含盖具体化的和抽象化的技术能力;也能兼顾技术的产生与扩散等。二是由于技术能力由创新族群构成,这些创新族群都会与不同的产业发展浪潮相关联,所以,对于国家技术能力的测度与分析通常应该结合或针对某些特定产业,表现为产业技术能力。三是新的技术系统集成要求基于和掌握先前的技术,测度与评价指标应该能反映经济组织以累积方式建立的竞争能力,技术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即可体现这样一种要求。四是各种技术能力要素更多地表现为互补而不是互换性,比如,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即使有一流的基础结构也是没有用的,反之一样。这样,指标体系的内容彼此应该是互补、兼容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五是技术能力的创造与提高涉及技术投入的关键要素。获得先进的技术固然必要,但伴随着的是大量的相关投资,用以学习、采用和吸收这些新的技术。对于这一过程,衡量指标也应该予以体现。最后,由于各国技术能力的巨大差异,评价指标还应该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增强可比性。
(二)国家技术能力与产业技术能力
产业层面技术能力的研究与国家层面的研究相
近但又有区别。一方面,国家技术能力由其构成并体现于产业技术能力尤其是高技术等主导产业的技术能力,而且,在国际竞争中,产业所代表的技术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总体水平。正因如此,人们通常用测度国家技术能力的指标体系直接评价产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两个层面评价所关注的目标和焦点实际上应该有所不同。从国家层面的评价,不仅包括针对产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包括国家的公共研究基础、资本储备、教育、国民素质与文化等全民指标;而站在产业层面评价技术能力,应更加突出产业技术的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进步速度等。另外,有关数据统计的范围和具体计算方法也可能会有所区别。现有对于技术能力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评价,对产业的针对性欠强、欠具体,不足以体现产业技术能力的核心内涵及其测度的本质要求。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的层面构建系统的测度与评价指标。对于高技术等产业+技术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三)用技术标准反映产业技术能力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1、技术与技术进步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特殊重要性。在高技术等许多产业,技术进步具有累积性特点,与此相应的是技术构成的系统性和创新的模块性,这些要求并决定了兼容标准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技术的网络化及网络外部性决定了标准竞争的结果和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产业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标准化过程本身“是一项极具活力和生产力的活动,它为在行业内交流一般技术信息、奠定发展迅速的前沿技术的基础、促进技术进步和树立标准化自身的新形象提供了基本的论坛”。因而,标准化的能力与水平成为产业技术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水平体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首先,标准化与创新之间有着一种共生与互利的关系(当然,在个别情况下,标准也可能妨碍技术创新与进步)。一方面,创新是推动技术发展或进步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提出了标准化的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进步,就会要求制定标准以确保新的产品和过程的实施、一致和安全,目的是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标准化体现并促进技术创新。其直接的表现是将累积的技术经验编码化,并构成新技术产生的基准;间接的表现在于,标准增加了全球竞争,从而促进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引领创新并主导技术标准发展的企业和国家将拥有强大的市场力量,直至影响产业在全球范围的投资格局。进而,在技术标准化合作谈判中,只有拥有强大知识产权组合的企业或国家才有充分的主动权和发言权,才能在联盟中建立有利的网络地位。所以,当今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并体现在获得尽可能广泛认可的技术标准上。主导重要的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企业、产业乃至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高体现,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标志和推动力。
3、技术标准化能力指标适应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与趋势。历史学家对过去3000年来科学发明的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发明和创新曾高度集中在某些我们今天称之为轮轴的区域,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希腊城市和英国等。但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与过去的集中现象不同,当今的创新正表现为地理上的扩散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科技全球化趋势使科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和重组,推动先进技术大量跨国转移。这其中,追逐经济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技术系统复杂性增加和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都是驱动要素,而技术标准的竞争与合作则成为这种科技全球化和跨国创新网络的重要目的与纽带。技术标准化能力是新时期产业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
4、技术标准化能力指标体现了技术创新过程与结果、自主与协作的统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一个累积的、连续的过程,技术标准化基于从研究与开发,到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用的、商业化的专利,再到将专利技术发展为产业标准的技术创新最终成果的发展进程,同时又是一个自主发展与协作共进相结合、相推动的过程;既反映企业和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又体现参与协作乃至融入跨国创新网络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产业技术能力的有效指标。
三、技术标准化能力链指标体系
(一)体现产业技术能力的技术标准化维度指标构架
从技术标准角度衡量产业技术能力的指标主要是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水平。技术标准化能力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标准化能力主要针对在标准化环节,专有技术成为产业标准的能力;广义的标准化能力则包括从研究与开发,到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取得,标准的确立、直至标准在被许可和产业化的能力。这里,我们采用广义的标准化能力含义。这是因为,技术标准化的基本要素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化过程是一个基于知识产权的联盟发展和合作网络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是企业和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以及获得专利和技术诀窍等知识产权的能力。从研究与开发,到技术标准的建立、许可与采用,都是基于协作与共享的过程,是一个竞合统一的过程。所以,广义的标准化能力还基于产业的协同化能力。从R&D及其协作化能力,到所开发技术的专利化能力,实现专利标准化的能力,以及标准产业化的能力,构成企业和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链,是衡量技术能力的重要维度。图1即是这一评价维度的基本构架。
(二)技术标准化能力链的主要分类指标及内涵
依据图1,体现产业技术能力的技术标准化能力链分类指标及其内涵主要为:
1、R&D及其协作化能力。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产业技术基础。技术是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与开发能力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标准化和产业技术能力的根基。这一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R&D投入,基于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含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及其分布)的规模、密度,以及研究机构等;R&D产出,包括研究与开发出来的技术、发明和科学论文与科技出版物,以及诀窍等非专利研发成果;R&D协作,这一指标与前面两个具体指标有相交叉的内容,单列这一指标的目的是揭示研究与开发的协作情况,其基于产业范围内研发协作的机构、规模和成果,以及通过FDI等进行的国际研发合作等;
2、技术专利化能力。这一指标体现技术发展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衡量研究与开发主要成果的市场化能力,也是研究与开发和标准化之间的桥梁。主要内容涉及专利产出及水平,如获得专利的数量、受理机构、国际化程度;专利链,即专利引用和被引用关系;以及联合专利申请(含数量、规模和范围等)等。
3、专利标准化能力:这一指标代表专利技术的市场潜力与竞争优势,反映技术创新的最高目的和技术进步的经济意义,是产业技术能力的最高体现。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标准联盟,如组织和参与技术标准化联盟的数量、性质与范围等;被采纳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即进入产业技术标准的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的类别和数量等;以及主导和参与的技术标准(包括数量与水平等)等。
4、标准产业化能力:技术标准化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要赢取市场、获得经济回报,所以,一项标准或者一个系统标准制定以后的市场采用和产业化能力反映了标准所代表的产业技术的扩散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标准许可及国际化能力,如被许可标准的数量、范围以及许可费收入或支付;应用该标准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增长潜力;以及系统标准所涵盖和涉及的市场领域或产业链等。
(三)体现和促进产业技术能力的技术标准化要素
上述指标体系中,专利与知识产权、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标准)许可费收入或支付等是通过技术标准化过程体现产业技术进步的基本要素,与前述研究机构和学者们提出的角度与指标存在互补的关系,共同反映产业与国家的技术能力。
首先,专利与知识产权是产业领域研究与开发和其他发明活动的一种直接结果,反映技术变革的累积过程,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商业目的技术发明与创新成果。一方面,专利代表了由盈利性企业和组织创造的一种编码化知识,专利等知识产权是企业、产业的技术能力和战略管理决策的共同结果。专利数据还包含着引用和被引用的信息即专利链,这些信息将技术发展各阶段中的不同专利联系起来;专利覆盖着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有利于分析关键技术的扩散与发展。另一方面,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必须运用专有的技术,其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半导体地形学中的专有权利、版权及其有关权利、以及工业设计中的权利等等,其中主体是专利。早期专利数据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简单地计算专利数量,比较有多少专利被签发给不同的实体如企业、国家和技术领域。但是,构成专利分类体系基础的多样性和准确性问题,以及专利价值分布的高度偏倚问题等,使得简单的专利数量计算已不能反映这些价值和重要性的差别。所以,单纯的专利数量分析只是针对“发明”,而不适合于“创新”。当今,专利分析的前沿方法是专利引用分析,即:基于对不同专利之间、专利与科学文献之间的引用链的检测,以及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专利引用与交叉许可分析,揭示复杂的、相关的和累积的技术变革过程的信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研究与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果。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代表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及其对先进产业技术标准的吸收与全球许可能力。对外直接投资本身就是发达国家产业技术与市场同时对外扩张与转移的体现。与之相对应,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赶超国家引进新产品、新技术,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些重要的标准进行产业化扩张和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对中国的多个产业部门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R&D水平和公司规模是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向东道国引进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具体途径包括提供母公司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采用和参与制定先进的技术标准,在东道国建立研发机构或进行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技术的开放程度、参与R&D与技术标准化国际合作及其产业化的水平以及东道国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影响产业技术能力的现实途径和重要因素。
再次,版税、技术(标准)许可费收入或支付反映一个国家的企业、产业参与国际技术贸易和交流,尤其是重要的技术标准化合作与联盟,融入技术创新网络的规模和水平;体现产业技术开放程度和技术标准许可化、许可全球化的能力与产业化水平。在科技资源国际流动与重组的大趋势中,这些指标能从综合技术引进与输出、技术标准化和技术转移与扩散等多角度体现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能力。
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上,产业技术能力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标准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纽带。基于研究与开发及协作化能力,技术专利化、标准化及其产业化能力等的技术标准化能力链成为企业、国家尤其是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其具体评价指标涵盖从基础研究和技术发明,到商业意义上的专利与知识产权,直至技术标准化及其全球范围的许可与产业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是技术标准化能力系列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主要涉及到各方面、各具体指标的分布和关联,最终综合指数的构成及统计分析方法,以及不同产业和地区(国家)的指标适应性等方面。
其次是深入揭示技术标准化对于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和路径。客观的定量指标能揭示技术能力的多种源泉对于产业技术进步的不同影响及其机理。应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指标,深入探索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技术能力和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路径;构建以提升上述系列能力为目的的R&D及其协作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化战略,为有关的科学与技术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如何融入跨国技术创新网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以“技术标准化能力”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的产业技术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5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