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湾区新经济背景下的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国家战略,该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湾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探寻湾区深化合作释放创新活力和空间,对于促进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基于湾区新经济背景下,更需要多元化的复合型传媒人才,这就需要把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融为一体。本文则立足于湾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大背景,结合院校培养传媒人才的现状,初步尝试探索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关键词:湾区经济;电影;融媒体;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409-02
  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颇受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容忽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传达出所处地域的相应思想,可作为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助力。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下,人才是支撑湾区经济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数量高层次的人才。为此,要进一步整合湾区教育资源,抓住融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新作业模式,探究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的新教学模式。这对于院校的电影专业教学也是一大挑战。当前,人们纷纷质疑,电影人才的质量有所下降。其实,不是电影人才质量的下降,而是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升。客观地说,融媒体时代对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多元化了,更为需要“全面型”、“多技能型”的。因此,“以电影制作为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创新创业教学探索的方向。
  2015年,国务院发文倡导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培养高等人才的整个过程中。基于此,各个院校要把电影制作的专业教学育与创新创业教学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他们以创业者的角色进行学习。电影制作专业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专业实践来支撑。因此,院校对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摸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即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
  一、“以电影制作为主,一专多能”的培养方案
  以往电影人才的培养是面向传统媒体的,但随着迎来了新媒体时代,社会对传媒人的需求向复合应用型转型。所以,在培养方案设置上,更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以电影制作为主、一专多能”目标。当前,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精神,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更缺乏相应的学时学分要求。所以,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以此推动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的结合。一方面,要设置采取学制分配。院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学分要求,即“2+1.5+0.5”的模式,在大学教育的前两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设置通识类课程;在第三年组织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创新创业的方向,并依据方向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项技能,尽可能实现“多能”;在第四年组织学生进行半年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以创业实践方案代替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和课程比重。为推动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应适当增加创新创业的学分的总占比,争取占比率达到26%-28%。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开设创新创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并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群。
  二、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要推动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包括教材、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确保学生均能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获得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训。一是整合教材资源。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要选用一批反映融媒体的先进技术,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并且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可采取“重点教材+行业最新教材”相结合的模式,并认真做好课程的课件。同时,要组织学科专家、优秀专业人才来联合自编实践教材,拓宽教材内容,编撰更为适合学生的教材。二是要组建精品课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打造精品课程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区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既充实课程的基本资源(如课程视频、教学方案等),又要丰富课程的拓展资源(如训练资源、网络资源等),来满足打破区划学习的需求。院校努力打造好精品课程能够带动一批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在主课堂开辟出一条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三是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创新创业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达到更好的互动,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湾区资源,实现大课讲授、小课训练、课余巩固。大课讲授是邀请学科专业人员及具有多年经验的技术人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指导,小课训练则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充分利用湾区地域优势,安排他们走出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實操训练。但要注意,大课讲授和小课训练的比例不低于1:3,也就是说一堂大课知识需要至少匹配三堂小课训练,充分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课外巩固就是指利用线上资源,要求湾区内更多专业人士来对学生进行课余指导,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得学生能结合实训更为深刻地理解理论。
  三、打造多类型的“双创”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推动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发挥湾区优势的产教融合的新模式。要把创新创业教学的主课堂、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融合起来。先要向内构建教学管理的实践平台,实现一体化的操作平台。比如,采取“一课双师”的模式,即邀请湾区内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业务导师,开设各种类型的电影制作培训班,为学生设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硬件条件上,院校应充分利用原本资源,譬如礼堂、演播室等平台,以及利用校园网络来建立艺术视频网站、节目访谈网站等,确保全体学生均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来获得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训,并把实训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另外,向外构建互动双赢式的孵化基地。院校要充分利用湾区优势来加强与校外单位的互动联系,多与湾区的传媒机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应用,同时还要打造稳定的专业孵化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实现专业建设与传媒行业的有效对接。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需要把握三个方向性的示范,第一个方向为电台电视台实训孵化,为影视编导策划方向服务;第二个方向为新媒体实训孵化,为电影数字化方向服务;第三个方向为影视基地实训孵化,为影视技术制作。
  四、建设社会化与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支撑,只有构建一支社会化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创业技能。院校要建立“实务型+学术型”的师资团队,组织校内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进行内部交流,帮助他们建构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体系,使得他们的知识体系能适应现代融媒体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还要增强教师的实践品格,改变教师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理念。另外,组建外聘创新创业的校外领导、业界精英的队伍建设。以有融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员、后期制作人员为主要群体,来为学生创新创业给予指导和帮扶。
  总之,纵观“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发展情况,“湾区电影”并不缺乏创作题材,但却鲜有精品呈现给观众。但随着湾区经济的崛起,人们更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电影水平也越发受到重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多。所以,电影与融媒体创新创业教学要从多渠道地获取自然资源,打造“双创”实训基地,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