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经贸口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 虹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系统化的几点思考,即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经贸口语》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设计职业教育 经贸口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建设时期,高职教育的质量被高度关注。教育部<2006>16号文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并明确指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而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沿袭本科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本科教育重理论知识构建的模式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这种类型的教育在课程建设理念、模式和技术方面都具有其显著特点和特殊内涵。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
1.德国职业教育对于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启发
德国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质量上乘、性能优异驰名世界,这些都源于他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结果。据研究,“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所谓的“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先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跟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20世纪末我国开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德国的课程开发模式。姜大源研究员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里指出,课程内容的序化是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他认为,“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二、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应系统化
1.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者让政府介入,保证与相关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德国,职业教育是由政府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协会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并颁布了职教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通过职教立法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产学结合还是新事物,应使其规范化,应将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通过分析、综合,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新设计课程,即使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2.“校企结合”,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然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方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是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知识存储的课程教学,课程顺序是按照知识的内容分阶段排列的,教学上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忽视了所学知识与实际职业工作任务的联系。而所谓的实习,也很难起到连接工作和理论知识的作用。这种沿袭了本科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使得培训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出来后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恶补”阶段才能适应企业。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携手合作,根据工作过程对其中的技能进行“细化”,不断开发和设计新的课程。这时候应该不受知识的整体存储一“平行”方式的束缚,而可以采取“串行”的方法,根据工作流程编写相关教材和设计相关课程。
3.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岗位的整个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设计,使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三、经贸口语“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探讨
经贸口语课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相当“难上”的课程,为什么昵?主要是因为教材形式陈旧单一,教师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口语课上,通常就某一特定预设主题进行会话,许多学生缺乏自发表达的欲望,课程气氛陷入沉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机会很有限。教材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以及任课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态度致使学生感到机械乏味,失去兴趣。另外,口语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见效慢,学生容易气馁,容易半途而废,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打破这种场面,我在自已的经贸口语课上尝试了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探讨。
1.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大学课堂只重语法翻译的外语应试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偏重于理解和做题,其表达能方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而这显然与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商贸知识又掌握外语应用能力的宗旨是不符的。在经贸口语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不爱讲英语,经调查,原因有如下:(1)教材里的话题过于单调,而且跟实际商务情境的话题有出入,学生不感兴趣;(2)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无法表达出深层次的想法;(3)学生没有动力,因为练习不练习,对自已的学业没有什么影响,老师一般是让口语好的同学起来做个对话,大部分可以“逃脱”这种“折磨”。为此,我以“任务为驱动”对经贸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采用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息息相关的任务,创设真实的情境。
首先是话题方面,我将职场真实场景引入经贸口语教学之中,尽量做到“职场课堂零距离”,力求取材真实且富有时代性,如开发客户,订货会议,商务旅游,访问工厂,邀约与道谢,投诉与致歉等。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改变一些学生从不开口的场面,我让学生改为课后进行练习,学生自已自由组合,讨论规定的话题,不懂的表达方式自已查资料,学生还可以上网搜索有关材料和新颖的观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方和创新能方的新型教学法,它与高职高专英语“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能大大推进高职高专英语改革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2.多媒体网络辅助,为经贸口语课程设置情境,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学生对于音像的兴趣总是大于白纸黑字,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这比千言万语更具有表现方和感染力。在商务英语听说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呈现商务英语的相关情境,更利于学生理解。网络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课堂总是有限的,经贸口语教师不但要在课堂里引进相关视频来进行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3.和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有机会顶岗实习,在工作中完成学业
适合锻炼经贸口语的场合不少,如商品交易会、展销会,各大型宾馆、酒店、度假村以及各种商贸机构都适合大学生进行实习。但是这种实习不应该是每个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的“练兵”,而是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实习应该成为各门课程的一部分,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可以一个星期上四天课,去企业上班三天,或者上午在校上课,下午去企业实习等等,具体按课程要求确定当然,这需要企业和高校联手,共同制定和设计课程,共同负责任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当学生的实习完成,也应该是毕业之时。毕业后学生可以做到轻松上岗,真正实现“课堂职场零距离过渡”。毕业生没必要经过漫长的岗前培训,也没必要害怕和有经验的求职者竞争而焦虑。只有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竞争能方强,有自信。但是“职场课堂零距离”的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比如如何和企业进行合作,现行的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校企合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贸口语课程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实践紧密结合,高校和企业联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件和设计练习,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必将成为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晓汉 倪森寿: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李洪达 吴振明 宋志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 [J]. 科学时代,2009
[4]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
[5]孟建:电子商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讨[J].电子商务,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