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服务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智能制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浙江的小微企业整体上呈“低小散弱”的特点,当下小微企业内部面临的设备落后,市场需求不稳定以及智能化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使小微企业在实现智能制造方面上存在阻碍。文章对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通过集体普及“经编云”的上云措施,从而逆转困境实现智能制造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关于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智能制造;经编云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3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1- 0072- 03
  0      前    言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2017年末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浙江省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有168.3万家,相比于2016年共净增25.4万家,2017年浙江省小微企业的成长总指数也较2016年增加了7.5%,但是浙江省的小微企业发展存在“低小散弱”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制造类小微企业依旧位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这也成为浙江省广泛推进“智能制造”的难点。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通过普及“经编云”,成功解决了小微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困难的现状。
  1      发展阻碍分析
  1.1   小微企业设备落后
  浙江省小微企业大部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由于资金有限等问题,ERP、MES等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并没有得到普及,小微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依靠传统的低效率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使得企业资源相对闭塞,对外部市场的了解相对欠缺。除此之外,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很低,与智能制造的高效率标准差距较大,使得产品的成品率不理想。
  小部分企业虽然应用了基本的管理软件,但是依旧无法满足用于制造生产的各类复杂设配的管理需求,以及在企业整体信息管理中的复杂性,如在企业内实施ERP软件、实现电子商务化等关键信息管理领域与其他国家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ERP为例,为了实现企业的个性化管理,企业需要出资定制ERP软件,而不小的费用成为企业搁置企业信息化管理计划的可能。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小微企业往往难以承担实现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费用,减缓了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脚步。
  1.2   缺乏稳定市场需求来影响小微企业投资效应
  由于成立小微企业注册资金门槛低,初步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小微企业往往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当市场需求旺盛时,小微企业的迅速成立使得市场需求实现了非常情况的饱和,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然而小微企業一般在相应的需求市场上无法占据大部分的需求市场。另外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生产资源较少,产品质量较不可靠等问题,使得小微企业缺少稳定的客户需求及收益来源。当企业拥有大批量的订单时,可以将添置智能设备及软件的成本分摊到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上。再加上小微企业公司资金流动性弱等特点,使得配备智能制造设备往往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没有足够的生产产品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分摊,低收入和高成本使得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发展“智能制造”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
  1.3   专业化人才匮乏
  “智能制造”强调的是“智能”而非“制造”。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若要实现“智能”,就要从简单的生产转移出来,增加企业内部的“智能”因素。所有的智能化装备及软件都需要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实现智能设备与专业人才之间的最优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施智能制造的最大价值。保证足够的高端人才流入是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相较新兴互联网公司,传统制造业对于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发展空间都较小。没有足够的高级管理人员是造成企业日常智能运维困难的一个原因。
  当下,要实现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必须要培养巨大数量的高级劳动力结构与其相结合。因此,一是要培养具有更高的学历等级的专业化人才,未来培养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技术人才是我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二是培养人才的复合知识结构,专业人才除了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更加广泛全面的学科知识背景,例如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这意味着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综合人才是未来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专业人才也应该具备优秀的社交能力,更加强调其综合素质,能够应对行业内部发展的各种变化。
  2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的上云之路
  2.1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对企业上云的思考
  经编是纺织针织的一种。浙江海宁是中国最大的经编产业集群地,规模占全国的25%以上。但是,目前行业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薄弱,行业资源孤立严重,共享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其整体发展,不能有效地构建海宁经编品牌。使用高端机械设备生产中低端经编产品也是海宁经编行业过去最大的症结。在当今社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纺织针织这类传统工业企业若不顺应时代潮流,最终将面临破产倒闭的悲惨局面。
  现如今,智能制造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是支撑平台,企业上云则是发展智能制造的主要途径,而海宁有望依托云平台实现“世界经编梦”。借助云技术,企业能够企业运营产生的一系列成本,快速实现产线自动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更加高效地利用大数据提升业务水平,帮助企业发展个性化服务,也为未来开拓柔性生产道路打下厚实的技术基础,为更好的发展智能制造添砖加瓦。   2.2   “经编云”的建立
  在浙江海宁,已有不少企业通过上云,加速了行业内的量化与融合,行业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行业成本与生产经营损失都有所降低,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具有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本身特点的“经编云”也应运而生。
  “经编云”即经编行业智能制造云共享平台,其通过改造经编设备网络,利用终端收集信息,依托企业生产、管理、仓储、物流、财务等应用软件,帮助企业完成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是一个可以实现统一运营管理下的标准化云制造、云管理、云调度和云生产销售等功能的专业的云平台。它赋予经编企业上云,强化管理能力,开发智能制造等方面不同维度的帮助和支持,也成功为企业建立基于大数据运算下的预警体系、标准体系和征信体系等行业生态,为产业和国家产业发展新生态的形成提供参考。
  该项目于2017年7月正式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改造机械化设备网络,收集经编设备的数据,完成云平台的生产、运营和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然后上线试运行。第二阶段开发服务功能,如商业,金融,培训和企业征信。第三阶段进一步完善后,将正式运行。
  2.3   “经编云”的成效
  2.3.1   树立标准,提高生产效率
  “经编云”平台,给企业生产树立标准,提高效率。例如,生产管理系统和智能称重系统可以帮助公司实现从进入工厂的材料到成品的精确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质量,并可快速追踪质量源头。员工上岗时会先在扫码器录入其专属的条形码,条形码中记录其所有的生产数据,若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通过这个条形码便可快速追溯到生产设备和责任人。
  在仓储管理方面,大规模企业进行管理都以应用ERP软件为主,小微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无法配备此类软件,数据采集全依赖于人工。在上云之后,管理方面档次获得极大程度上的提高,更加规范化,数据采集更为精准,员工数量,机器运转状况等数据一目了然。
  2.3.2   实现行业内信息共享
  “经编云”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经编行业内部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大服务平台,帮助其整合、共享行业资源,在产品研发、行业金融、行业人才等方面皆有所涉及。所有信息直接加密采集并统一接入在“经编云”平台上,企业所需的生产管理应用都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共享。经编产业园区内各企业和各机器的数据将汇总到云平台内,客户所需要的产品都可以与企业在云端直接对接,有效地为小微企业解决人才短缺、设备运维困难等问题提供支持。
  2.3.3   创造企业新利润点
  “经编云”还为小微企业节省开支,减轻负担,帮助小微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目前经编工业园区的规模,云平台建设的总投资成本约为3 000万元。假如每家企业独立购买生产智能管理系统,这一笔开销总额将超过10亿元,对于整个园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不实际的开支。
  以华创经编这一家公司为例,其从今年4月开始试用经编云平台,是海宁第一家“上云”的经编企业。云平台推出后,企业设备运行率从85%提高到90%,原材料利用率提高2%~3%。据估计,如果开工率提高5%,利润可增加约100万元,提高原料利用率,一年可节约原料50多吨。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50吨原料的价值是60万元。因而该企业就可多出至少160万元的纯利润。上云平台成本低,获利可观,无疑是小微企业实现智能管理的不二选择。
  2.3.4   产品质量迅速提升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公司实现发展的基础。企业上云后,只要综合比较停机时间,停机次数和生产效率三个指标,就可以判断经编机的断线率,技术人员可以将其作为对流程重新优化的依据。
  以断纱点为例,断纱点数是业内通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在使用经编云之前,70米左右的布通常有超过5个断纱点,生产水平提高后,通常不会超过1个。
  高品质的产品吸引了大量的高端客户:九牧王、雅戈尔、探路者等一线品牌厂商纷纷向经编园提出合作意向。目前,工业园区许多小微企业研发的中高档面料比例已从云平台使用前的10%增加到20%。
  3      经验思考与总结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内部的小微企业通过利用“经编云”平台,成功实现了企业群之间的信息共享,小微企业内部的开支得以减少,产品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成功走出了困境。通过对海宁成功经营案例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总结得到小微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经验和启示,帮助众多小微企业迅速与时代信息大背景融合,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3.1   宣传推动小微企业“上云”
  “企业上云”是帮助传统产业企业与“互联网+”转型的桥梁,企业通过上云可以以较低成本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水平。企业可以在云平台上,有效使用大数据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且,云平台可以按照每个企业的具体特点,定制企业独特的服务。总的来说,“上云措施”可以帮助小微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的智能化。
  3.2   培养骨干云平台服务商及服务平台
  培养骨干云平台服务商及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前的跨界合作完成,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建设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的与服务平台。
  省内应该培育3~5家云平台服务商,同时发展10家以上行业应用云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云平台定制,为省内各个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也可以培育100家云应用服务商,形成省内云应用服务百花齐放的局面,实施奖励政策,股利服务商积极为广大企业开发和提供丰富多彩的云平台应用产品,增强全省“企业上云”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全省“企业上云”的速度和力度。
  3.3   政府加大云平台推动力度
  在政府方面,政府应该结合省内小微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省内的调查数据结果,合适地建立推动省内小微企业上云的实际举措。政府应该毫不动摇地推动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紧密融合。企业上云是小微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一条捷径。政府应始终保持为传统产业的小微企业人谋福利的理念,使得传统产业的企业在智能大数据时代,能够通过企业上云获得新的发展生机。
  浙江省小微企业产业分类明显,因此政府应该始终秉持从产业的角度来建设云平台的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微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发展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此外,政府当下可以以省内各个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特色小鎮为单位,推动区域内部共同借助 公有云,行业云平台等实现上云,应用云平台成熟的管理、仓储、供销等云服务,来提高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而且这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小微企业“散”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盖佳.中国经编  篷帆海宁——记首届中国·海宁纺织柔性复合材料博览会[J].中国纺织,2017(12):112-113.
  [2]李英.海宁经编:做“经编强国”的有力推手[J].纺织服装周刊,2015(40):20-23.
  [3]沈烨婷.海宁经编的“云”之恋[N].浙江日报,2018-08-13.
  [4]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Z]. 2017-06-20.
  [5]虞冰清,陈南梁,张神勇,等.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经编产业的竞争因素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305-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4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