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学刚

  [摘 要] 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就这种风险隐患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在即将迎接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环境下,商业银行防范风险隐患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而导致的风险。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中,由于制度安排的局限性,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矛盾问题,而这些问题现阶段又将在短期内存在,于是在金融企业内部构成了操作风险的隐患[1]。
  一、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分类以及操作风险特征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操作失误风险、操作策略风险这两类。其中操作策略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设备风险和技术风险等;操作策略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或外部事件的应对失当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卖方纠纷、外部欺诈、有形资产的损失等。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操作风险的特征是内部生成性、广泛涵盖性以及计量困难性。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内部生成性。操作风险主要由内部因素引发,如人员、硬件设备、程序系统的不完善。但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银行工作人员并不是唯一的风险来源,因为银行业务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社会组织予以合作,其他组织也有内部因素的不完善,因此操作风险也有一定的外部生成性;(2)广泛涵盖性。各种类型的操作失败蕴含在银行开展业务的方方面面,在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人、流程、设备、技术等,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后两者只涵盖发展部门和管理部门;(3)计量困难性。操作风险多数都是随机事件,并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造成银行的损失大小之间并不成明确的函数关系,所以往往难以计量。这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早已成熟的计量模型是有很大不同的。仅仅依靠管理者经验,而没有量化工具的计量方式,往往是很难开展的。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
  1.机制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制衡机制尚未建立,但管理控制却设置繁多,职能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协调缺乏、制约失衡、重复控制、真空管理等四种状况。最严重的是,对同一个点,会出现多重领导或多重控制的状况,使一线人员难以展开工作。
  2.制度空缺,投资先行。曾经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明确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前,就大规模投资经商,很多损失都是由于缺乏制度监管而造成的。很多基层违规经营一直到现在还依然存在。
  3.制度设计漏洞很多。设计方案多以银行管理层为第一考虑对象,而在规避风险和建立客户优越感方面有很大不足。
  4.有章不循。一些带有国民性色彩的积习很难改变,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近年来有关银行多次对分支行会计科目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分析,会发现普遍存在科目随意使用,账户核算混乱,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
  5.内控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短,很多管理人员对现代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够熟悉,停留在传统专业银行的层面,对体现银行管理水平的内控系统认识不足,没有把内控这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自律行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强化内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银行人事部门的工作方式老化,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聘用机制又受传统人情社会的影响,往往把真正高素质的人才挡在商业银行的门外。
  7.稽核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独立性。内部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得不到及时培训与更新,内部审计有时流于形式,查出来的问题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处理。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应对策略
  防范操作风险要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稳健原则》和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为指导,但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则要因地制宜,强化防范操作风险则应采取多种防控措施。
  1.在全行实施分散化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前线经理必须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降低风险的各项具体工作。
  2.对全行的风险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要求总行的内控委员会负责监督全行的操作风险,界定全行各相关部门在操作风险不同层面的具体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全行一致,充分合作,避免重复工作,推广最佳做法,并促进银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问题上统一立场。银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的运营是有效率和效果的,交易记录是准确的,财务报表是可信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可依赖的。银行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限制授权、保护银行资产和记录的使用与接触、分离重要岗位的职责并不定期地加以轮换、确保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及测试。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一个可控的环境,及时的风险测评,有效的控制活动,完整的会计、信息及通讯交流系统和完善的自我评估监测机制。
  3.在全行中建立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组织保障。为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应成立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操作风险的调研、决策、组织、沟通和协调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可挂靠在法律与合规部,对操作风险进行日常监控管理。
  4.在全行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水平也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在商业银行中各项业务都有其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节省了不少的人力和时间,然而操作计算机不光会简单的模块操作,还要要求若在工作中出现简单的问题,要求工作人员要自己会解决,这样就不会耽误工作,即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总结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应坚持“内控优先、规范操作、遵守制度、违规问责、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何玉梅 侯秀平 伍 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的风险隐患与防范对策[J]. 改革与战略2000,(4):30
  [2]周 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J].中国金融,2005,(8):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