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实施情况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聪 王 博

  [摘要]近年我国经济发展事态良好,随即中央也不断要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生产和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针对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实施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 实施 研究
  
  一、城市循环经济概述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开始面对能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污染严重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如“绿色技术”、“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等解决方法,但是要根本人类解决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案,是发展由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而产生的循环经济,这同时也是实施现代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也称资源循环经济,指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人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相对而言,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双向流动为特征的闭合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和高循环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基本原则体现为“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二、城市循环经济实行情况
  实施循环经济的主要行业是污染严重、资源消费的行业,主要包括钢铁业、有色金属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建材行业等。从这些行业入手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大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保护现有的环境条件。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关于利于环境的政策,对部分行业实施强制性要求。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另外,国家还建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对其工业、服务业,甚至农业生产模式都作出了相关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以及尝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在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大进展。
  总体而言循环经济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三、城市循环经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分析
  第一,由于循环经济的实施成本仍然较高,现阶段仍然无法保证各行业有充足的动力加入到循环经济的实施中去。对与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其自身就缺乏环境的相关硬性约束和实施激励意识,故普及循环经济仍然存在难度。
  第二,对于居民对于建立城市循环经济的意识尚不清晰。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居民无法树立环保的生活理念,一方面无法充分利用资源,不能正确区分和利用可回收物品,另一方面还存在攀比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心理,尚未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
  第三,相关理论和技术尚未健全。中国现阶段对与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仍然有待于更深刻的研究。而相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如产业生态链关键的技术、废品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都没有达到完全的高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四,相关政策有待完善。尽管国家早已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各种相关政策,但是对与该方面的量化考核尚未明确,对于不同地区和环境的指标没有作出进一步细化说明,环境标准的颁布尚无法形成预期的影响力。
  四、城市循环经济实施的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第一,加强对国民的城市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城市循环经济能否成功实施与社会生活方式是紧密相联的。当循环经济成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一部分时,国民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会减少了企业对生活废弃物的预处理活动,节约社会成本。
  第二,推行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尽快建立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物排放的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少废、生产绿色食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政府除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节约城市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谋取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议政府介入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外部性理论,作为公共物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外部性,根据博弈论的观点,这对于分散决策的企业来说,最优的做法自然是搭其他企业的“便车”,为此,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由于没有实行循环经济给企业并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企业来说,要从经济上给予制裁,必要时予以取缔,从而将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第四,加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单纯依靠政府监督实施循环经济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完全,行动也可能不能持续。而充分利用环境企业的成本收益型驱动机制,及社会大众对更高生活质量追求而形成的消费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兴.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2]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8)
  [3]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