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财政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辽宁省在经济发展中已经失去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近几年经济转型困难,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发展水平的尾端。经济低迷伴随着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仅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受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对辽宁省近三年的财政收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阻碍财政收入增长的问题,并针对财政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辽宁省;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3. 047
  [中图分类号] F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3- 0108- 03
  1      辽宁省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从近三年的财政收入来看,2016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199.3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1 687.4亿元,同比增长2.2%;非税收入511.9亿元,同比增长7.3%。统计表明,虽然2016年辽宁省财政收入较2015年仅仅增加3.4%,但面对2014年财政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以及2015年财政收入下降33.4%的情况,这一微增对于辽宁来说也实属不易,但对于辽宁经济低迷的缓解仍是作用甚小。
  2017年地方财政总收入4 198.3亿元,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390.2亿元,同比增加189.7亿元,增长比例为8.6%。数据显示,各项税收收入1 812亿元,同比增长7.4%;各项非税收入578.2亿元,同比增长12.7%。公共预算收入也超额完成年初的预算目标,完成了当年预算目标的103.5%。2017年财政收入增速较2016年有所增长,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有所增长,但税收占比在下降,这对经济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态势。
  2018年辽宁地方财政总收入4 525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61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 976亿元,同比增长9%;各项非税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然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同比增长6.5%的预算目标。2018年辽宁财政收入增长水平虽然已经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
  由上述分析可见,虽然辽宁财政收入总量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位于前列,但与自身相比,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量还是财政收入增速都在逐年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所以由于近几年辽宁正在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税收增速有所放缓。由于辽宁省正在落实“挤水分”这一战略,杜绝财政收入虚增,自2014年起相关数据更具有真实性。辽宁经济呈现低速发展,甚至出现生产总值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也较缓。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财政收入息息相关,地区生产总值也与财政收入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但近几年,由于国家重点扶持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不断落实,辽宁省低迷的经济有所回温,但仍然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      辽宁财政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增长缺乏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的来源就越多,财政收入的规模就越大。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二产业逐渐失去了拉动经济的主导地位,辽宁省经济转型困难,经济发展缺乏动力[1]。从2011年开始,辽宁省经济增速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甚至到2016年遼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降到-2.5%。由于辽宁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导致地方资本和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于省外的资本和人才来说,区内疲软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使其对辽宁望而却步。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公众在推动辽宁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上,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贡献率较低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近年来第二产业的带动效应有所弱化。一些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但由于资金不足无法修缮或更换,严重影响区内的制造生产,阻碍经济高效运行。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为例,省内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大,但是经济实力却不强,获取的利润率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并不活跃,2018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仅有4.5%左右,其中传统服务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内发达地区。以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其中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优势明显,次之是第二产业,应提高轻工业的比重,最后应该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而目前的辽宁省,虽然第三产业的占比有所增加,但仍然没有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辽宁的产业结构转型这一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2.3   财政收入结构欠佳,阻碍收入稳定增长
  财政收入来源不具有广泛性且财政收入规模受经济制约仍然较小。辽宁省经济仍处于欠发达的状态,这也与省内财政收入来源集中在重工业、传统服务业等少数行业息息先关。财政收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依托主要行业的发展,由于收入来源的覆盖面较窄,使得财政收入一直处于低增长的状态。税收收入的占比有所下降,而非税收收入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由于非税收收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小,其增长虽然存在政府减税政策的影响,但其占比的上升也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滞缓, 对于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并没有益处。由于全面“营改增”的实施,作为三大主体税种之一的营业税全面取消,主体税种占比下降[2]。增值税的占比虽有所上升,但不足以弥补这一巨大的缺口。   2.4   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受限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缓解企业压力,激励境内优秀人才,大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实行减免税政策、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孵化基地以及减征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等优惠政策虽然增强了辽宁经济发展的活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进入辽宁发展的企业数量要低于走出辽宁的企业数量,纳税主体的减少使财政收入增长也呈疲软的状态。全面营改增实现之后,增值税以及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贡献率在降低。辽宁省面对收入来源的减少,也无法明显增加新的收入源,使得财政收入增长受限。
  2.5   财政收入虚增,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辽宁省所属一些市、县提供不实的财务数据,虚增财政收入,最高达23%。这使得中央政府无法准确判断辽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政策也没有更好的实施,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也不足,政府没有充足财力保障省内经济发展,从而使得辽宁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内平均发展水平[3]。自2014年起,政府部门对于虚增财政收入的情况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辽宁也在大力推进“挤水分”的工作,2016年省内生产总值22 037.8亿元,同比减少6 705.5亿元,生产总值增速低破零点,在数据显示上财政收入也大幅度下降。相关政府部门没有以身作则,实行有效的监管,实则是自讨苦吃,这也是辽宁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促进辽宁财政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3.1   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辽宁经济转型进程
  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省情,对于现在的辽宁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劣势,所以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虽然早已经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政府仍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对于大型工业企业应鼓励引进先进技术,改良设备以及修缮年久不修的老化设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扶持经营困难的老工业企业,鼓励新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强辽宁的工业竞争力。推动第三产业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内企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支柱产业的支撑,更需要的是第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力,才能使经济长足发展。
  3.2   优化产业结构,重视第三产业发展
  发挥工业企业的优势,保障工业的经济发展实力。改善传统重工业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对于发展困难的工业企业鼓励转型升级,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国有工业企业体制僵化,获利能力逐渐减弱,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对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也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发展轻工业和制造业,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模式。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推动第三产业成为省内支柱产业。改变省内第三产业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现状,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培养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例如,丹东市作为边境城市,毗邻朝鲜,应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丹东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同时也应该提高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当下人们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所以传统服务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推进新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4]。
  3.3   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收入占比
  推进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使财政收入来源不仅仅集中在重工业、传统服务业等主要行业,也要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转变,使收入来源分散化[5]。重视对税收收入来源的实时监控,在保证税收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加强对增值税、所得税这两大主体税种的动态分析,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贡献率大的小税种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税收分析机制,提高税收监管人员的素质,使税收收入增长良性发展,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政府应加大财力支持,在非税收入的征收方面实施优惠政策,降低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政府应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严格把关非税收入条目,对于已有征收项目实时监控测评,不合理部分应及时剔除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对于新增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以免增加纳税主体的纳税压力。
  3.4   完善收入征管体系,确保收入安全稳定
  转变财政收入的征收模式,实现多渠道的征收方式。实现纳税主体可以自由选择的模式,既可以由税收专管员进行征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营业厅等进行自主申报纳税。同时,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纳税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已缴纳的收入进行严格的核查。提高相关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监督税收收入征管流程,对税收收入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为经济的预期发展变化做出充足准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对于非税收入条目详细化,将相近或相似的项目做出具体合并处理,避免重复征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资源对非税收入进行监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非税收入直接上缴,更加安全稳定。
  3.5   加强收入监管力度,完善政府内部监督
  政府部门片面的追求政绩化,要面子不要里子,使得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滋生。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制度也相对全面和完善。所以,地方出现虚增财政收入的现象,基本上是在地方监管和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的结果。越是深入地方的财政收入数据,越有可能出现违法行为。所以,政府部门应从上到下对财政收入进行监督,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当然,国家也不能放任地方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和确认。政府内部的监督机构应该做到实处,不能放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严厉打击和处罚。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法律化管理和严厉化打击,杜绝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丽.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省财税体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山西财税,2018(4):53-54.
  [2]林权,刘秋宏.“营改增”对辽宁省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86-89.
  [3]李忠華,褚思信.辽宁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27):84-85.
  [4]周玫岑 .广西县级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政研究,2016(47):16-20.
  [5]何阳.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及改善建议——基于华南三省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8(12):108-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1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