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运,关于“归”的浓浓情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人说:先是有家,后来有了远方:直至去远方,才有了乡愁。也有人说:人生是场旅行,家才是目的地。无论缘由,你离家而行,—年终了,都是归家的日子。中国人嘴里说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正是体现着“过年”和“回家”的紧密联系。所谓“春运”,“运”的是回乡的迫切心情,“运”的也是回归日常忙碌的信心与勇气,正因如此,这个受人瞩目的“中国式大迁徙”在岁末年终泛起浓浓情意。
  “归”是故乡情
  1月21日,2019年春运正式启幕:40天内,29.9亿人次将踏上旅途,汇聚成“流动的中国”。据了解,今年春运客座总能力比去年增长5%以上,其中高铁动车组增长17%以上;投入81万余辆营运客车、2100多万个客位;客运船舶运力达2万余艘,约100万个客位;预计安排航空班次53.2万班,比上年春运增长约10%。随着“铁路空水”更密切的合作、智能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今年春运注定暖洋洋……看铁路,今年春运客座总能力比去年增长5%以上,其中高铁动车组增长17%以上,在重点方向和重要时段增开临客列车,安排夜行的动车组100对以上;看道路,春运投入81万余辆营运客车、2100多万个客位;看水运,春运客运船舶运力达2万余艘,约100万个客位;看民航,预计安排班次53.2万班,比上年春运增长约10%。
  正所谓“归心似箭”,箭脱弦而出的速度,大约在每秒50米,折合为时速180公里,在今天中国的高铁中,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和谐号300公里,已远远超过了箭的速度。这也意味着,现代中国的春运中,人们以更快地速度奔赴家的方向。离家的游子怀揣着小小的车票,提着厚重的行李,等候检票、上车、启程,只待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卸下这一年的疲惫。在青岛火车站宽敞的候车大厅里,即将启程的人们或喜悦,或焦虑,或期待,或疲倦……在那一张张写满不同情绪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两个相同的字——回家。
  家在河南的王潇潇是青岛大学大三的学生,整年的假期她都在打工中度过,而过年,是她久违的归乡。“总算要回家了,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在学校学习就是兼职打工,也是忙忙碌碌的。最想念妈妈做的饭,这个假期要回家和他们好好团圆一下。”一说起高铁和动车的提速是否对她回家有影响时,她感慨道:“影响太大了。过去回家做普通列车,大概12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家,而现在坐高铁,差不多5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了,速度大大提升了。”
  铁路网从疏到密,让春运的速度越来越快,旅途更舒适也更顺畅。实际上,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最北一横”到“沿海大通道”,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八纵八横”铁路网骨架更加清晰。日益完善的路网结构,为春运期间人们出行提供了有效运能支撑,完成了从“走得了”刚性需求到“走得好”品质追求的转变。
  不仅如此,过去春运抢票的大排長龙现象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微信购票、刷脸进站、高铁WiFi、互联网订餐、常旅客服务、高铁快运专列……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让春运出行变得更加“智慧”。今年铁路部门还试点上线“候补购票”功能,“抢票难”得到缓解。方便快捷的服务模式提升着旅客的幸福指数,温暖着他们归家的旅途。积极改善候车、乘降条件,补强车站照明、广播、引导设施和安全标识,加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力度,更新卧具备品,努力补强服务短板,大力实施客运提质计划……铁路服务越来越精细,各项服务日趋完善,也更加人性化,让春运朝着温馨、有序的方向不断前行。
  距离再远,跋涉再艰难,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车少、路堵、人挤……这些曾经长期困扰春运的难题正在纾缓、破解,选择日益多元,出行更加便利,体验越发舒适。年复一年的舂运,见证了人们出行日新月异的历史性变化,见证了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的史诗般变迁。鹏程与远方,使人心雀跃,然唯有回家,方使人平静。
  “归”是动容和期盼
  有一种爱,叫作打开年后的行李箱……家是离别的起点,家是启航的开始。当我们化身候鸟,在家与工作岗位、学校之间往返时,返程的行李箱总是比回家时更沉。行李箱里携带着父母的切切爱意,这样沉甸甸的“行囊”,带着家乡的烟火气和泥土气,谈不上有多么名贵,却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怀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们又一次重新出发。满满的后备箱,承载着父母对子女沉甸甸的爱与关心。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多地发现和认识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
  春节让一家人实现了短暂的团聚,心疼、体谅子女在外打拼的无奈与艰辛,许多父母都会做好各种各样的家常美食来犒劳孩子们;在子女返程之际,也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特产”塞满他们的行李箱。伴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网购的方便快捷,这些家乡土特产其实在全国各地都不难买到,父母也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为何他们还是要把孩子的行囊塞得满满当当?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情感表达:无论走出多远,家,永远是你们可以停靠的港湾。
  人类学家阎云翔曾说,在中国特有的人格建构模式里,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既是一种隋感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责任。父母与子女作为一个利益相关、情感相系的共同体,不因物理距离的拉大而变质;山水阻隔,却阻挡不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大城市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拥有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激烈的竞争、更高昂的生活成本,而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依然有一些东西未曾改变。不论是“母亲千里送药”,还是“父母扫雪送行”,亦或“父亲翻山越岭送猪肉”,得到父母体恤与关怀的子女们都是幸福的,同时也要懂得回馈、善于分享。
  每到过完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视频、新闻都阐述着“家”对于远行人们的留恋与不舍。留守儿童跟着父母远行的车奔跑的身影重复一遍又一遍,他们的不舍与无助全部在脸上,在泪痕问,这让很多网友感到揪心。归家时,人们的内心是渴望和快乐的,而重新回到工作中,又是一种不合与无奈的情愫,却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全新挑战。很多时候归乡的游子也希望多停留片刻,但真实的生活让人们不得不砥砺前行。“归”的情绪有很多,而在这里,有的是为父母、子女的动容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真正领悟了“家”的价值,我们才能走遍天下,心怀故土。塞满后备箱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乡愁和亲情,这样的“天下父母心”,怎能不让人动容,不合与悲伤,让每个留守儿童在父母离乡时,让他们哭红了眼,难耐生活的必须有这样的“故事情节”,而这种分离也意味着下次更好的团圆。
  全球瞩目的“春运”
  来来往往,“春运大军”奔波在路上,而外媒也关注到了这场正在中国上演的“全球最大年度人口迁徙”。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月22日发表了题为“全球最大年度人口‘迁徙’正在中国上演”的文章。文章称,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正式启动,而且今年的春运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据预计,今年1月21日至3月1日春运期间,将会迎来接近30亿人次的客流。
  CNN援引中国交通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来佐证其所谓“世界最大规模人口流动”:春运期间将有29.9亿人次出行,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0.6%。其中,公路运输量将达到24.6亿人次,铁路运输量将达4.13亿人次比去年增长8.3%,而空运量则为7300万人次。文章称,在任何其他国家,如此大的客流量都会让当地的基础设施陷入瘫痪。不过,中国跟任何其它国家都不一样,中国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来应对这些人流。
  日本共同社21日在题为《中国,春节回乡高峰开始,30亿人大移动》的报道中写道,中国的春节假期从2月5日开始,但从1月21日起,中国人的回乡高峰就开始了。共同社称,中国政府预计,截至3月1日,今年春运期间将有29.9亿人次的旅客乘坐汽车、铁路、飞机等方式出行(含往返),同比增长0.6%。
  除了共同社外,日本两大通信社的另一家——日本时事通信社则注意到了中国春运期间别具特色的铁路警察。时事社在1月22日报道称,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铁道警察们在春运高峰前,启用了搭载人工智能(AI)的巡逻机器人“坦克”和“战狼”。此外,韩联社1月22日的报道以“中国40天舂运预计移动人次达30亿”为题称,预计中国春运期间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其中24.6亿人次将通过公交、汽车等交通工具出行。韓联社援引中国媒体的报道说,仅北京预计就有4306万人将返乡。
  在特殊的时间,这场同时象征“团圆”和“分别”的春运,充盈着人们生活,也是这种特别和情愫让全球瞩目。春运,是一场向着团圆的抵达,也是一次面对未来的出发。春运的“幸福密码”是人们奔向理想生活的坚持,和始终对于“家”的渴望。春运,关于“归”的浓浓情意,是人们每年都说不完的话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