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好“积累”关,让作文化难为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文章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肚子里没“料”——平时积累不够,没素材,肚子空空如也。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从抓积累这源头活水开始,指导学生扩大生活、阅读、小练笔积累,解决“没啥写”“不会写”的问题,让学生不再视作文为猛虎,不再闻“文”色变,而是“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质量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究其因,学生不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是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有位特级教师所讲:“现在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不懂得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学会积累。”小学生经历许多有趣的事儿,但是到了作文时,不少学生咬断笔头,却连一段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笔者曾对300多名小学4-6年级的学生的作文心理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54%的学生感到没有写作材料可写,感到有话写不出的占31%。这说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怎样才能把学生从害怕作文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抓好“积累”关,充实学生的“肚子”,提高他们写作质量。
  一、抓生活积累
  由于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现在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但他们却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常常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观察,没有发现,大脑空白一片。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汲取素材,炼就“金睛火眼”,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为写作奠定生活基础。
  写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知识主要通过“看”,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所谓眼看手动耳闻鼻嗅嘴尝。学会观察生活,先要掌握观察方法。否则,即使有生动的事例,也是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结合生活实例,教给学生有关观察的方法:1.由表及里,深入发掘的方法。学生从事物的表面入手,深入挖掘出其深刻意义的做法,对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大有益处的;2.由点到面、从主到次观察的方法;3.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方法;4.随时观察、即时积累的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把将多种观察方法有机融合使用,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及时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素材库变得资源充足,随手可拎、随意可取。
  热爱生活是学生发现、挖掘素材的重要前提。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理,指导他们去观察、研究生活。笔者经常在活动课时,带领学生参观果场、农田、工厂,走访工人、农民、让学生在山水、田园风光中陶冶性情,在与各式各样的人物的交往中,获得真实的感受。由于观察细致,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都能从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入手,写出不少材料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的好文章。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许多国家大事,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等,更为他们的“发现”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从根本上解决“无米之炊”的大难题。
  在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定期交流、相互补充,强化对生活原形的再认识。学生各自的观察,属于个体行为,往往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为此,笔者在引导学生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交流汇报的过程既是学生对生产原型再认识的过程,同时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之目的。
  二、抓阅读积累
  学生有素料,并不意味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是属于“水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不知道用什么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是因为写作的过程不只是一种对贮存信息的提取,还有一个对信息形式表象的想象、分析、聚合和辐射的过程。“知识在于积累”,学生的作文写起来总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这与平时学生的“库存”贫乏直接相关。学生能言善辩,并不代表他能下笔成文,因为文字的表述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语言积累和训练。笔者从阅读入手,引导学生爱读、泛读、乐读、赏读。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笔者除了语文课本和大纲要求熟读成诵的文章外,还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读书长廊、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多看课外书籍,不断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逐渐丰厚起来,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号召学生订阅《青苹果》《少先队员》《第二课堂》等报刊杂志,并相互交换阅读;还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图书,要求他们写出读书笔记。
  第二,运用统一的“轻松读写”。教师不可忽视阅读摘抄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小学生模仿力强,阅读摘抄好词佳句,便于他们由“仿”走向“创”,一步一个台阶。笔者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摘抄在《轻松读写本》,分類整理,进行优美词句的重组训练,默写精彩片断,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有好处。
  第三,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阅读,就是由老师根据单元阅读和作文的要求配套阅读的文章。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定向阅读确保学生的素材得以充实,自由阅读能让学生的素材百年的多姿多彩,没有局限。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阅读摘抄和生活观察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生发灵感,变“无话可说”为“文思泉涌”。
  三、抓小练笔积累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但仍不能保证学生能下笔如有神,因为作文能力是靠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小练笔”,围绕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减少作文难度,是减缓作文坡度的接替。那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第一,发挥学生在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小学生作为这个世界的主题,带着惊奇而欣喜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接触、观察、探究,于是就想、就说、就问、就有愉悦、就有烦恼、就有幻想与憧憬。所有这一切,待到作文时,就是把上述种种用学会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作文是学生自然而然的一种需要,就像饿了想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一种需要,它不应该有什么神秘色彩。
  第二,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中主导作用。作文是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心”的过程,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练笔,乐意练笔。首先,笔者向学生讲清什么是作文;其次,激发兴趣,深入写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把习作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认识、发现新事物与本次习作相结合,使学生用自己的“发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激发学生去发现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小练笔训练内容上,力求使内容和形式新奇、有趣,有一定的吸引力,写作时可以翻翻自己的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所记的内容;三是针对叙述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同性问题进行有的方式的指导。如,笔者根据课文的不同写作特点,设计片段练习,使学生模仿写作,一文一得,或景物描写,或任务对话描写,或肖像描写等,充分发挥各类文章的“模范”作用。在模仿写作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
  “愿写、会写、善写”是作文的最终目标,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今后的写作起举足轻重的效果。只要教师因势利导,随时随地随机引导学生建好生活、阅读、小练笔这三个积累“蓄水池”,学生定能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邱爱华.抓阅读积累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J].2013(01):230-2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