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价值升级已经是快马加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这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培养应用型制造业人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新时代现代装备制造人才培养需要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文章就2019年初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历史新高度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制造业利润不断增加,未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收入会更高,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在当下城市“人才争夺战”中,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才会受到青睐。同时,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加速补齐短板,把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时代的发展对高职制造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一、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短板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未能有效融合
  虽然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把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断提高,实践经费逐渐增加,但实践教学的质量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衔接不紧。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人才培养逻辑,存在实践课程“见缝插针”的怪状,不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有些没有一点专业理论基础就安排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没有思考能力;再有是专业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再安排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扎堆,不利于学生消化。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偏差。从当前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还没能很好地将知识与能力结合或仍处于较浅层面,理论不能为实践所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跟时代人才需求脱节,没能培养出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融合点,未能嫁接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有效衔接。
  (二)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潜能未有效挖掘
  我国传统的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已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要求,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已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技术升级、价值升级、效率升级与产业环境升级的速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智能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制造强国理念要求,这使得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国的实践教学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用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措施,促进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融合。但由于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站位不统一,以至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的潜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现在的校企合作大都是将国外值得借鉴的模式搬了回来,没有因地制宜、因境而迁地运用,没有深刻体会其内涵。学校站位是:有了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模式就有了赞助和硬件的升级;就有了学生就业的渠道;甚至有些是因政策出台去应付与企业签订。企业的站位是:与学校合作能得到更多国家政策给予的红利;毕业生可以暂时填补企业流失的岗位人员,避免用工荒。学生的站位是:在校可以得到一些的企业资助;工学交替可以获得一些工资报酬;毕业后企业可以作为步入社会的一个跳板。三者各为其想,劲不往一处使,势必发挥不了其真正的潜能。
  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增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不能单一地抛开谁而论谁导致有失偏颇。因此,要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与融合就必须将课程设置优化,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分门别类地设置实践与理论课程比例,切不可一刀切。对于制造专业学生来说, 理论教学大都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比较枯燥,若课程时间太长,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实践教学则操控能力比较强,项目训练、模块训练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性,操作规程要求必须规范。为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比较适合分段式教学,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专业实际运用与发展,从而优化配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搭配, 合理安排教学比例, 细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进程, 使学生毕业入职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使教师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调整, 进而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促使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拓宽校企合作与工學交替思路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校企合作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高职校企合作需将重心转移到质量的提升中来,在努力创造优质的合作环境中,探寻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利益契合点。一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时,应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的提升及合作企业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二是企业积极了解学校情况,发掘学校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驱动力,将利益目光放长远,把学生培养作为企业人才战略储备。三是学生要融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内涵,针对合作企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对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实践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朝着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屈海军.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12).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03) .
  [3]李国.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模式改革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 2006, (05) .
  作者简介:
  廖江临(1984-),男, 大学本科, 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1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