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方法与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为了能够培育更多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高校青年教师主动深入企业行动,积极运用校企合作模式以更好地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从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意义入手,着重围绕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有效深入企业行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企业行动;方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
  1 引 言
  作为目前高校教师团队中的中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核心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企业一线实践的方式,在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与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探究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方法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2 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
  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成长。通过积极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可以使教师在深入企业一线实践中,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流程、技术发展需要、真实项目案例等,在将其与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下,使得教师形成更高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日后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育工作中。[1]
  2.2 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
  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令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教师在亲自深入企业开展实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真实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同时还能在真正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真实项目案例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成效。
  2.3 培育更多双师型人才
  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企业一线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融合。从而通过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全面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在深入企业行动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运用“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步发展。
  3 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关键点
  3.1 同时关注校企利益
  在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过程中,其关键一点在于需同时关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在主动结合学校和企业自身实际,了解双方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可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和计划,兼顾好校企利益。
  3.2 转变高校教师角色
  事实上,由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因此许多教师在从原本学校身份转变成企业身份的过程中存在巨大困难,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问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深入企业行动时,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固有理念,这也是真正落实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根本前提。[2]
  3.3 教师真正深入企业
  由于校企在签订有关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相关协议时,大多习惯将高校青年教师在企业中的身份定义为临时、外部人员,因而使得教师难以深入企业核心技术部门或是与商业机密有关的部门及活动项目中。如何令教师真正深入企业行动计划中,也成为该项目得以顺利落实的一大关键要点。
  4 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方法和路径分析
  4.1 学校与政府提供基础保障
  文章认为,在落实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应有效用,主动为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基础保障。例如,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当地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机构需要围绕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确定具体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等,并主动为企业参与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等。此外,政府还需要发挥自身的牵头作用,积极组织学校与具备较高信誉度和良好基础条件等优质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以保障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项目得以顺利落实。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需要通过对现有学科特色、科技资源优势等进行优化整合,立足企业在技术发展与人才需要等方面的真实需求,选派一定数量具有较高综合素养、长期工作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岗位但缺乏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青年教师,以全职身份在企业中至少工作一年,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与合作企业规范签署合作协议,明确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活动中涉及的具体职责、权利义务等,制订出具体的校企合作计划。并依照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应的资金、物力等支持,通过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如对深入企业行动的教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从而可以有效地为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4.2 教师需建立社会服务意识
  为使得高校青年教师能够主动深入企业行动,学校需要积极幫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一方面,学校应当通过积极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各种传播渠道,积极宣传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与学校文化进行相互融合,帮助教师认清当前教育形势,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逐步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参与到深入企业行动的计划与项目中,为这一计划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大力提倡下教师也需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研讨工作、行动计划等当中,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主动与企业核心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在真实掌握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实践动态、人才与技术需求等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主动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积极参与企业人才培训管理等工作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则需要主动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等实践活动中,接触更多真实的企业项目,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将企业项目案例、企业人才与技术需求等引入日常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活动,对项目条件、项目目标、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技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优化方案。在有效丰富专业教学内容之余,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真实的企业项目将优秀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并由此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实现教学相长顺利完成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4.3 搭建校企深入合作的平台
  通过积极搭建校企深入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的深入落实。学校在主动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双方的利益需求和现实条件制定相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高校企业在积极参与到企业研修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一线实践工作中,主动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下,建立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基地。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人才需求、发展目标等制定出相应的选人标准,从高校中精心挑选优秀的青年教师与学生,直接将其纳入企业人员团队中,有效扩充企业人才队伍,丰富企业人力资源。[4]利用这一实习基地,学生与高校青年教师均可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习中,从而在全面了解行业动态的同时,通过亲自参与工作实践,深化自身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锻炼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有效明确自身在专业学习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以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企业则可以通过配合学校建立实习基地,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人才需求等主动为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提供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计划等服务,并委派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与高校青年教师结成工作对子,相互学习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灵活运用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智慧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从而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中,企业、学校、青年教师、学生的自身利益均可得到有效保障。
  4.4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激励制
  在推行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其激励效用,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产学研质量成效的目的。例如,學校可以通过立足自身实际,主动为深入企业行动的青年教师提供在职位晋升等方面进行优先考虑、对积极参与深入企业行动计划的青年教师尤其是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等激励措施,使得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深入企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为了能够全面掌握高校青年教师在深入企业行动中的实际情况,对其工作成效、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学校还需要根据教师的具体专业学科门类以及企业实践内容,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学校可以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到考核评价工作中,邀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作为评审人员,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将成果转化情况、教师实际行动过程、社会服务意识等均纳入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中。并将最终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薪资待遇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可以帮助教师、学校以及企业充分掌握其深入企业行动中的实际执行情况之余,进一步调动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为提升产学研质量结果、培育更多双师型人才提供必要帮助。
  5 结 论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对于教师个人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人才等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在主动立足自身实际,为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在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下,落实好相关评价与激励工作。从而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得以真正深入企业行动,获得更好的产学研成效。
  参考文献:
  [1]丛日敏,李蛟,王卫伟,等.高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山东化工,2018,47(19):148-149.
  [2]张文静.关于高校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7(2):262.
  [3]郑继兵,时伟.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53-156.
  [4]汤声平.发展性教师绩效评价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145-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18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