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不断创新研究的课题,更是实践中对企业管理者操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检验。一个精明的企业管理者应具有这样一种潜质:他善于总结前人、他人、本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以史为鉴,为我所用。他们不仅要有开拓创新的胆识,更应具有善于管理的谋略。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应形成一种理念:经验和教训既是个人的也是企业的财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外经贸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已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格局。但是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企业内部的道德风险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风险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莫测,金融危机此起彼伏,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进出口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国内经济深层矛盾凸现,外经贸企业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外经贸企业要想求得生存或更大的发展空间,应重新审视内部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规避和消解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外经贸企业多年的调研认为,在总结经验和准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外经贸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经营管理的新路径,应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在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系统。综合、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要查漏补缺,形成上下左右全覆盖的管控机制。制度的制定,要做到既能严格贯彻执行,又便于应用操作,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此,管理者在建立或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形势宣传教育,营造氛围,达成共识,为建立高效、灵活、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和发展要求。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实施中要做到在岗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岗位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持之以恒,以达至Ⅱ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秩序和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的目的。
(一)内控岗位和风险管理岗位设置的原则
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如设立风险管理部)。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和近亲回避的原则,达到既科学合理,又减少冗员;即降低管理成本,又便于操作和运行顺畅的效果。
(二)内控岗位设置的内容
内控岗位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一般设置在财务部门,主要有:
1 会计稽核岗(包括对会计记账凭证、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的合法有效性审核;对凭证流转程序以及有关财经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等)。
2 财产管理监控岗位(包括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生产耗费等各环节的监管)。
3 资金监控岗(包括货币资金收付的安全性、效益性考核审查;监控内部资金统管、分配和调度的执行,统一对外融资的监管等)。
4 收支核算审核岗(根据企业本期预算对业务收入及业务成本、三项费用支出和营业外收支进行审核,重点加强成本和三项费用的控制)。
5 纳税监控岗(对计提的营业税及附加、增值税进项抵扣、其他税金、所得税清算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执行情况的核查;对个人所得税及其他代扣代缴税金申报缴纳情况进行审核)。
6 应收(预收)账款监控岗(根据业务信息对债务单位进行信用评估,提出授信额度建议,进行账龄分析和资金回收检查、债权风险评估等)。
(三)风险管理岗位可设在有关业务管理部门或单独设风险评估管理部统一管理
主要岗位设置有:
1 短期投资风险管理岗(管理内容包括对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票、短期债券、各种基金风险评估管理等)。
2 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岗(包括按成本法,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应收款等。在风险管理中一是要进行投瓷前的市场调研、论证、评估并形成较权威的可研结论;二是投资后跟踪监督,对投资项目运行、效益、行业风险和市场动向进行评估,并加强对损益分配的监督;三是对后期的处置及回收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投资安全)。
3 固定资产及生产经营设备安全管理岗(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合法、合理、可操作;生产经营设备的维护管理是否安全、及时、有效;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设备的报废处理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等)。
4 外汇和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岗(进行汇率风险评估及风险规避;分析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等)。风险管理岗或风险管理部要定期向管理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或风险预警报告,供管理层及时研究决策,把风险和损失控制在最小或可承受范围之内。
以上各岗位设置后,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奖惩办法,增强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心。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作用
对内部审计职责应明确定位,其主要职责范围一般为:
1 考核、检查各职能部门,业务经营部门或所属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状况,考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2 审查内部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财务制度,是否符合本期预算要求;
3 对外投资及企业内部资金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检查和评估:
4 本企业经营绩效评估和趋势分析;
5 债权债务结构是否与业务经营相匹配及风险分析;
6 企业内部或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离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7 企业总经理确定的专项审计事项:
8 其他必要的内审事项。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内审工作除特定的专项审计外,一般对内部有关部门或分支机构每半年进行一次审计检查,以确保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按既定的经营目标开展工作和经营,确保预期总目标的完成,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要覆盖每个经济部门,涉及主要财务收支指标,现金流量主要指标,以及资金的筹措,使用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预算指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除非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重大调整或其他非人力可控制的因素,可按一定的程序予以修正和调整。
(二)一支笔审批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会审决策制度
一支笔审批一般是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财务收支和资金调度的审批,也可由主要负责人指定有关人员根据授权范围进行审批。重大经济事项的界定可由企业根据业务实际确定,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
(三)资金使用(包括融资借款)根据企业情况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用调度时实行申报审批的制度
(四)购销合同和其他经济合同审查备案制度
合同签订前,应由企业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或进行事前审查,合同签订后,报送有关部门存档管理,并检查合同执行效果。
(五)业务招待费、差旅费、自用机动车费用定额管理或控制制度
(六)建立职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和合理的福利制度
(七)其他相关配套制度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相关配套制度,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组成,其职能各有侧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和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建立后能否成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达到建立制度的初衷,执行效果是关键。但执行的效果如何,还要依靠全体员工自觉履行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重视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实习编辑:李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0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