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大鹏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上市企业股权主体、股权结构、管理者监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者激励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上市企业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作公司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行为和体系。它对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进行制度安排,这一安排决定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即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员工和供应商之间的制度博奕。它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员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如何完善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就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探析。
  
  一、 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我国公司制企业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的,带有典型的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国有股过于集中,股权主体虚置,所有者缺位,再加上上市企业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上没有实现三分开,而上市企业董事会人员组成中又以执行董事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的制衡,控股股东人为控制或操纵上市企业的活动频频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2.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明显
  在产权改革初期,国家急于扶持国有企业上市,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就确定了国家必须在上市企业中保持控股甚至绝对控股的指导思想。按当时有关规定:上市企业在发行新股时,总股本在亿股以下的,流通股本达到25%即可;总股本在4亿股以上的,流通股本可低至15%,这使得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极为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现象严重,从而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易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3.对管理者的监管缺位、奖罚不力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且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要想经营者全心全意地为所有者服务就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一系列内外部监督手段,以合理的市场和制度安排,激励和约束经理人员。然而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内外部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的经理人市场,且由于大多数企业经理人员的任免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潜在的竞争对经理人员影响不大。
  4.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由于上市企业的信息基本被内部人控制和操纵,外部人和企业普通职工很难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当被迫或需要向上级政府、公众提供信息时,首先考虑信息的披露是否损害内部集团的利益,外界很难知晓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不健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上市企业信息操纵和信息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解决思路与政策建议
  
  1.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将重点放在以市场为基础、构建市场化的公有股权运作机制上,降低股权集中度,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的状况。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计划,多渠道推动国有股减持,借鉴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经验,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模式,构造稳定的大股东,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效改变“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不良局面。
  2.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者激励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要突破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限制,研究有效方案,给予经理层股票或股票期权,以期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挂钩,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挂钩。经理人员一旦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他们也就成了企业财产的所有人,企业的利益也就是他们的利益,企业成功与否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经营较好,他们将获得相当大的收益;相反,他们的利益将遭受损失。
  3.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规范运作的监督,加强巡回检查工作的力度,实行举报制度,对没有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规范运作的上市企业,在配股、增发新股方面设置更多的限制等;理顺监事会与董事会及独立董事的关系;完善董事会的组成和董事的行为规则,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外部约束作用,大力改善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的内控机制和治理机制,以及它们执业与运作的外部制度环境。
  4.完善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的环境,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促使上市企业进行持续、规范的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即时性,以及信息提供的深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平曾德明:监督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
  [2]龚迎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及其制度分析,焦作大学学报,2004(4)
  [3]许维利陈雪青:论合理构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中国农垦,2005(6)
  [4]王萍赵静雅: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对策,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632.htm