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贵州城市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婷婷 徐和平
[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的重要手段。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城市化密切联系。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贵州城市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贵州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并提出贵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化 贵州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和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注。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化促进产业集群的优化。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一、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理论综述
1.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
从20世纪20年代起,产业集群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讨论的焦点之一。对集群的认识起源于100多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马歇尔(1920)从外部经济性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为以后的企业群落理论奠定了基础。波特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1998年,在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他在“族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对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新定义,系统地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在地理上的集中”;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
国内学者在产业集群这一领域也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王缉慈(2001)提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李新春(2002)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产业集群是以企业家个人的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地区性企业群体。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性的产业组织。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点是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的关联性。
由此可见,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基本都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地缘上的邻近;②企业之间的互相依存与联系;③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互动;④良好的公用基础设施;⑤知识的快速扩散;⑥价值链上的互相需求;⑦外向型的投入产出;⑧资源的共享(包括政策资源)。
2.城市化的理论综述
城市化(ur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西班牙人A.Serda于1867年在其著作《城市化基本理论》一书中提出。城市化通常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库兹涅茨定义城市化“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近几十年来,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城市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给出了对城市化内涵不同的解释。综合各种理解可以认为,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产业为驱动,实现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并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影响地域空间结构的过程,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中的定义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产业转化的过程,城市化具有动态的特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
二、贵州城市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贵州城市化现状
第一,城市化水平低。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化率没有达到30%的省区。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37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04.14万人。2008年贵州省的城市化率为29.1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16.6%,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潜力。
第二,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工业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辐射能力弱。贵州省的城市体系为: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毕节、铜仁两个地区,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下设凯里、都匀、铜仁、兴义、毕节、赤水、清镇、仁怀、福泉市9个县级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例不到2%。2008年贵州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仅有5个,遵义市为首位城市,城市首位度为2.1,首位城市人口集中度为15.52%。贵州城市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数量偏少,并且在这些城市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如首位城市遵义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4.48%;②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不合理,城市首位度偏低,中心城市难以发挥辐射带动和整合整个地区经济资源的作用;③首位城市人口集中度相对偏高,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因此,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加快中心城市如遵义、贵阳等城市的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城市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显著。以贵州省县级市为例,从9个县级市的地理区位和工业水平来看,位于西部或西北部(以贵阳为中心)的5个县级市(包括兴义市、毕节市、赤水市、清镇市、仁怀市)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东部或东南部的4个县级市(包括凯里市、都匀市、铜仁市和福泉市),全省的轻工业主要集中在西北5个县级市。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在全省都是比较落后的,缺少一个大型的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城市来带领这一地区的发展,而且由于东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不利于农业人口向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所以,从贵州省内部的空间分布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必须尽快形成以贵阳市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落,加快全省特别是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城市产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
第四,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结构特征显著。贵州农业生产仍相当落后,同时工业发展缓慢,导致工业“反哺”农业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所产生的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贵州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均等,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的研究,若农村地区严重落后于城市,就会恶化城市的失业问题,进而对城市化产生不利影响。
2.贵州城市化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依托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城市化发展。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是众所周知的。虽然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旅游业是未来发展极有前景的一个产业,它可以依托贵州秀丽山川、民族风情,发展长久不衰。同时还可以带动交通业、服务业、民族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难以替代的劳动密集型综合产业,从而可以带动区域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或第三产业的转移,有力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第二,利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形成地方化经济,促进地区城市化。贵州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煤炭、锰矿、铝土矿、锑矿、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等主要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雨量充沛,产水模数高,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因此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还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贵州必须以本地区已有的条件为基础,集中资源发展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优势产业,并组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将支柱产业所在城镇建成综合性工业城市,有效地吸收劳动力,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第三,提升现有大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化经济效应,推动区域城市化。贵州城市体系中,缺少中等城市,直接由大城市支配小城镇,从而削弱了大城市的辐射能力。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其大城市的中心地位更为突出,但其城市竞争力较弱,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对周边小城镇发展影响和带动力不强,因此,提升大城市竞争力,加强其城市经济效应是推动区域城市化的关键。
三、贵州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产业集群发展能加速区域工业化,促进地区城市化。贵州应充分利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创建一批具有很强“区域根植性”的块状特色经济――能源工业群、重工业群、资源加工型工业群、农产品加工工业群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地区工业化发展,形成以该地区为核心的地方化经济,推动地区城市化进程。
第二,产业集群发展可提升城市竞争力,利于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所根植的区域将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不仅可在全球范围内吸纳资金与技术,还对周边地区的增长起了推动刺激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城市的经济增长使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福利,从而吸引各种要素与人口将不断地流向竞争力强的城市,经过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最终城市规模扩大。
第三,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降低城市化的成本。产业集群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分离,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布局合理性、设施共享性,再加上集群内地理、文化和组织的接近,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所以产业集群也是降低城市化成本的有效途径。据调查,按照城市化的要求,产业集群可以节约土地30%,提高能源利用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
第四,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城市化拓展了地理空间,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产业集群形成后集群的产业可能会因为土地价格上升、劳动成本的提高等原因而向周边地区迁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促进其城市化迅速上升。随着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相距不远的城市中,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联系起来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形成后又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贵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理特征等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较东部等发达省市落后,而且面临着建设方式单一、资金来源短缺、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困扰。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城市化也是以此为前提,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贵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实行积极财政和金融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要加大政府预算内外资金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倡多种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式。
第二,构筑城市群。针对贵州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首位度普遍偏高,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基地化”作用突出而综合经济中心职能较弱,城镇体系发育程度较低的实际,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走重点突破的道路,采取集中开发、集中投资的方法,重点建设若干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以发展大城市为主,以此带动一批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镇,形成相互联系,分工合作的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根据贵州现有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重点发展以省城贵阳市为中心的黔中城市圈。贵州省的黔中地区城市具有一定的规模与数量,拥有贵阳、安顺、都匀、凯里、遵义等城市及众多小城市和小城镇,它们可构成黔中地区城市圈的基础。
第三,发展大企业促进产业集群。贵州的中小企业实力相对较弱,显然没有能力解决区域发展问题,而目前贵州已经初步形成了烟草、酿酒、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大企业,所以实施大企业战略是把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大企业使产业和资源通过整合,实现了优化配置;使企业的投资能力增强;使企业的可信度和研发能力提高;使产业链延长、深加工全面展开;依托大企业加快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只有培育大企业,带动大产业,才能促进人口和其他要素的积聚,形成和壮大产业集群。
五、结束语
从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来看,贵州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贵州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培育和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调整全省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贵州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 马春辉.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城市化[J].经济问题,2004(3).
[2] 赵淑玲 曹康.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关系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136-138.
[3] 富筠 魏靖晖.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7,26(1):46-48.
[4] 徐丽华 武友德.云南民族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群关系的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5):21-24.
[5]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9-65.
[6] 何静.产业簇群的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2004(2).
[7] 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8] 罗文.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的意义[J].科技与管理,2005(1).
[9] 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10]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4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