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归巴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巴黎年代之于学生范维,就像结婚时代之于年轻的Alex,他们都在异国经历了渴求帮助的过程,强烈而快乐的生活,成为一种异域文化碰撞下的生活方式。
  
  2008 年农历八月廿二(公历2008 年9 月21 日)。28 岁的法国小伙子A lex 站在北京白家大院迎娶同岁的中国新娘范维,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为了这一天,范维和Alex,几乎做了两年的准备。
  这一次,Al e x 把远在巴黎的父母以及两个弟弟接到北京。中外亲友见证了两人跨火盆、过马鞍、射箭、敬茶这些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这段往返中法的爱情在无意中萌发,在红衣加身的北京四合院找到了归宿。
  
  学在异国
  
  2002 年8 月,A lex 作为中法交换留学生来到中国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习中文。范维在北京服装学院读大四,正在为准备出国而学习法语。两个月后,经法语老师的间接介绍,一对互学语言的“一帮一小组”成立,“我们开始只能用英语,用各自的语言没法交流,但是呆在一起很默契。”
  A lex 还在学习中文发音,范维也还在为出国前的法语课程积攒课时,100 天的互助生活戛然而止,还没来得及把萌生的感情确认在今后的日程里,当年的圣诞节,Alex完成交流课程回国。
  “后来我们有差不多7 个月没见面”,范维回忆说,这段感情当时看来很渺茫。原本来看望范维的Alex,因为当时北京严重的非典进程而被迫放弃了来华计划。
  转机出现在范维如愿地拿到了去法国巴黎留学的签证,“不用每天在网上聊天了”。2 0 0 3 年7 月,在开学的两个月前,范维飞赴巴黎。第二天,两人牵着手漫步在巴黎的街头,范维突然意识到今后的两年半,她的生活将与眼前的这个男人紧密相联。
  “刚来法国的时候,她不太适应。”Alex 回忆。
  “不过,Alex 照顾我很多”,范维抢过话题。在北京读书的短暂4 个月,让身在异乡的A lex感同身受。他突然低下头,摆弄自己的手指,若有所思,“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在中国上学,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帮助,我很理解这种经历。”
  在巴黎的前半年都在学语言,范维说这段时间不是最辛苦的,因为A lex 能把一切搞定,“我很长时间都不能开口说法文,说一句话,有七八个单词不知道怎么表达,很别扭,我跟别人交流不了,只能和Alex 胡乱说一通。”对范维来说,2003 年的巴黎,英语成了救急良药,而身边总是适时出现另一个救命稻草。
  像大学里的普通情侣一样,Alex 陪范维听课、泡图书馆,大部分的时候给范维讲课堂笔记。
  “我读了一遍书,等于A lex 同学又上了一遍学。法国人的笔记太痛苦了,很多简写,完全不知道在表达什么,首尾字母的简写,还要从语境当中猜那是什么意思,那段时间很恐怖。”
  每天承受生活的压力,享受简单的快乐,范维说:“那时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会发现快乐其实是简单的事。笔记能看懂了,别人的话能听懂了,我说的话别人也能懂了,都挺惊喜。”
  
  身在巴黎的Alex 显然更现实,“我也得为我们的未来着想,无论怎样,都得让她在巴黎把学业完成啊。”
  第一次说出流利的法语,竟然是吵架。突然有一天,范维用和她中文语速一样的法语开始和Alex 交流,Alex 说那时候让自己诧异但欣慰,“我想她真的开始急了。”
  这段特殊的经历也让他们至今有个特殊的习惯,“很奇怪,我们吵架的时候、刚起床的时候用英文,平时想说英文的时候反而忘了词”,A lex 对此的解释是,“英语不是我的母语,也不是她的母语,或许用这样一种方式,两个人再争吵也不至于太伤害对方。”
  范维说自己的性格有很大改变,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在国外,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考虑,哪怕有一点没有考虑周全,自己都会因此吃苦头。”
  而在A lex 心里,范维是那种不会计划10 年之后,只担心每天是否开心的人。“在巴黎的时候,我会带她见我十几年的发小,我的朋友们说,她骨子里是很传统的中国女孩,但在巴黎,她跟我们的思想保持一致。”
  
  时刻在一起
  
  范维在巴黎学士毕业,适逢法国教育改革,硕士的考试竞争加剧。当时的A lex 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正在考虑和朋友一起创业,和巴黎相比,在中国似乎会有更多的机会。2005年10 月,两个人收拾行囊,决定回中国开始新生活。
  “这是两人的公司,往来中法,为各国客户采购中国市场的消费品。”
  他们最早的客户是做装饰品,后来纷纷有一些客户是连锁店,我们帮他们采购消耗品和日用品,现在正在发展新能源产品,“我们知道市场在这,所以也不急,慢慢培养,你知道中国做事需要很多资格证”,Alex 好像越来越深谙此道。范维说,曾经7 个月的分别,让两个人都害怕分离,从那之后,不论谈生意还是旅行,两个人都是同来同往。
  A lex 从18 岁之后就自己住在巴黎城区,两个弟弟在巴黎郊区,很小就独立生活。法国人是很少早婚的,在巴黎,即使有了共同的孩子,也只是同在屋檐,不谈婚姻。一如当年范维蓦然间闯进了他的生活一样,年轻的A lex 再次回到北京一年后,他把一个特殊的日期刻在了自己金色的戒指内侧。
  看着周围很多朋友领证,范维和A lex 也开始考虑凑凑热闹;朋友们是希望第二年要个金猪宝宝,A l ex 却说当时他们没什么伟大的计划,“而且当时感觉在中国,不结婚住在一起好像是很不正确的事,我也不是特别懂,但还是安全第一吧,只要能在一起就好”,A lex 时而流露出东方气质的羞涩和儒雅,范维说那是生活互补的结果。
  每年圣诞,范维会跟随Alex 回巴黎看望父母,那段两年半的求学岁月,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她说自己会去感受和北京不同的家庭氛围。“在巴黎,基本没出去玩,攒了一些钱,只够半年回一次中国”,范维笑着说,“我们在欧洲当学生的时候,生活都很拮据,现在越来越好。两个人除了一起谈生意,总会计划出去玩。”
  
  在一起是幸福,但也有困扰的时刻。两个人的生日仅差了一个月。两人约定,互不送礼物。平时两人基本都在一起,分开几个小时的机会都不多,这给浪漫的A lex 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等把自己喜欢的耳环送到范维手里的时候,范维惊讶于哪里有买礼物的时间,每每此时,A lex 就会得意地说,哪次健身的空闲,哪次逛街的空闲,何时确定款式,如何飞身出去抢购。
  从北京到巴黎,曾是一条思念的网线,从巴黎到北京,却是新生活的起平线。不同的性格在组成家庭的那一刻,感受到了相互依存的温度。
  “我办事不会很想保护我自己,她会保护我,也会保护自己”,Alex 这样评价在中国的范维。
  “花钱方面,相比之下,我好像会想得更远一些,会攒钱。”每次A lex 会为了开心就打算买些东西庆祝,范维就会立场坚定地站在他面前,告诉他“我们有更大的计划”。
  巴黎年代之于学生范维,就像结婚时代之于年轻的A lex,他们都在异乡经历了渴求帮助的过程,强烈而快乐的生活,成为一种异域文化碰撞下的生活方式。
  “我们两个哪一点吸引对方,好像也找不出来,不过就是感觉在一起很合适。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很互补。谈不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一些人会把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另外一个人,我们却会互相影响一下双方的优点。”
  幸福,也许正来源于此。Alex 的新计划是2009 年买辆车,今后的某一天也许在法国再买一套房子,范维补充到,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7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