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人民币的“新货币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美子

  [摘要] 近年来,人民币存在着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 且两者差异呈扩大趋势的“新货币现象”。正确认识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对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内的中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升值 贬值 新货币现象
  
  一、“新货币现象”的产生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次性上调2.1%以来,人民币一直处在对外升值的通道中。2007年人民币汇率全年上涨了6.4%,2008年1月2日至2008年4月24 日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升幅达4.3%。至2008年4月24 日,相对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8.11元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了13.8%,为6.9890元每美元。
  依据“一价定理”(law of one price),在经过汇率折算后,除去运输成本,以及其他必要的交易费用,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应当一致,这是由货币作为特殊商品的同质性和流动性所决定的。然而,在人民币一路升值且有加快趋势的状况下,人民币的对内却在不断贬值。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7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了近5%,2008年一季度CPI总体涨幅约为8.0%。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5%的CPI 水平是一个显著通胀的标志。这种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且两者的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新货币现象”。
  二、“新货币现象”的成因
  目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加速的预期依然炙热、对内通胀的压力同样丝毫未减,我国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特征显然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不符,然而,经过分析发现,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却相互关联。造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际收支双顺差, 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外汇占款大幅攀升
  在中国经济强势增长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大幅度攀升。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料,1999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546.75亿元,而截至2008年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增加到16821.77亿美元。
  一方面,从汇率决定理论的角度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经济原因,同时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提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也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 促使了人民币升值。
  另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指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比较近年来我国M0、M1、M2的增速和GDP的增速,可以看到,不论何种货币供应口径下,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比,货币供应量都显得偏高。当过量的货币追逐物品时,物价会上涨。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大。
  2.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悬殊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形成了高低相差悬殊的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体系。冷战后,阻碍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政治堤坝崩溃,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悬殊,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开始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转移,以获得在本国生产中所无法获得的巨大利润。当全球经济体系趋于融合时,市场的力量必然会对这种极不正常的扭曲情况进行校正,其基本方向就是通过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
  人民币的“内贬”是中国的货币对本国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贬值,而“外升”则是外国货币在对中国货币贬值,也是外国的货币在以更大的幅度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贬值。因此不论是中国的物价上涨,还是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从发达国家看,都是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在提升,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也由此从以往的互逆变成了同向。
  3.中国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倡导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这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没有做出很好的调整。目前, 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是“高投资”和“高出口”,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最终消费在我国始终处在较弱的地位, 而由此引起的“高储蓄”, 又促使了“高投资”和“高出口”。大量出口产生的顺差使得人民币一直处在对外升值状态, 但由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起步不久,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实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的调节灵活性较小,这时人民币升值压力无法通过调整汇价释放,而升值预期产生的国际游资的大量进入,对内的通胀压力就同步积累,压抑的对外升值加剧了对内贬值。
  三、对人民币“新货币现象”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已经成为近几年我国货币领域的一种新现象。这一新货币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威胁, 同时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新的货币现象主要是由经济的外向性质以及派生的顺差导致外汇流入形成的,政策的着重点应该在对外经济方面。一方面,在目前有管理的汇率机制下,加快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期间,短期内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另一方面,应努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可以考虑逐步在周边地区实现有条件的流通,将对人民币的投机冲击和升值预期逐步地分摊到周边地区,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化解流动性过剩危机。
  2.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促进国内经济均衡发展
  如上文所述,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失衡,“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必然促使对外经济发展的失衡。经济发展规律表明: 一国过分地强调以出口为导向, 必然加大该国对外的依存度, 长此下去,必然会不断削弱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剧本国产业结构的“洋化”, 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内需潜力很大的大国来说既是不相匹配也是不能持续的。所以我国应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 提高国内国民的消费率, 优化本国产业产品结构,促使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贝多广朱晓莉: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J].经济研究,2007,(9)
  [2余永定:全球经济不平衡与中国的调整[J].中国金融,2005,(12)
  [3]曹龙骐: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新货币现象”剖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8,(1)
  [4]史焕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7,(12)
  [5]王建:论人民币“内贬外升”及利率、汇率与通胀率的新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8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