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现状调查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希敏

  摘要:本文结合运城市的实际,通过对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8-0068-02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对于加快农村地区资金流转速度,推动农村消费,提高“三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当前中小城市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我们对运城市农村支付结算环境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处于萎缩状态,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盲区
  近几年,追求效益性的经营原则使工、农、中、建4家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逐步向城市倾斜,纷纷撤销其在农村的营业网点,使得农村的金融机构锐减。目前,在运城市辖区的133个乡镇中,只有经济较为发达的9个乡镇设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承担着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服务职能。而近年来受行政乡镇合并改革和风险防控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也对部分网点进行了撤并,特别是邮储银行在乡镇的业务主要都是邮政部门代理,这些机构仅能为邮储银行代理个人存取款业务,相对于农村的支付结算需求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就造成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盲区,客户的支付结算业务需要奔波到很远的县城去办理,极不方便。
  
  (二)支付结算宣传力度不够、收费较高造成农村地区非现金结算工具认知度低,客户偏好现金结算
  调查发现,农民对银行卡和转账结算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不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客户的交易结算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一般占结算量的90%。分析原因,一是针对农村的支付结算宣传不够,农民支付结算知识缺乏,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低。不少农民甚至不了解银行卡还具有转账、消费等功能。二是相关结算知识的宣传往往侧重于产品的功能介绍,过于抽象和专业,很难得到农民的认同和接受,农民感到操作复杂,对新兴的支付工具往往不知道用、不会用。三是结算收费较高成为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主要屏障。支付结算收费主要是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并规定每笔收费的最低和最高限额。农村支付结算单笔金额一般都相对较小,很少能享受到收费上限的优惠,收费标准就显得较高。于是面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相对较高的收费,作为低收入的农民为节省费用,宁愿搬运无结算费用的现金,也不愿采用安全、快捷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三)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商业不繁荣等原因,银行卡消费金额小,达不到特约商户的受理标准,银行机构对农村受理市场的拓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截至2009年底。全市农村地区银行卡特约商户数量占全市特约商户总量的6.95%,POS机布放数量占全市总量的4.87%。ATM机(自动取款机)布放数量占全市总量的19.52%。远远低于城市范围的同类指标。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经营收入无法弥补银行的巨额投入成本,制约了银行卡受理机具投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银行卡跨行交易中,发卡行占有手续费收入的绝大部分(70%),投入机具的受理行仅占有手续费收入的20%。因此机具投入者基本为零利润或负利润。此外,成本矛盾不仅在银行与客户之间,也同样存在于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农村地区的特约商户多为农资公司、便利超市、小商店等中小商户,其本身利润较低,缴纳1%的交易费和POS机押金成为其经营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无形中压制了农村商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安装了的商户使用热情也不高。而收单机构安装一台POS机,只有每月刷卡交易金额达到5万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农村乡镇的特约商户通过刷卡的交易额一般都达不到5万元,这也造成收单机构在农村地区安装POS机的积极性不高。
  
  (四)涉农资金代理发放不规范,造成个人银行卡和个人账户使用率不高
  目前,运城地区各县的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均通过各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代理发放,但在代理发放时存在代理行混乱、结算账户重复等问题。据调查,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涉农补贴项目较多,且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其在选择开户银行时,会出现分管小麦直补的农业部门选择一家金融机构,而分管退耕还林的林业部门选择另一家金融机构。同时也存在发放每一次补贴时都为农民开立一个账户,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农户手里都拿着好几张银行卡或存折,经常出现到银行取款拿错银行卡或存折的现象。
  
  二、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机构体系
  各金融机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在党中央将农村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政治工作的背景下,各金融机构应以一种社会责任感看待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工作。结合农村经济、交通等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农村营业网点,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支付需求。使农民普遍能享受到金融网点的支付结算服务。特别是邮储银行应加快农村营业网点综合业务的发展,使其具备现代支付结算功能。
  
  (二)建立适应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宣传机制
  人民银行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各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支付结算服务宣传活动长效机制。要改变由央行主导、农村信用社“唱独角戏”的宣传局面,充分发挥好政府和金融机构“两个平台”的宣传作用,督促政府做好乡镇、村组的组织宣传,力争做到支付结算服务宣传进村人户“零距离”。通过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氛围。在宣传中要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着重对支付结算基本常识进行宣传。不断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和交易量。
  
  (三)要切实构建针对农村的政策支持机制,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政府对在偏远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点给予税收等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使其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兼顾自身效益和发展的需要,有效缓解各涉农金融机构成本补偿问题。二是建议降低农村地区银行卡特约商户的准入门槛,大力拓展乡镇银行卡特约商户数量。三是建议对“支付机具下乡”应视同“家电下乡”一样纳入政府财政补贴项目中,各级政府应从维护“三农”利益出发。对在农村布放的POS和ATM机给予财政补贴,支持金融机构的自助服务设备向乡镇以下延伸,使机具设置成为网点设置的有效补充,延伸支付服务的空间。四是改革结算收费制度,实行城乡差别收费。通过财政专项补贴降低农村地区的结算资费标准。使得农民感到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既便捷又实惠,不但愿意用更能用得起。
  
  (四)规范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
  建议政府对涉农性补助资金的发放过程进一步规范,出台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实施细则,通过竞争选择对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最广的涉农金融机构代理发放所有的各项涉农补贴资金。金融机构要从农村交易特点和农民支付习惯出发。开发集通存通兑、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和支农贷款等各项功能于一身的特色农民卡,所有的各项补贴资金均通过该卡发放。为农民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特色化金融服务,彻底解决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混乱的局面。
  (责任编辑 刘 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2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