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宝”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指出家庭、学校、社会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发现并治愈“大宝”的不良心理,使“大宝”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优化,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二胎政策;“大宝”;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4-0120-02
  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计生政策,然而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进行了调整:2013年12月我国出台了“夫妻两人中有一人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的计生政策;2015年10月我国又出台了“所有夫妻均可生育二胎”的计生政策。许多家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始考虑生育二胎。然而二胎的出现使“大宝”从家里的独生子女变为非独生子女,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网络媒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厦门一10岁女童或因父母更爱二胎频频离家出走》的本文,我们从中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宝”对二胎的仇视心理,这种仇视心理如果不能加以疏导,日积月累,很容易影响“大宝”的心理健康,从而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甚至引发悲剧。根据前期对4—7岁、8—12岁、13—16岁三组不同年龄段的“大宝”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对“大宝”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二胎到来之前,“大宝”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心。4+2+1的家庭模式使“大宝”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独立性不强等缺点。二胎弟弟或妹妹的加入改变了“大宝”的家庭结构,“大宝”觉得自己不再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及祖父母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照顾二胎上,忽视了“大宝”的心理感受,长此以往,对“大宝”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在平时的教育中,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方式会让“大宝”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大人想生二胎,“大宝”从心里面抗拒,拒绝二胎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因此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对“大宝”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学校的心理教育缺失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太重视,片面强调学生的成绩。甚至一些学校除了语数外等主科以外,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全部用来上主科,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放松。加上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宝”不能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引导。
  (四)“大宝”自身性格的差异
  性格是影响“大宝”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比较悲观,看问题只看到消极的一面,遇到问题也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久而久之性格内向的“大宝”容易变得意志消沉、自我封闭,从而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家庭方面
  1.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宝”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准备生育二胎的第一时间就要先和“大宝”进行交流,做好“大宝”的思想工作,在征得“大宝”的同意以后再生育二胎。有了二胎以后,必须慎重考虑两个孩子的照顾问题,做好合理分工,千万不能因为有了二胎,就将“大宝”甩手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照顾,完全不管“大宝”,让“大宝”产生被忽视的心理。父母是“大宝”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也是与“大宝”相处时间较长的人,和谐的夫妻关系对“大宝”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爱护、互相包容,對待其他家庭成员也要保持随和、冷静、宽容。遇到问题时要积极面对,主动沟通,控制情绪,避免出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口水战”甚至拳打脚踢。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因此,父母、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都要加强沟通,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有助于缓解“大宝”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培养“大宝”坚毅的品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大宝”方方面面的能力,尽量多与“大宝”一起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大宝”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其树立自强、谦虚、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大宝”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大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鼓励“大宝”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帮助其战胜困难,从而不断提高“大宝”的自信心,并让“大宝”能真正感受到自信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的好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让“大宝”敢于面对困难,敢于突破自我,这样才能培养“大宝”坚毅的品格,才能使“大宝”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更加积极乐观。
  3. 适当降低对“大宝”的学习期望
  根据调查,学习成绩差的“大宝”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宝”在学校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父母不能一味地要求“大宝”在学习上能有令人满意的成绩,过高的期望会令“大宝”烦恼、焦虑,日积月累,容易造成“大宝”的心理问题。父母要根据“大宝”的情况,适当降低对“大宝”成绩的期望值,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他在其他方面的优点需要父母去发现和肯定。
  4. 适当创造“大宝”和二胎单独相处和交流的机会。等二胎足够大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大宝”和二胎单独相处,并要求他们互相配合完成某项任务。在孩子们单独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增强他们彼此的感情,使“大宝”能够意识到弟弟或妹妹是自己的亲人,长大了会是除父母以外最亲的亲人,而不是“敌人”。当“大宝”和弟弟或妹妹之间出现问题或矛盾时,父母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一味地要求“大宝”让着弟弟或妹妹,实事求是,不能出现偏爱二胎的情况。   (二)学校方面
  1.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体系中,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有问题的“大宝”能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美化环境来创造物质环境,布置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训等宣传栏营造精神环境,为“大宝”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 学校要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形势,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开展与心理辅导相关的专题讲座。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应制度化、系列化,内容要有代表性,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作用。既能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又能对个别“大宝”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宝”消除焦虑等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手抄报、校内广播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大宝”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郊游、文体活动等,释放“大宝”的情绪,陶冶“大宝”的情操,使“大宝”的身心更加健康。
  3. 学校要建立相关心理问题档案,经常性地进行个别心理方面的辅导
  对于家里有二胎的“大宝”,学校可以进行统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重点关注。将“大宝”的心理问题记录在案,对每个“大宝”的心理适时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缓解压力,释放情绪。
  (三) 社会方面
  1. 政府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下发了有关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详细阐述了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实施途径、意义、师资、防止出现的误区等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教育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大宝”能学习到更多的心理卫生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巨大的信息量也拓宽了“大宝”的知识面。但是,巨大的信息量中也夹杂着许多负面的信息,有些影视剧为了收视率胡乱编造诸如兄弟姐妹为了争夺家产反目成仇等剧情,这些消极文化及不良信息会扰乱“大宝”的视听,“大宝”们会将电影电视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情况联系起来,从心里对二胎的到来产生排斥,从而误导“大宝”们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筛选,避免播放不利于“大宝”心理成长的节目,多播放一些体现兄弟姐妹之间真挚感情的家庭生活类节目,使得“大宝”能够期待并欣然接受二胎弟弟或妹妹的到来。
  3.  办好家长培训班
  对“大宝”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们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们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指导。另外也可以通过社区的力量来创办社区家长培训班,通过多媒體创建网上家长学校和广播电视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和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家长在对“大宝”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总之,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齐心协力、相互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发现并治愈“大宝”的不良心理,使“大宝”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优化,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这样才能使“大宝”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身心健康”之人。
  参考文献:
  [1]许建民,康丽芳,许悦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7):99-100.
  [2]王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以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4(3):90-95.
  [3]郭松萍.浅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技术装备,2008(23):20-21.
  [4]赵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2):24.
  [5]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8):125-132.
  [6]岳红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8(13):28.
  [7]薛喜民,薛雅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222-223.
  [8]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2):9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