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志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制度基础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对审计实务业务流程的影响,探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指出现阶段我国发展风险导向审计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发展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现代风险 导向审计 审计实务 挑战对策
  
  自从2000年银广夏事件后,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笔者仅从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局限性分析
  传统制度基础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举一个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对于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审计案例,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所需要做的是要企业提供应收帐款帐龄等资料,然后先自己做分析,再与销售人员谈各个余额收回的可能性高低,最后形成一个自己认为适当的坏帐准备期末余额数字,并与企业的会计经理讨论自己的计算过程以取得他的认可。简而言之,制度基础审计其实是在假设企业已经对所有的该进行估计和披露的会计事项进行了估计和披露,而审计人员所需要做的就是判断这些账上已经记载的估计和事项是否合理、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产生的背景
  在审计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审计的内容相对较少和不复杂,审计方法主要为账项基础审计。这种方法的审计效率虽然低,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适应的。19世纪末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审计工作量迅速增加,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在审计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审计效率,出现了抽样审计;抽样审计意味着一些审计内容将不被审查,虽然提高了审计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20世纪40到70年代,由于美国相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加大,注册会计师遭受起诉的案件迅速增多,审计风险急剧增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不得不再次进行审计方法创新,由此产生了审计方法选择观念从效率导向向风险导向的偏移,产生了审计方法创新的需求基础,制度基础审计应运而生。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必须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实际运用状况为依据。20世纪80年代后,人类开始迈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组织技术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一方面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加大,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制度基础审计方式下,注册会计师很难查出由于管理当局舞弊或欺诈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通过审计方法的创新,在保证审计效率的基础上,把审计风险降到了合理的程度。这种体现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建立的基础均以降低风险作为观念导向,因此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内涵
  新审计准则对于风险的定义与旧准则相比并无实质性差别: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这里的“错报”也包含漏报;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可能性。新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内涵作了不同的界定,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相比,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并不是简单的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合并,而是做了实质性的改进和整合。注册会计师必须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和传统的审计结合到一起,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对应。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应当尽快找到法律环境、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经营环境中包含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部分,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而不是把所有的经营风险全部追查下去。这里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特征等因素,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同样通过一个坏账准备审计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应该要让企业的会计经理介绍他每个月末/季度末计提坏帐准备的过程,还要让销售部或信用控制部向审计人员介绍他们如何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的。经过一些这方面的内控测试的工作,如果一切都很规范,很大程度上审计人员就可以判断,这个企业的坏帐准备的数字没有大问题。另外一个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要做的事情是,撇开一切静下心来想一下,这个企业可能有哪些经营风险?由于这些经营风险,企业应该有哪些“会计估计和披露”?企业是不是已经做了这些“会计估计和披露”?这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难度非常高,要求审计人员要能够灵活变通。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面临的挑战
  尽管学术界都一致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审计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降低审计失败的该旅,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面是否就已经具备了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条件呢?笔者认为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从现阶段开始实行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1.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和审计技术无法实现风险导向审计
  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找出企业所有存在的所有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有关的经营风险, 并且进一步确认由于这些经营风险,企业应该有哪些“会计估计和披露”?最后判断企业是不是已经做了这些“会计估计和披露”?比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过程中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现象:企业的竞争对手开发的新产品上市,作为注册会计师就要马上联想到这个现象可能导致这个现象可能导致企业主要产品销售困难,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从而企业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恰恰比较缺乏风险分析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对于分析程序的应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
  当前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还比较抽象空洞,不具备可操作性,此外,民事赔偿制度也不够完善,这就导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无法起诉因不依法进行审计或出具虚假报告而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责任几乎为零,其违法违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导致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较小。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风险,如果法律风险低。对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应用的约束作用,则注册会计师就会对审计过程的风险不够重视,审计质量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违背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初衷。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对策
  1.改善法律环境
  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性取决于法律环境是否成熟,一个成熟的法律环境不仅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合法执业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纵观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很多审计人员对风险的意识性就不够强,这是风险导向审计推行的一大阻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数措施完善我国法律环境,在相关法律中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使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追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在行业监管方面,应明确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赋予其全权自律管理的权力。这可以有效地理顺各个利益群体的关系,维护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本身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效率。
  2.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职业是智能型职业,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或提供咨询服务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因而要确保其业务素质水平。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知识体系的培训,改善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同时,优化注册会计师的队伍,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应重视法律、电子商务、风险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 靖 王 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综合),2006(1)
  [2] 张鹏飞 徐利飞:论提高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策略[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2)
  [3] 杨转转: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4] 吴苏妍: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简介.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7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